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在與客戶交談時能夠控製整體局麵,帶動整個談話的方向,這是優秀推銷員必備的素質。因此,當麵對被叫錯名字的尷尬場麵,銷售人員應該以客套話來化解尷尬,讓客戶不至於緊張。這就是化解尷尬的有效方法。
推銷員周月發經常被顧客叫錯名字,因為他的名字與一位著名影星的名字很相似。小周不但不認為這是銷售的不便,反而把這當成是緩和氣氛的契機。例如:
“您好,是張老師嗎?我是盛德公司的小周,我前天跟您打電話預約的,您還記得嗎?”見到客戶,小周很有禮貌地說。
“噢,我想起來了,前天我們是通過電話,你的名字是周潤發吧?”也許是周潤發這個名字太熟悉了,張老師不小心脫口而出。
“您記錯了,我叫周月發。”
張老師一愣,顯得很尷尬:“對不起啊,你看我,年紀大了記性也不好,別介意啊!”
小周笑著說:“沒關係,大家都說他沒有我帥。”
張老師笑了:“快請進。”
名字被弄錯時,這種近乎詼諧的指正方法,反而會令大家皆大歡喜,更加融洽。
同樣,在外麵邂逅以前認識的朋友或同事,待上前去打招呼時,卻因對方記不起自己的名字,致使彼此尷尬而散。這種情況也是常有的。
例如,參加討論會或公司集訓時,碰到過去曾經在一起工作的老同事,於是自己便很興奮地過去打招呼:
“趙老,好久不見了,您好嗎?”
對方也像看到了熟麵孔似的回答,可是寒暄問候的話一講完,對方就顯得很局促不安而想找理由離開。
假如你碰這種情形,你會如何應變呢?
尤其像經常需要和很多人接觸的人,雖然別人對他了若指掌,可是他卻經常無法一下就叫出別人的名字。
通常遇到這種情形時,他們都會很自然、直截了當地向對方請教,譬如說:“請問您尊姓大名?”或“……您是哪位呢?”
可是對一般人來說,這種開門見山式的問答,似乎令人很難啟口。
還有,就是叫不出對方姓名時,既不敢開口請教,又害怕被對方看穿真相,因此,心虛、不安,於是當然就想盡早離去。
在前麵的例子中,那位姓趙的老同事,說不定就是心虛而想離去。這時,你就應該很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夾在談話中。譬如:
“最近偶然也會碰到當時跟我們在一起的夥伴,他們還是老樣子,仍然取笑我叫小呆。想從前,真是多虧您的照顧……”
這樣對方可能就比較安心,至少不會急著想要打退堂鼓。
人難免會有忘記別人名字的時候,因此將心比心,即能體諒別人的處境,盡量避免讓別人出洋相。
相反地,要是自己想不起對方的名字時,怎麼辦才好呢?這時您可這樣去應變:
“對不起,您可否給我一張名片?”
“嗯!名片嗎?”
“是的,拜托!拜托!”
或許,一開口就討名片,別人會感到唐突,因此,你要非常不介意似的,等接過名片後,再說:
“以後有機會,我即可很快地憑這張名片和您聯係了……”
然後,你就可以依名片上的姓名來稱呼對方了。
名字類似的人經常會有張冠李戴的笑話發生。
像朱華先生就是這樣。因為在同一公司內湊巧就有一位老同事叫做“陳華”,因此,他就經常被誤叫名字。
有一天,一位新分配來的女職員一時疏忽,又叫他“陳華先生”,他感到非常懊惱,因此就默不吭聲不理睬對方。這樣做對嗎?首先要忍住一時的氣憤。
被當麵叫錯名字,不論是誰都會覺得不舒服。可是當事者在那一瞬間的反應,將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
中國字中有很多同音異字的情形,譬如一個名字叫做“健”的人,難免會有被錯寫成“建”、“賤”……這時候倒可以這麼說:
“對不起,我的名字是健康的‘健’呀!此‘健’非彼‘賤’哦!”
一個經常跟自己碰麵的人,卻搞不清自己姓氏名字,這是很令人不愉快的事。可是,這也不是什麼不能忍受的事吧!既然對方記不清楚,自己幹脆再報一次姓名就好了,譬如:
“我是朱華呀!這個名字也實在是太平淡了,不好記。”
其次,把自己的特征和名字連在一起。
一時疏忽而弄錯姓名的事,似乎屢見不鮮。其中有很多是沒有把對方的姓名和外貌記清楚,所以才造成把別人姓名張冠李戴的錯誤。
無論如何,對被弄錯姓名的人而言,如果不想辦法叫對方記住自己,以後仍會經常有不愉快的情形發生。最好的應變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外表的特征和名字連在一起告訴對方。
依此類推,當發生其他尷尬的局麵時,你同樣可以將客套話靈活地應用。
34
見什麼人說什麼樣的客套話
一個廚具商訪問某公司餐廳的經理:“請問您是否喜歡您目前的職業?”經理回答道:“我不準備在此呆一輩子,我想成為整個公司的經理。”這句話反映出他的政治標準。於是這位商人就開始這樣介紹自己的產品:“您要是在您的餐廳裏安裝了金光閃閃的廚具,您的頂頭上司一定會意識到您善於經營,是個出類拔萃的人。然後您再把整個餐廳裝潢得整潔高雅,那您所經營的餐廳一定會賓客如雲,生意興旺。您一定會被上司賞識,您的前途將是無量的。”那位經理二話不說,馬上買了他的整套炊具。
有一天,一個業務員和兒子在街上碰到了同事,就客套地說:“XX,有時間來我們家玩吧?”對方也客套地說:“好呀,等哪天有空了就去你們家玩。”可旁邊的兒子當真了,回去後天天讓業務員打電話給同事,邀請他來自己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