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忍耐力和進取心,讓你永不言敗(1 / 3)

當你不甘心做命運的奴仆,而又未能抓住命運的咽喉時,你必須學會忍耐,學會等待,等待下一次的重起,等待下一次的勃發,等待下一次的改變。

忍耐無疑是痛苦的,它壓抑了人性本能的歡樂,特別是在你準備痛快淋漓去做一件事情但卻苦於束縛時,特別是在你受到別人的誤解時,特別是在你遭到外界的壓力時,你感到你無力再前行,你的理性可能會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能繼續下去,就如同赤裸著身軀在鋪滿荊棘的道路上滾爬,鮮血布滿了臉也不能抓住那朵令你興奮和欣慰的花。

但是,隻要你能夠堅持下去,那麼終將會贏得勝利,終究會尋找到那份屬於你的光明。

要想成功就不要怕吃苦

很多人都曾經抱怨:“要想成功實在太辛苦了。”其實他們說得沒錯,要想成功非常辛苦,可是你想過嗎?失敗是更辛苦的。因為成功者辛苦一陣子,就能夠幫助自己成功,然而失敗者卻要辛苦一輩子。

從這個意義上講,失敗者的確比成功者更堅強,因為他們是在忍受一輩子。然而成功者往往不能忍受,所以他們才迫不及待地追求成功。

怕苦的會苦一輩子,不怕苦隻會苦一陣子。可以說你如果能在一陣子當中,把你一輩子能吃的苦都吃下去,接著你就可以開始享受成功的果實了。

然而如何快速濃縮你的苦一次吃完呢?其實就是要你不斷地行動;不斷地忍受失敗;不斷地忍受嘲笑;不斷地接受被潑冷水;不斷地接受打擊,然後還能接著行動,這都是成功者在成功前做的事情。

讓我們想一想,有幾個人能夠為了成功,好好的家不回而在外麵過苦日子呢?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吧。這就是為什麼成功者總是比失敗者要稀有的原因。假如你真的想成功的話,請你暫時忍受一時的辛苦,拿出努力,大量行動。假如你還不願采取行動幫助自己成功,那表示你還不是那麼想要成功。

想要成功,就要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先吃別人不願吃的苦;假如想要失敗的話,那麼做什麼都無所謂。你必須要選擇成功或失敗,做一個決定。所以成功和失敗都是你自己的決定。

人生之途就像爬坡比賽,不進則退。在完成了一個課題之後不久,下麵的課題又會接踵而來,如果不紮紮實實地不斷努力,你會頻頻遭遇失敗。甚至可以說,成功人士與非成功人士的分界就在這一點上。在建立人生的初期階段,沒有付出充分努力的人,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如果你強烈地希望成功,那你必須記住,在年輕的時光裏,比起玩來,對工作要更感興趣才行。不能在必要時拚死拚活地幹的人,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勤奮的回報中包括有精神方麵的喜悅。如達到目的的喜悅,受人尊敬的喜悅,因在這個世界上開辟了自己的道路而感到自豪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嚐到增強自尊心的愉快感覺。

潘琴是英國人,他從小就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考入某著名大學化學係後,他又幸運地師從著名化學家斯托曼爾教授。得遇名師,潘琴學習更加刻苦,很快成為老師的得意門生。一天,潘琴的老師斯托曼爾沉思自語:能否用煤焦油化學藥品來合成奎寧?奎寧是抗瘧疾藥品,如果合成成功,必將使歐洲國家擺脫依賴遙遠的熱帶國家供應奎寧的局麵。

老師的想法使潘琴覺得很有意義,便在家開始做實驗,但他失敗了。當時還沒有人知道奎寧的結構,即使知道,憑當時僅知的幾種合成方法要製出奎寧來也十分困難。

18歲那年,潘琴大二了。暑假時,他想利用這段時間做一些研究。於是,斯托曼爾教授推薦他試試奎寧的化學合成。潘琴知道已經有人在研究治療瘧疾用的奎寧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取得成功,你可以試一試呀。”斯托曼爾教授笑著拍了拍潘琴的肩頭。

潘琴點點頭,開始忙開了。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眼看假期一天天地過去了,潘琴的實驗還是一無所獲。

一次,潘琴將重鉻酸鉀加入從煤焦油裏提煉出的苯胺裏,結果還是失敗了。潘琴氣急之下,正準備將試管扔了。突然,他發現試管底部有一些奇怪的黑色沉澱物。

潘琴忽然心生一念:給沉澱物加熱,看它是否還原。他點燃酒精燈,仔細觀察沉澱物的變化,結果驚奇地發現,黑色的沉澱物漸漸地變成紫色的液體。

這顏色太美麗了!潘琴馬上想到這東西或許可以作染料。他把一些紫色液體塗在白紙上,白紙立刻變成了紫色。

他又將紫色液體塗在幾種絲織品上,效果非常理想。

他看到了這種紫色液體的應用前景。當時的染料都是天然顏料,來源不廣,價格昂貴,而且隻有很少的染料可以牢固地附著在織物上。而他的染料的主要原料苯胺,是從煤焦油中提取的,來源充足,效果也很好。

潘琴把他的紫色化合物樣品寄給蘇格蘭的一家染坊。複信是令人振奮的,說經它染的絲非常漂亮,而且永不褪色,還問這種染料是否容易製取。

潘琴滿懷信心地做出了決定,他將這種染料的製作方法申請了專利,父親和哥哥鼎力支持他。1857年,潘琴一家辦了一座染料工廠,經過六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生產出了紫色染料,工藝技術也不斷提高。

1861年,潘琴在英國化學會上做報告,介紹煤焦油在工業上的用途。報告結束後,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向他表示祝賀,稱讚他在製取紫色染料方麵的成就,潘琴卻謙虛地說: “這沒有什麼,我是偶然碰到的。”

勤奮會給我們帶來金錢、榮譽、健康,帶給人們所需要的一切,這種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尊重。

然而,具備提高自己的能力,但不想去努力的懶漢,絕對不值得人尊敬。或者天生就有一種為社會做貢獻的能力,但卻隻向社會索取的人,也不值得尊敬。那樣的人,可以說是社會中的違禁獵手——最令人痛心的是他們並不知道,這對自己本身是一種最過分的欺詐。

那些盡量少工作而混日子的人,得到的隻會是一種空虛,其結果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從個人的成長來說,從職業上的好處來說,完全是無益的。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過:“如果不努力,人就不可能從人生中獲得任何東西。”

成功者的生活是充滿自我犧牲的。“沒有勞作,就沒有收獲”,這應該是每一個成功者的座右銘。

一步一個腳印走上巔峰

不管你有多好的學曆,一進入社會,就等於是個小學徒,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即使你學了滿腹的理論,也要在工作中慢慢去求證。如果你自認為比別人懂得多,把別人看成土包子,那些軟釘子、硬釘子,準會把你碰得焦頭爛額。這種情緒上的苦悶不就是你自找的嗎?

“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事業都要從基層做起。一個人要想搞懂一門生意最好從底層起步,當他往上升的時候,才會搞清整個工作程序。洛克菲勒年輕時的經曆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洛克菲勒去一家公司參加求職麵試時,一位人事官員問他:“你想找個什麼樣的工作?”

“我要你們所有的工作中薪水最低的工作。我急需要一份工作。”洛克菲勒說。

“來吧,我們雇傭你了。”

洛克菲勒十分高興。他感到這是他生活中的低潮階段,他無業、無家,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孤孤零零。他感到需要一個起點,甚至是最底層的一個起點。

第二天一早,他去上班,被安排在組裝線上。他的工作是將帶著銅鉚釘的帶子纏繞在鐵環上。那時公司正在為陸軍製造機車手提燈。他的薪水是每小時20美分。

他發現手工勞動有趣而令人滿意。這一工作對他並不難。然而,頭一天在組裝線上,釘鉚釘時錘子就把他的手重重地砸青了。他很擔心這一事故對工作造成不便,在得到了老板許可後,他在下班後繼續留下來,研究著一個能用受傷手指工作的辦法。

他在車間裏尋找,終於找到了他需要的工具和材料。他製造了一個木頭節子,它能把鉚釘固定住,可以毫不費力地做他的工作。

第二天他很早起來就去試用他新製的工具。他在其他工人到來之前開始做工。驚人的成功!這個木節子能固定住鉚釘,不用他的手去扶,如同多了一隻手,這樣他能比原先用手扶的方法做更多的活。老板誇獎了新改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