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專業話——顧客隻相信“專家”(2)(3 / 3)

主管:“如果我多花5000元,我就可以買到一輛多使用3年的汽車。”

推銷員:“一部車每年可贏利多少?”

主管:“少說也有5~6萬吧!”

推銷員:“多花5000元,3年贏利10來萬,還是值得的,您說是嗎?”

主管:“是的。”

在上述的例子中,一樁瀕於絕境的生意,憑這位推銷員的巧舌挽救回來了。這位推銷員從客觀分析到給出建議,無不體現了自己的專業。顧客一旦覺得你是內行人,就會十分樂意地聽取你的建議,你的銷售也就完成了。

46

充分發揮顧客的想象力

通用公司幾年來想推銷教室黑板的照明設備給一所小學校,可聯係了無數次,說了無數的好話均無結果。這時一位推銷員想出了一個主意,使問題迎刃而解。他拿了根細鋼棍出現在教室黑板前,兩手各持鋼棍的端部,說:“先生們,你們看我用力彎這根鋼棍,但我不用力它就又直了。但如果我用的力超過了這根鋼棍最大能承受的力,它就會斷。同樣,孩子們的眼睛就像這彎曲的鋼棍,如果超過了孩子們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視力就會受到無法恢複的損壞,那將是花多少錢也無法彌補的了。”

沒過多久,通用電氣公司終於如願以償了。

推銷全國著名品牌電冰箱時甚至可以用上簡單如火柴這樣的小物體。推銷員擦燃了一根火柴說:“您聽,我們的冰箱工作時無聲無息,就像這火柴燃燒時一樣安靜。”

說服顧客時,充分調動顧客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讓顧客自己來計算數字那就更好了,因為這樣做給他們的印象更深,理解也更透徹。

弗蘭克的一個牙醫朋友做得更絕,他把患者的x光片放在牆上,使患者一坐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牙齒損壞的情況。然後,牙醫就會說:“不要等牙壞到不能用的程度才來看病。”

在銷售的過程中,出示一定的實物,再說一些能夠調動顧客想象力的專業語言,就能夠令顧客在事實的基礎上,再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產生認同商品的看法。

人的想象力是驚人的,對於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看法。因此,這就要求銷售人員能夠用自己的專業語言為顧客的想象力鋪平道路,並限製或發展客戶的想象空間,這就像製造一個固定的空間、固定的路徑,引導顧客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想象,從而達到銷售的目的。

香港一家專營膠粘劑的商店,為了讓一種新型“強力萬能膠水”廣為人知,店主人用膠水把一枚麵額千元的金幣粘在牆壁上,並宣稱:“誰能把金幣掰下來,金幣就歸誰所有。”一時,該店門庭若市,登場一試者不乏其人。然而,許多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徒勞而歸。有一位自詡“力拔千鈞”的氣功師專程趕來,結果也空手而歸。於是,強力萬能膠水的良好性能聲名遠播。

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客戶的好奇心理來接近對方。好奇心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動機,客戶的許多購買決策有時也多受好奇心理的驅使。探索與好奇是一般人的天性,對於神秘奧妙的事物,往往是大家所熟悉關心的注目對象。那些顧客不熟悉、不了解、不知道或與眾不同的東西,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推銷員可以利用人人皆有的好奇心來引起顧客的注意。

例如,一位推銷員對顧客說:“老李,您知道世界上最懶的東西是什麼嗎?”顧客感到迷惑,但也很好奇。這位推銷員繼續說:“就是您藏起來不用的錢。它們本來可以購買我們的空調,讓您度過一個涼爽的夏天。”

某地毯推銷員對顧客說:“每天隻花一毛六分錢就可以使您的臥室鋪上地毯。”顧客對此感到驚奇,推銷員接著講道:“您臥室12平方米,我廠地毯價格每平方米為24.8元,這樣需297.6元。我廠地毯可鋪用5年,每年365天,這樣平均每天的花費隻有一角六分錢。”

推銷員製造神秘氣氛,引起對方的好奇,然後,在解答疑問時,很巧妙地把產品介紹給顧客。

一位英國皮鞋廠的銷售員曾幾次拜訪倫敦一家皮鞋店,並提出要拜訪老板,但都遭到了對方拒絕。這次他又來到這家鞋店,口袋裏揣著一份報紙,報紙上刊登了一則關於變更鞋業稅收管理辦法的消息,他認為店家可以利用這一決定節省許多費用。於是,他大聲對鞋店的一位售貨員說:“請轉告你的老板,就說我有路子讓他發財,不但可以大大減少訂貨費用,而且還可以名利雙收賺大錢。”

銷售員向老板提賺錢發財的建議,當家老板怎麼不動心呢?於是他立刻答應接見這位銷售人員。同樣,銷售人員也成功地進行了推銷。

還有這樣一則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人在朝中做官。有一天,有一個人急匆匆地跑到他家對他母親說:

“不好了,你兒子在外麵殺了一個人。”

其母好像沒聽見似的充耳不聞。

沒多久,又有一個人急急地跑來告訴她:

“你兒子逃走了,官府正在緝拿歸案。”

其母仍不做聲,隻不過紡織機搖得“嗚嗚”直響。

再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人大汗淋漓地跑來告訴她:

“大事不好,你兒子已被抓起來,官府正來抄家了。”

這時,其母再也沉不住氣,棄家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