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巧妙話——滿足顧客心理需要(2)(1 / 3)

放映結束後,美方高級主管不無得意地站起,扭亮了電燈。此時,他的臉上掛著情不自禁的得意的笑容,笑容裏充滿了期望和必勝的信念。他轉身對三位顯得有些遲鈍和麻木的日方代表說:“請問,你們的看法如何?”不料一位日方代表卻禮貌地微笑著說:“我們還不懂。”這句話大大影響了他此時的心情。他的笑容隨即消失,一股莫名之火似乎正往上頂。他又問:“你說你們還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哪一點你們還不懂?”另一位日方代表還是有禮貌地微笑著回答:“我們全部沒弄懂。”美方的高級主管又壓了壓火氣,再問對方:“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們不懂?”第三位日方代表嚴肅認真地回答:“從關掉電燈,開始幻燈簡報的時候起,我們就不懂了。”這時,美國公司的主管感到了嚴重的挫敗感。他灰心喪氣地斜靠著牆邊,鬆開他價值昂貴的領帶,顯得是如此的心灰意冷、無可奈何。他對日方代表說:“那麼,那麼……那麼你們希望我們做些什麼呢?”三位日方代表異口同聲地回答:“你能夠將簡報重新來一次嗎?”

美國公司精心設計安排的幻燈簡報,滿以為日商會讚歎不已,從而吊起他們花大價錢購買的胃口。可是正當美國公司為他們的談判技巧和實力沾沾自喜的時候,日方代表的“愚笨”和無知使他們突如其來地感到沮喪,而且日方代表還要求重新放映幻燈片,這種拖延時間的辦法,又使他們的沮喪情緒不斷膨脹。等到雙方坐下來談判的時候,美方代表已毫無情緒,隻想速戰速決,盡早從不愉快中解脫出來:談判結果自然是對日方有利的,三個日方高級職員正是憑著他們看似真誠的巧妙行動為談判爭取到了有利的一麵。

一天阿亮和阿偉一道去拜訪一位教授,那個教授為人嚴肅,平時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開頭說了幾句應酬話,剩下的隻是讓人尷尬的沉默。

忽然,阿亮看到他家養的熱帶魚,其中幾條色彩斑斕,遊起來讓人眼花繚亂。他知道這魚叫“地圖”,自己也養了幾條,還很得意地為朋友阿偉介紹過呢。阿偉見他目不轉睛地看,心裏納悶,他又不是沒見過,怎麼這樣?教授見阿亮神情專注,就笑著問:“還可以吧?才買的,見過嗎?”阿偉剛想開口,阿亮卻搶先說:“還真沒見過。叫什麼名字?明兒我也打算養幾條呢!”阿偉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裝什麼糊塗,不是上星期還對我說起過嗎?”

教授一聽,來了興致,神采飛揚,大談了一通養魚經,阿亮聽得頻頻點頭。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說說笑笑,如數家珍地給他講每條魚的來曆、名稱、特征,又拉著他到書房看他收集的各類名貴熱帶魚的照片,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他們本來打算坐坐就走,不料教授一再挽留,直到晚飯後才放他們走,臨走時硬塞給阿亮幾尾小魚,還一直把他們從七樓送到樓下。

本來幾乎陷入僵局的交談,在阿亮巧妙的偽裝下又順利地進行下去了。如果阿亮就“熱帶魚”的問題實話實說,那場麵可能就會繼續尷尬下去,教授也不會有如此高的熱情。

在生意場上,巧妙的偽裝能夠迷惑對手,從而戰勝對手,盡可能多而快地把自己的商品銷售出去。

64

說巧妙話是一種技巧

商場中的巧妙話並不是人人都能說得了的,這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與經驗。

1.態度誠懇,語音親切

說話本身就是用來傳遞思想和表達感情的。因此,說話的神態、表情至關重要。例如:當自己有求於人時,應誠懇有禮貌地陳述自己的請求,表示感謝之情。即使對方無法幫助自己,也不能表露出不愉快的神情,仍應誠懇地向對方表示感謝之情。如果在請求別人時,嘴上說得十分動聽,得不到滿足臉上就冷若冰霜,對方一定把你當作不懂禮貌的人。另外,與人說話時,要多用敬語,比如,可稱對方“您”、“先生”等,而對自己則多用謙語,如可自稱為“愚”、“學生”等。

2.語調平和,聲音適中

無論在室內和室外,與人說話的聲音不必過高,隻要對方能聽清就行,而語言聲調要盡可能的平和沉穩。不要一和別人對話,就加大嗓門,或者有意無意地加上一些“啊”、“嗯”之類的語氣詞。隻要注意克服以上所述的毛病,說話就會使對方感到自然、親切,也就顯得比較有禮貌了。

3.舉止端莊,措詞講究

在與人說話時,不要故作姿態,更不要“皮笑肉不笑”,給人以虛偽的印象。要讓對方感到自己熱情、實在、值得信任。因此,說話時的動作要適度、端莊,在必要時可做些手勢。如果坐著說話,手不要搭在鄰座的椅背上,腿不要亂蹺、亂晃、隨便顫抖,更不要一邊說話一邊修指甲、剔牙齒、挖耳搔癢等。

4.自信謹慎,先思後言

自信能增強說話的語氣,使對方感覺到你的實力。每當說話之前,應對自己所要說的話稍作思考。這裏所說的思考,有兩層含義:一是知己知彼,即一方麵對自己的性格、脾氣、心境有個正確的估計,設置自我“警戒線”;同時對對方的個性、愛好、興趣等有個大概的了解。二是對說話本身有個準備,即說話的內容、方式、語言、聲調等。

5.區分對象,因人而異

任何交際,都不能離開特定的對象。與人說話,必須根據對象的實際情況,如年齡、身份、地位、文化教養、性格、彼此間的關係等,來恰當地表達。正如俗話所說:“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對象。”如果說話不看對象,就難免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