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1世紀,吃飽穿暖將不是太大的困難,於是人們開始探尋心靈的需要。
實際上除了愛,我們的心靈還需要許多其他的東西,需要在痛苦的時候,有傾訴的地方,有一個人能傾聽自己;需要有一個朋友,可以在閑暇的時候無邊無際地漫談;需要知道新的有趣的東西,讓我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需要自己的人生有意義……
這些都是心靈所需要的營養,所需要的“鹽”。大地不僅僅生長糧食滋養我們的身體,也生長鮮花滋養我們的心靈。黃山穀說過,人三日不讀書,便覺麵目可憎,語言無味。黃山穀所說的書,顯然不是指高考複習題集,也不是地攤上半裸女郎封麵的雜誌,而是滋養、安頓我們心靈的書。
心靈的需要並不是陽春白雪的奢侈品,而是每一個人的需求。
它是我們感動時的眼淚,是在美的事物麵前的驚訝,是我們喜悅時臉上的陽光,是我們痛苦悲哀時的安慰,是我們握著朋友的手的溫暖……
而心靈最深的需要,可能就是人生的意義感。隻有意義感能帶來最持久和深刻的滿足。是的,吃飽穿暖是生存的基礎,但是吃飽穿暖了又能怎麼樣呢?是的,有人可傾聽自己是好的,但是如果我們的人生從根本上沒有意義,我們又有什麼可以和別人說下去呢?是的,手機上的東西也可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但是那又怎麼樣呢?“傑克馬”就算是有幾百億在手,那又怎麼樣呢?他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消費,幾十萬一年已經足夠。而如果他詢問自己的內心,我做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的時候,沒有得到一個讓自己無比充實的答案,那麼這所有的錢也無非是一個可能有用的條件而已,而不是生命本身。
那麼,什麼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有意義呢?
最有意思的心理學原理出現了,那就是: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選擇或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沒有任何人,能夠告訴一個人什麼是他的生命意義。這個人能從中獲得意義的事情,對於另一個人也許會毫無感覺 —就好比一個人所貪戀的美味,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不能下咽。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去體驗,自己主動選擇而不是盲目聽從別人,他就會在某個時刻突然發現:啊,這就是我所要的,這就是我想得到的人生。然後他就感到了心靈被滋養,生命被安頓,而他會明確無誤地知道:有了這樣的生命,我沒有白活。
為什麼有人會得空心病,會空虛,會感到無意義,不是他們得到的太少,而是他們沒有和自己真正的心在一起。他們追尋著父母告訴他們應該去追尋的東西,或者追求著社會上多數人所追求的東西,但是當自己的心靈沒有參與選擇的時候,心靈會拒絕這些東西,於是心靈不能從中得到滋養,於是枯竭而空洞化。
所以心理學不能告訴你,什麼對你是好的,但是心理學可以告訴你,你應該勇敢地去投入生活,勇敢地選擇,你選擇的結果對於你最終才總會是好的。因為你的心會感覺到哪個更好,而感覺真的得到了生命,從而感到活得有意義。而對你自己更好,也必定會對別人更好,因為一個充實的、滿足的、幸福的和有意義感的人,總是選擇去愛而不是恨。
去活出自己吧,去發現自己的意義,人生就是一個最奇妙的發現的曆程。也許你能從這本書中發現一些有意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