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忍耐力和進取心,讓你永不言敗(2 / 3)

有了這個木節子,他的工作速度比原先加快了一倍。有了剩餘時間,他向老板要求更多的工作,被委以一大堆雜務。他幫助組裝線上的婦女調整工作台的高度,她們幹得順手也提高了效率。

他在任何可能的環節中協助他的老板。他總是來得很早,下班後也留下幫助清理整頓,為第二天做準備。這是份不錯的工作,滿足了他當時的需求。公司裏的人對他就像一家人一樣。有一次他結識了奧林·哈維,他是公司的采購員。一天哈維問他:“你為公司工作感覺如何?”

“不錯。”洛克菲勒說,“但我對釘鉚釘有點煩了。我想找點更具挑戰性的事情做,我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

“你願不願意到采購部門做一個訂貨員?”哈維問。他解釋了訂貨員的職責,並說借此你可以了解到整個公司的生產程序,他強調說,所有生產成品所需的材料都要經過訂貨員這一程序。洛克菲勒當然願意。

洛克菲勒個人的努力工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被認可並被獎勵。一年之內,他從每小時薪金20美分的組裝線工人升到了采購部,繼而又被提升為燈光部門的經理助理。這以後不久,他被任命為工業關係部主任。

這些經曆讓洛克菲勒認識到,沒有內部關係和推薦,一個人仍可以從最底層幹起,一點一點地獲得成功。洛克菲勒認為這是搞清一門生意的基礎的最好途徑,並能使他獲得在這一領域裏發展所需的必要的自信。

洛克菲勒對初涉社會的年輕兒子說:“你在現階段進入我們的公司,至少還需要5至10年的學習。要成為熟練的經營人員,就必須勤學不倦。不過,為考試而一味埋頭苦學是不可取的,是不值得表揚的。每月的得失統計表,隻會反映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及格還是落伍。

你想熟練掌握我們的經營方法,至少要花去5年的時間,熟悉顧客、工作場地、從業人員、經營陣容、外部力量的調整、內部力量的整合。到了這一階段,你就可以享受高級轎車、輕鬆的旅行和豪華的餐廳了。”

享受寂寞,才能獲取幸福

西方有位哲人在總結自己一生時說過這樣的話:“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沒有過過四個星期真正的安寧。這一生隻是一塊必須時常推上去又不斷滾下來的崖石。”

所以,追求寧靜,或者是追求寂寞對許多人來說成了一個夢想。由此看來,寂寞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

可是,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許多人害怕寂寞,時時借熱鬧來躲避寂寞,麻痹自己。滾滾紅塵中,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固守一方清靜,獨享一份寂寞了,更多的人腳步匆匆,奔向人聲鼎沸的地方。殊不知,熱鬧之後的寂寞更加寂寞。我輩之人,如能在熱鬧中獨飲那杯寂寞的清茶,也不失為人生的一種另類選擇與生存。但是,寂寞並不是每個人都會享受的!

對未來進行抗爭的人,才有麵對寂寞的勇氣;在昔日擁有輝煌的人,才有不甘寂寞的感受;為了收獲而不惜辛勤耕耘流血流汗的人,才有資格和能力享受寂寞。

寂寞是一種難得的感覺,隻有在擁有寂寞時,你才能靜下心來悉心梳理自己煩亂的思緒,隻有在擁有寂寞時,你才能讓自己成熟。不在寂寞中升華,就在寂寞中沉淪。

許多人把失意、傷感、無為、消極等與寂寞聯係在一起,認為將自己封閉起來,就是寂寞,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倘使這樣去超越生活,不僅限製生命的成長,還會與現實隔閡,這樣的人隻是在逃避生活。

寂寞是一種感受,是一種難得的感覺,是心靈的避難所,會給你足夠的時間去舔舐傷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直麵人生。懂得了寂寞,便能從容地麵對陽光,將自己化作一盞清茗,在輕啜深酌中漸漸明白,不是所有的生長都能成熟,不是所有的歡歌都是幸福,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會真實,有時,平淡是穿越燦爛而抵達美麗的一種高度、一種境界。

當寂寞來臨時,輕輕合上門窗,隔去外麵喧囂的世界,默默獨坐在燈下,平靜地等待身體與心靈的一致,讓自己從悲觀交集中淨化思想。這樣,被一度驅遠的寧靜便會重新得到回歸。

你靜靜地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讀人世間風起雲湧的內容,思考人生曆程中的痛苦和歡悅。你不再出入上流社會,也就不再對那些達官顯貴們摧眉折腰,人們不再追逐你,不再關注你,你也因此而少了流言的中傷。

當你真實了解了人生的豐富與美好,生命的宏偉和闊大,讓身心平直地立在生活的急流中,不因貪圖而傾斜,不因喜樂而忘形,不因危難而逃避,你就讀懂了寂寞,理解了寂寞。

如此,寂寞不再是寂寞,寂寞成了一首詩,成了一道風景,成了一曲美妙的音樂。於是,寂寞成了享受,使我們獲得了人生的寧靜。這是寂寞的淨化,它讓人感動,讓人真實又美麗。

寂寞是一種心境,氤氳出一種清幽與秀逸,冉冉上升的思緒逃離了城市的喧囂,營造出一種自得和孤高,去獲得心靈的愉悅,獲得理性的沉思,與潛藏靈魂深層的思想交流,找到某種攀升的信念,去換取內心的寧靜、博大致遠的菩提梵境。

寂寞如水,讓它拂拭我們蒙塵的心靈,讓它滌蕩掉我們身上的浮躁、空泛和沮喪,才能叩問自己的靈魂,看清夢裏的花朵,以最美的形式在生活中綻放……

有原則的忍耐讓你變得偉大

也許你曾經受到過別人的誣陷,但你卻無口辯解;也許你曾經是別人眼中的出氣筒,但你卻無力抗爭。如果處於這樣的境地,如果你想改變這種處境,你就需要改變自己的處理方式,你就需要讓自己從這種狀態中脫離出來。

但改變的途徑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要求你去采取激烈的方式去完成,而是要在一種不傷害自我和不傷害他人的原則下去解決。不要以為暴力可以平息你的怒氣,不要以為暴力會讓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高大起來;相反,它隻會令人陷入一種更加難堪的境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準則,而忍耐則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學問。對於同一種境況,我們合理地利用忍,就有可能受到人們的稱道,我們克製不住而不忍,就有可能受到人們的不齒。譬如,公共場合下被人踩腳或碰撞一下,那是再也平常不過的事了,你如果不堪忍受而出口傷人或大打出手,那麼你的“不忍”就會遭人唾棄。

忍耐是一種修養,既可以體現出人性的寬容,又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素質高低。

如果你能夠在他人的“錯誤指責”中頂住壓力,你就能等待事情的水落石出,你就能夠讓自己的尊嚴在別人那兒體現出來。如果你能在別人的譏笑和謾罵中,在無需再忍的情況下選擇一條合理的解決途徑,那麼你就夠能使他們明白其實你並不是弱者,而是不願爭強而已。

在喜愛籃球運動的人中,估計沒有人不知道邁克·喬丹的名字,因為他是籃球界的代言人,是一個象征。但誰也不會想到,在他小的時候,曾經是其他學生欺負的對象。

因為邁克從小就長得又高又壯,很有打架的體格,但是他的母親害怕他在學校惹是生非,變成一個小混混,變成學校的“小霸王”,對他要求非常嚴格。他的母親常常教導他要與人為善,要學會忍耐。

邁克天性善良,所以母親的教育方法很快就有了成效。學期結束的時候,老師在他的成績單上寫的評語是:“邁克是個優秀的孩子,但他應該學會維護自己的權益。他雖然比別的孩子更高更壯,但別的孩子就是敢欺負他、推他,甚至打他。”

母親看到這些評語後,為她的小邁克感到自豪,但又替邁克感到難過。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竟會成為別人欺負的對象。邁克的父親知道後,把小邁克叫到身邊,問了問他被挨打時是什麼感覺。邁克流著淚說:“我感覺非常不好,我非常討厭他們叫我‘傻瓜’,討厭被他們推來推去,更討厭他們叫我膽小鬼。”停了一會兒,他又說:“我真想狠狠地揍他們,但我知道這樣做,媽媽會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