第一章 堅持與拚搏,成就你的美好未來(3 / 3)

“管理貨運事宜。”路特說。 “這麼說來,你是不是想把這筆薪水給我呢?”

路特慚愧得連忙轉身而出,終於他用自己的力量把那幾個難題解決了。後來,由於不斷努力,路特再度被提任為中央鐵路局次長,不久又升任中央鐵路局總辦。

如果當初路特不用全力去解決自己碰到的難題,恐怕他現在的位置早已被別人占去了。

壓力是壞事,也是好事,這要看我們從什麼角度去看,去分析。麵對壓力的態度很重要,甚至決定一個人的人生。

如果我們感到生活與工作沒有任何壓力,那表明我們很可能是目標感欠缺,動力羸弱的人。我們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甚至連鍾都懶得撞一下,無所事事地打發著人生,白白地蹉跎了歲月。這樣的生命的意義將大打折扣,這樣的人生將缺乏許多神采。

壓力本身就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的調味劑。麵對環境到來的變化和刺激,我們應該努力去體驗快樂,積極適應,生命有時因壓力而豐富。挺過去,你會體會到別樣的精彩。

我們必須有適量刺激,才能更好生活。刺激過度或不足,人都無法適應。適當的壓力既有利於機體平衡,也有利於心理健康。壓力能夠激發我們采取行動,促使我們去做某些事情。我們的生活需要冒一些風險,我們需要承受一些壓力,以確保我們從生活中獲得些東西。

既然這樣我們就別再浪費精力去阻止壓力進入工作、生活了,應該試著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壓力,並轉化為動力,這才是根本。

否則,我們在壓力麵前便會喪失了信心,失掉了勇氣,沒有了鬥誌。被壓力所嚇倒,被壓力所蒙蔽,被壓力所征服,被暫時的困難消退了勇氣,被麵臨的困境消磨了精神,被眼前的艱險擊垮了信念。

壓力麵前采取什麼態度,關係到我們一個人的人生哲學與人生的價值。隻有勇於麵對壓力,善於把壓力化為動力,我們的人生才會異常豐滿,我們也才能充分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反之,如果我們隻會逃避現實,推諉困難,不敢直麵壓力,我們的人生必將幹癟黯淡,我們的生命必將缺乏光彩。

我們應該看到,現實生活中壓力無處不在,又不可避免,雖然有的人被壓力擊垮,一蹶不振,而有的人過得更有意義,更有效率,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我們是消極麵對壓力,還是對壓力進行有效運用。我們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克服自己遇到的壓力呢?這就需要,做到以下方麵。

第一,查明來源。查明來源,才能讓我們逐一克服。讓我們感到壓力的因素一般有下麵幾個方麵:期望值過高;雇員與老板之間的權力壓力;來自同事間的競爭壓力;來自情感的壓力;以及來自家庭方麵的壓力。

第二,認清壓力。機體對壓力往往有一種天生的吸收和緩衝機製,一般的生活壓力會被身體轉化成活力與激情。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流動的、不停變化的壓力叢中,他的機體不僅可以是健康的,也是有飽滿能量的。

壓力過小的生活讓人消沉、昏昏欲睡、機體懈怠、思維變慢。但有兩種壓力可能使機體調節失常,一是突如其來的過大壓力;二是持續不變低量的壓力。稍微過多的壓力引發紛亂的情緒。較大的壓力帶來軀體各種不適反應。過大的壓力出現意識縮窄,對環境反應遲鈍,心身處在崩潰的邊緣。

第三,接受壓力。逃避壓力,並不能讓我們有效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壓力相處,坦然接受壓力。讓我們做一個有心人,拋去舊壓力,迎接新壓力,並克服解決,創造奇跡第四,緩解壓力。緩解壓力的方法有很多:如冥想、流淚、體育鍛煉等,都能讓我們在不能承受壓力的時候,讓感情得到釋放,壓力得到減輕。

平衡壓力軀體與精神兩種壓力有點像蹺蹺板,軀體壓力大,精神壓力也會慢慢增大,反之亦然。通過放鬆來釋放軀體壓力,精神的壓力也在釋放。

當我們集中心智工作太久,或者長期處在競爭的狀態裏,可通過機體的放鬆來釋放內在的壓力。而當我們懈怠太久,無所事事的時候,通過機體的運動來保持精神的活力。

第五,調節壓力。管理好各類壓力有很多可操作的好方法,如寫壓力日記、生物反饋、肌肉放鬆訓練、冥想與想象、倒數放鬆、自我催眠、一分鍾放鬆技巧等,並按照各種生活場景給予恰當的提示與指導,可以作為人們壓力管理的手冊。

第六,積極心態。良好的心態可增加我們應對壓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態本身就像一團亂麻,幹擾我們的內心。

壓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壓力有不恰當的觀念與反應。越怕壓力就越會生活在壓力的恐懼中,喜歡壓力的人在任何壓力麵前都會遊刃有餘,讓我們坦然麵對壓力,勇敢走向成功。

壓力得到減輕,並不代表我們就有了十足的動力,那些有著強烈的、熱切的渴望去達成目標的人才是真正動力十足的人。但這種特別的品質隻有少數特權人物才能擁有嗎?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熱望,讓自己也變得動力十足呢?

一是斷絕後路。如果我們的目標確實對我們非常重要,那麼我們就可以從斷絕後路開始,如此我們就別無選擇,隻能前進。這就是兵法上所說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比如,如果我們想開展自己的新事業,就可以從辭掉現在的工作開始。寫封辭職信,放進貼了郵票、寫了老板地址的信封裏,交給一個信得過的朋友,告訴他,如果自己在某個確定的日期還沒有辭職的話,就把這封信投進郵箱。

二是大膽展示。假設我們有了一個重要目標,我們可以找些招貼紙板,然後做些自己的海報,上麵寫上自己的目標,然後把海報貼滿房子。把電腦屏保也改成同樣的話,或一些同等的動力語。

如果在一間辦公室工作,也用同樣方法改造我們的辦公室。別在意同事怎麼想,去做就是了,他們可能一開始會指指戳戳地笑話你,但也會看我們的行動如何。

三是交好的朋友。結交一些會鼓勵我們向目標前進的朋友,抽時間跟他們多相處。隻跟那些支持我們的人分享你的目標,而不是那些漠不關心甚至冷嘲熱諷的家夥。

同時我們還必須從生活中剔除那些消極的人,思維模式是具有傳染性的,我們還是把自己的時間花在那些值得被傳染的人身上吧!

四是激勵自己。勵誌性的書籍和音頻是培養熱望最好的資源之一。如果我們想戒煙,就看一些戒了煙的人寫的關於如何戒煙的書。如果我們想開展事業,那就開始海量閱讀生意方麵的書。

我們每天至少花15分鍾讓自己頭腦充滿某些形式的激勵性材料,這會讓我們的“電池”持續充電,讓我們的渴望保持不變的強度。

五是立即行動。一旦我們為自己設定目標,就立即行動。當我們剛剛開始為一個新目標努力時,別過多地考慮設定長期詳細目標的問題。

動力總是跟隨在行動之後,持續行動的動力給動機增加了燃料,而拖延則會謀殺動機。所以,勇敢地行動吧!就像不會失敗一樣。如果我們總是給渴望增加燃料,就會達到明白自己永遠不會放棄的程度,最終成功就隻是時間問題了。

總之,讓我們行動起來,坦然麵對一切生活壓力吧!讓我們把所有的壓力都變成我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的火焰永不熄滅。隻要我們有足夠的積極能量伴隨,我們很快就能達成積極的成果。變成一個動力十足的人。

忍耐是一種成熟的心智

人生中什麼才是我們真正的依托,能讓我們一生都走得平順呢?人的一生真正的依托便是忍耐的力量。

有道是“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在民間極為流行,甚至成為一些人用以告誡自己的座右銘。的確,這句話包含有高深的智慧,具有這種成熟心智的人,不會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更不會在小事上糾纏不清,而是有廣闊的胸襟,遠大的抱負。也隻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獲得成功。

忍耐是一種謀略。特別是身處逆境,置身禍中,要學會忍。常言說得好,“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百忍成鋼”,在逆境中學會忍,才能成就大事,忍得一時苦,方為人上人,這種忍耐是一種謀略,是一種達到某一種誌向的手段,是為達到某種大謀的退卻,絕不是為忍而忍。把忍耐作為一種謀略,原則是“小不忍則亂大謀”,目的是化困境為順境,變禍事為福事,從而實現更為遠大的誌向。

忍耐是保存自己力量的重要手段。當敵我之間的力量太懸殊、正義與邪惡之間的勢力差距太大時,忍耐,便作為一種最為明智的退卻手段,不硬拚,不消磨自己的元氣,將力量慢慢地蓄積起來。

所以這種忍耐,絕不是對傳統的習慣勢力、落後勢力的妥協和投降,一旦時機成熟,羽毛豐了,翅膀硬了,爪子利了,就會乘其不備,猛然一擊,讓邪惡永不翻身。

忍耐是一種美麗。人生存在社會中,不可能都是陽光明媚的春天,也會出現陰冷的冬天;不可能都是晴朗燦爛的日子,也會有淫雨霏霏的季節;不可能都是風和日麗的白天,也會出現寒氣襲人的長夜。在陰冷的冬天,在陰鬱的雨季,在寒冷的長夜,我們不能焦躁,不能氣餒,不能放棄,我們必須默默地等待,默默地忍耐,默默地堅守。

隻有這樣,才能走出冬季,迎來春天的鳥語花香;才能走出雨季,迎來晴朗的藍天白雲;才能走出黑夜,迎來火紅的旭日朝霞。最終把忍變成一種美麗。

忍耐的力量是無窮的,當你的智慧窮盡之時,當權力與金錢離開你之時,當你對一切都無能為力之時,當你進退兩難、身處絕境又束手無策之時,忍耐便出現在你的身邊,幫助你取得勝利、獲得成功。

當你被困絕境,一切力量都已失去、一切才能都宣告失敗時,這根拐杖還在為你堅守著陣地。隻要你用好它,它就能帶領你克服困難,甚至最後做成許多原本已經毫無希望的事情。

人人都半途而廢不再去做的事,隻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會堅持去做;人人都因感到絕望而放棄信仰,隻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會堅持著,繼續為自己的目標努力。所以,具有這種卓越品質的人,最終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和成功。

當我們失意的時候,當我們身陷困境的時候,當我們要為自己的利益付出代價的時候,我們隻要擁有旁人所沒有的忍耐力,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

為了一筆生意,無論顧客怎樣為難你,態度有多麼粗暴,多麼無理取鬧,要是你能更加和顏悅色地進行談判,不動聲色、不溫不火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何嚐不是一件快意的事呢?

在生活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很容易的,也是比較容易成功的。但當不得不做那些我們所不感興趣,甚至十分反感的事時,就必須具備忍耐力。

那些以一種勇敢的精神、以堅毅的步伐、以無限的熱情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並做出非凡成績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堪稱英雄的人。

沒有什麼比竭盡全力、堅定意誌去完成自己既定目標的人,更能獲得他人的欽佩了。

無論我們身處何處,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一旦下定了決心,樹立了目標,忍耐力這根拐杖就會為我們效力,進而為我們打開世界的通道。那些意誌不堅、缺乏忍耐力的人往往會被別人所輕視,被事業所拋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千變萬化的,俗語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浮躁就是給自己的一切清零,忍耐卻常常給人帶來機遇,使人枯木逢春,我們時時都需要忍耐力,忍耐力常常使人獲得成功!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富有哲理,說明忍耐是一種處世的好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對自己的朋友、上司,你不可能事事據理力爭,對於自己的長輩、老板的某些指示、某些命令,也許會因為你主觀理解上的偏差而得不到有利的實施,但你卻又覺得自己已經盡了最大努力。

在這種情況下,上司、長輩、老板、領導對你批評和指責是很正常的,不要急於辯解,認為自己無比委屈,其實錯誤就在你的身上。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尊老、尊上服從的習慣,許多人都是在忍讓和服從了多少年以後,由醜媳婦熬成公婆的。在這之前,他們不知道忍了多少回,從這方麵一想,你就容易忍耐了。

作為下屬職員,遇事不加辨明,便著手去實施是你的一大工作弊病,因為你和領導之間缺乏必要的默契。

對於領導,你首先是服從,然後才能有改變。不是讓領導去適應你,而是你去適應領導。

上司給予的指示和命令,必須清清楚楚地理解,然後才有可能有效地執行,對於上司,他們發一發脾氣也是很正常的,不要希望每個領導都是慈祥無比。你需要忍受這種壓力,同時要以積極的行動去盡量避免這種壓力。

當你麵對指責欲望和權力欲望極強的老板、長輩和領導時,要學著把握下列一些“忍”學經驗。

第一,要懂禮貌。避免一些親昵行為,比如拍拍老板的肩膀、後背,這會使對方認為你心存不敬,從而使你寸步難行。

第二,學會傾聽。學會洗耳恭聽,認真聽懂老板的每一句話,在老板發布命令的過程中不要自以為聰明地加入自己的主觀理解。

第三,把握時機。如果你的同事正被老板訓斥,而你卻又恰巧在場內,那麼你的任務不是急著替同事開脫,而是應該去給老板端一杯熱茶或一杯咖啡,畢竟老板才有左右這場爭端的權利。

第四,學會尊敬。稱呼老板時,要把職稱一字不落地稱呼全,而且要態度恭敬謙遜。不要顯得勉為其難或語含譏諷,即使他或她隻是一個副職,也要把“副”字去掉。

第五,不要張揚。即使你已經做得非常出色,也不要居功自傲,要時刻注意功勞的大部分都是老板的,是老板的英明決策造就出你的非凡成績。

總之,我們一定要記住,忍是一門學問,是一種處世的藝術,更是一種度量。增加我們的忍耐力,會增加我們的處世的能力,更會增加我們成功的希望。

善於培養開拓創新的品質

開拓創新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各種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質在新的層麵上融為一體、相互作用、有機結合所形成的一種合力。就開拓創新與成功的關係而言,開拓創新是後勁,是力量,是創造成功而不息的源泉。

如果我們沒有開拓創新的精神,隻會守舊地遵照老辦法處理問題,我們就很難開辟一片光明的前景。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創新史。如果沒有第一件生產工具的創造,人類至今仍然是茹毛飲血的靈長類動物;如果沒有冶鐵技術的創造,人類就不能進入農業文明時代;如果沒有第一台蒸汽機的發明,人類就不會進入工業文明時代。

我國燦爛的古代文明尤其是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曾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這些發明如果沒有了創新,是不可能產生的。因此,創新能推動社會的發展,更能改變自己的生活,使生活越變越好。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總是喜歡保守,從來不願接受新事物,對於別人的創新更是嗤之以鼻。

然而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保守是無法生活下去的,隻有敢於接受新事物,勇於創新,才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

如果我們認為這件事值得一做,那麼就不妨試試,完成幾項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已在不知不覺中步入了成功者的行列。

當我們改變以往對自己的認定,很可能就此超過了過去所貼在身上的一切標簽,這樣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自我。

今天,成功者不是繼承型的人,而是創新型的人。因此,讓我們學會積極地創新,拋棄以往保守的想法,這樣才能大步邁向成功。我們永遠要記住一句話:保守使人碌碌無為,大膽創新才能不落俗套,出奇製勝。

有誌者,事竟成,這是創新思維的根本。而傳統的想法則是創新成功計劃的頭號敵人。傳統的想法會凍結你的心靈,阻礙你的進步,幹擾你進一步發展你真正需要的創造性能力。我們平時如何做到創新思維呢?

第一,尋找根源。要克服保守觀念,就要找到根源,以便對症下藥。一般來說,導致我們保守的主要根源有思想和社會兩方麵的原因。從思想方麵來說,主要我們是缺乏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還有驕傲自滿,缺乏憂患意識。

在社會根源方麵,主要是我們受到傳統小生產習慣的影響。喜歡按老方式老辦法老經驗做事,缺乏開放性和創新性。

第二,大膽行動。我們要想真正克服因循保守觀念,強化創新意識,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在我們的日常行動上,著力解決影響我們創新發展的各種問題。

第三,敢於實踐。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思想認識也應當不斷隨之前進,不斷創新。一定要堅持科學態度,擺脫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大膽嚐試和探索,不斷開拓進取。

第四,從實際出發。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我們決不能憑主觀願望和本本上的隻言片語行事,更不能照搬照抄舊的思維模式,而應該一切尊重客觀事實,這樣就可以有效克服自己的保守思想。

第五,要有長遠眼光。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整個世界正在並將繼續發生許多新的變化,如果我們看不到這一點而故步自封,就隻能被曆史所拋棄。這就要求我們以廣闊的眼界去觀察和把握世界的主題和發展趨勢,順應曆史發展的潮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展自己。

第六,接受各種創意。要丟棄“不可行”“辦不到”“沒有用”“那很愚蠢”等思想渣滓。在一位在保險業中表現傑中的人曾經告訴拿破侖?希爾:“我並不想把自己裝得精明幹練。但我卻是保險業中最好的一塊海綿。我盡我所能去汲取所有良好的創意。”

第七,要有實驗精神。廢除固定的例行事務,去嚐試新的餐館、新的書籍、新的戲院以及新的朋友,或是采取跟以前不同的上班路線,或過一個與往年不同的假期,或在這個周末做一件與以前不同的事情等。如果你從事銷售工作,就試著培養對生產、會計、財務等的興趣。這樣會擴展你的能力,為你以後擔當更重大的責任做準備。

第八,要主動前進。成功的人喜歡問: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我們可以每周做一次改良計劃。

我們可以每天把各種改進業務的構想記錄下來,在每星期一的晚上,花幾個小時檢視一遍寫下的各種構想,同時考慮如何將一些較踏實的構想應用在業務上。你起先懂多少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開始以後學到什麼,以及如何應用。

第九,培養求知欲。學而創,創而學這是創新的根本途徑。我們一定要具備勤奮求知精神,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在自主創新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學習是基礎,沒有充分的學習就沒有真正的創新。學習是我們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也是我們創新的起點。沒有知識基礎的創新往往是不負責任的胡鬧。

第十,多角度看問題。要有意識地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說你拿到一個問題,很有爭議的問題,那麼除了看到現有的解決方式以外,時常想想有沒有別的解決方式。然後再好好審視自己的思考結果,看看有沒有紕漏。

我們一定不能滿足於現成的思想、觀點、方法及物體的質量、功用,要經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創新發明、推陳出新,大腦裏經常有“能否換個角度看問題?有沒有更簡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徑”等問題盤旋。

總之,在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衝破傳統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在實踐中樹立開放觀念,增強創新意識,積極地調整自己的思維和生活方式,善於在廣闊的時空中吸納新思想,以達到正確解決問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