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讓真實的自我在安頓中歡愉,或是始終傷感流離?(2 / 3)

可是後來變了,“快樂的樂章演奏完了,低沉的音調中,‘魔鬼’來了。”她說。

丈夫心髒病突發而死,據說,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且企業多個項目失敗,負債累累。在他去世前的晚上,他一切照常。半夜,她隱隱約約聽到他叫她,但是她困了,懶得理他。第二天早晨,她醒來,他已經沒有呼吸了,一瞬間她非常地恐懼。

她從此失去了睡眠,她沒有一天不失眠。3年多,1000多天,每天她的睡眠時間不超過 3小時。好不容易睡著後,她也會突然驚醒,心怦怦地跳。或者她剛剛睡著就夢見他,每次都是魔鬼一樣可怕的樣子。

在谘詢中,她感到很自責,她說如果她知道會這樣,她本應該在他叫她的時候醒過來,也許她還可以救他。她說“他做了鬼會來索我的命,因為我沒有救他”。她說她不可能再愛別人了,但是他在她的心中也不再是一個可愛形象,他很可怕。

她是一個基督徒,虔誠信仰上帝,她祈禱上帝幫助她,但是上帝似乎也遺棄了她。她對心理谘詢也沒有抱什麼希望,她說:“隻有上帝能救我,但是,他似乎聽不到我了。也許是因為魔鬼來到了我身邊吧。”

我幫助她理智地思考,讓她領悟到,她的自責是不合理的,因為她不可能預見到丈夫會心髒病突發,她也不知道他正麵臨著巨大的壓力(他從不對她說這些),在困倦時聽到丈夫叫而沒有答應也是常見的現象。我讓她理解,自責背後是她的一種幻想。幻想自己聽到了丈夫的叫聲,醒了,及時去了醫院。幻想她可以不遇到這個災難。

我用種種方法,讓她在心理上放棄這個幻想,放棄“如果這一切都沒有發生……”的思維,接受現在的現實。她很悲傷。然後,我從她的信仰談起。我對她說,你把上帝看作是一個萬能的,而且非常溺愛你的父親,他不應該讓你受一點點苦,應該滿足你的一切需要。但是人必自助而後才會有天助。假使有一個“在天的父”,他也不應該是一個溺愛的父親,而應該是一個懂得怎麼教育孩子、鍛煉孩子的父親。你不要懷疑他,你應該想想他給你這些苦難是為了你好,你可以想一想他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相信,一個人遇到什麼樣的命運,偶然中實際有很多必然。丈夫突然去世,對她是一個偶然,但是她之所以會感到這個事件如此突然,是因為丈夫在壓力很大的時候,沒有告訴她。而丈夫之所以不告訴她,是為了不讓她緊張,因為她“從小是被寵大的,經受不了這些緊張”(她丈夫和朋友說的話)。命運中出現的事件,和她的性格是有關係的。

我對她說,假如這個災難是有意義的,它的意義是什麼?

當時她沒有回答,回答這個問題是在經過長時間谘詢後,她已經奮力戰勝了恐懼,戰勝了自己依賴的欲望,變得很獨立。那時她回答說:“如果沒有這個事件,我永遠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受寵愛的孩子,永遠不會真正獨立;而且,我也不會懂得珍惜別人、關心別人……我過去對丈夫的去世一是害怕、二是自責,而另外還有的是一種怨恨,仿佛怨恨一個拋棄了妻子出走的丈夫。也許就是這種怨恨,使我在夢裏把他夢為魔鬼。但是現在我感到他的去世仿佛是他為我做的一個犧牲,我感到他是一個天使,是從上帝那裏來的,也是為了我的心靈成長而離開我的。他離開我,是讓我學習自立。我感到他的眼睛仿佛在天上關心地看著我。我愛他,感激他。我比任何時候都愛他,但是我也知道,現在我已經可以去愛另一個人了……”她還說,“我現在意識到過去的我有一種傲慢,一種幸運者的傲慢,我實際上對其他痛苦中的人沒有真正的關心。而經過這一切,我改變了,我不那麼傲慢了。我知道了人是多麼脆弱,人的心裏是多麼孤單,我現在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關懷。”

“我是不是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我問,“不說你的名字,你知道,你的故事可以讓人們相信痛苦、災難和心理障礙都是有意義的。即使是你遇到的這樣的情況,也有它的積極價值。”

“可以,”她說,“告訴別人,有時,魔鬼是化了裝的天使。”

不敢拋棄的煩惱

勇敢麵對真正的問題,才不會被莫名其妙的煩惱纏身

我們有一個天真的想法,認為人們都想要快樂幸福,不想要痛苦煩惱,但是如果認真地觀察人,就會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人往往是那麼緊緊地抓住痛苦煩惱不放,仿佛小孩子抓住母親的手一樣,仿佛財迷抓住錢一樣,仿佛落水的人抓住救生圈一樣。

於小姐就是一個例子。

來做心理谘詢的於小姐,相貌雖然說不上百裏挑一,但是也很不錯了。江南女孩子的苗條秀美,整齊端莊的白領服飾,五官端正……不過在這一點上,她和我的看法顯然不同。

“你注意到了我五官的缺陷了嗎?”她問。“沒有。”我老老實實地回答。“我的眼睛一大一小。”她說,“這件事讓我煩惱了好些年了。”

我仔細看看她的兩隻眼睛,的確稍稍大小有異,不過差別很小,實際上如果仔細去看,大多數人的眼睛都是大小稍稍有一點差異的,所以她的眼睛應該說完全正常。我從來沒有注意過自己兩眼大小的差異,經她一提醒,我發現我的兩隻眼睛也是大小不同的。我讓她看我的眼睛。

“那麼,你看東西時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她問。“會有什麼影響呢?”“也許會影響看書。”她說,“我總在想,大的眼睛和小的眼睛看到的東西也許是不一樣的。”

她告訴我,她是一個公司的職員。她總是擔心眼睛大小的差異會影響視力,在看書或其他用視力的時候,她就會注意感覺“兩隻眼睛的感覺”,看兩隻眼睛的感覺“是不是相同”。這樣,她看書的效率大幅度下降,看一頁雜誌對她來說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她曾經找過眼科醫生,醫生反複向她保證她的眼睛完全正常,為了讓她放心,還對她的眼睛做了詳細的檢查。她也知道按道理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她還是沒有辦法放棄“眼睛大小不同會影響視力”這個想法。

她也找過幾個心理谘詢師,大家用各種方式試圖讓她接受這個基本的道理,眼睛大小和視力無關,隻要瞳孔沒有被遮住,看到的東西是一樣的。她也完全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但是一直忍不住這樣想。

我們可以說她有心理疾病,因為她的想法很少見。但是實際上,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過這樣的想法。一個觀念或念頭讓自己痛苦煩惱,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放棄它。雖然我們知道這個想法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自以為我們的思想是自己的,而實際上它完全不像是自己的,因為我們無法控製它。它的行動有它的目的,這些目的是我們不知道的。

於小姐的心理病史就顯示了這一點。

她說早在她結婚前,她就有一段時間總要想眼睛問題,戀愛和結婚時,生活很快樂,這個問題也一度消失了。近期,她和丈夫逐漸產生了很多矛盾,她比較任性,丈夫在婚前對她百依百順,但是在婚後就不同了。她感到丈夫好像要為婚前吃的苦頭而報複她一樣,對她的態度越來越不好。工作中她也有許多壓力,比如正麵臨一個很重要的考試,有些書需要讀,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心理的問題又出現了。她又開始想眼睛大小的問題,以至於無法讀書。

她的父母和丈夫對她想“眼睛問題”很不理解,認為她是沒事找事,而對她心理分析的結果表明,她認為眼睛有問題的確是在沒事找事,但是這種沒事找事是有心理意義的。實際上,她反複糾纏在這個無聊的“眼睛問題”上,是為了讓自己不去想其他問題。眼睛問題固然讓她煩惱,但是比起其他問題,這個煩惱還比較小一些。

所謂其他問題,對她來說,一個是她對自己的期望很高,本希望自己考上好大學,結果沒有考上大學隻讀了一個大專,這是她自己不敢去想、去麵對的,一想就會非常煩惱失望;另一個是她對婚姻的不滿意,她本希望找一個高學曆的丈夫來補償自己的不足,但是丈夫的學曆比自己還低,而且在其他方麵也不令自己滿意;還有就是她對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就期望也很高,但是在她內心中,她懷疑自己不能做到像自己期望的那麼好。

如果她關於“眼睛問題”的煩惱消除了,不再想眼睛問題,她就不得不麵對這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煩惱更大更難於承受。她不願意麵對自己的婚姻正瀕臨破裂的事實,也不願意麵對自己在工作中不可能達到自己希望的樣子這個事實,所以,她的“眼睛問題”實際上是她無意識中找到的一種回避這些問題的手段。一天到晚糾纏在眼睛的大小上,她就沒有時間去想學曆、婚姻和工作壓力。這是一種逃避。她不敢拋棄這個痛苦煩惱,因為眼睛的痛苦煩惱是回避更大的痛苦煩惱的唯一方法。

所以我們的心理治療就是拋開“眼睛問題”,鼓勵她、支持她麵對生活中真正的難題並找到解決方法,一旦解決了這個難題,眼睛問題就可以不藥而愈了。回避問題雖然可以一時減少心理壓力和焦慮,但是問題依舊存在,給她的壓力也依舊存在。

我們都有一些煩惱,如果我們仔細分析自己的內心,這些煩惱是不是也是一種回避其他問題的手段呢?是不是也是緩解焦慮的手段呢?也許別人說你很苗條了,但是你自己還總是覺得體形不夠好,終日為減肥煩惱;也許你為了臉上的小小雀斑而煩惱;也許你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煩惱。

如果你無法拋開這些煩惱,那麼你可以仔細想一想,這些煩惱是不是你回避其他問題的手段,你的家庭婚姻和事業是否才是你真正的壓力和煩惱來源。你可以鼓起勇氣麵對你真正的問題,不要回避—真正的問題看起來難解決,實際上是可以解決的。家庭關係可以調節,工作方式可以改變,而你為了逃避真正問題而製造的假問題:眼睛一大一小,身體還是偏胖,或者臉上有小雀斑,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

美女的心有什麼不同

請把美貌兌現為一顆快樂、善良和自信的心

有人問我:美女的心和醜女的心,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真的,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之所以過去這方麵研究比較少,實在是有一些特別的困難。主要的困難就是研究這個問題的都是人。

如果是男人,往往好色。一見美女,目眩神移,頓時失去客觀評判能力,就得出結論說:“美女一般來說心理狀態比較好。 ”心理學中把這稱為“光環效應”,對美女,他們的評價往往偏高。

也有例外,假如是吃不到葡萄的男人,或者假道學,往往會得出相反的結論:“美女往往庸俗淺薄,反倒是醜女才‘心裏美’。”

我也承認有的美女很淺薄,但是這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者在美女中的比例有多少,比不美的女人中的淺薄者比例大還是小?這很難說。我們很容易高估“淺薄美女”的比例。因為,美女引人注目也引人遐想,所以一旦美女行為庸俗,也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實際上也許“淺薄美女”的比例並不大。

女性的結論更不可靠。自己比較美,大概都會同意“美麗的女性心理狀態會比較好”,而自己不美的女性,自然願意說“相貌平凡的女子心靈更美”,而且憤憤不平地說“男人不注重心靈,隻知道貪圖美貌”。

我也是人,所以我沒有最後的結論,何況美女中良莠不齊,不美的女性中也是魚龍混雜,如果比較美女和不美女性的心理健康、人格優秀者的比例,也沒有什麼意義。我隻是把相貌可能對心理帶來的各種影響簡單介紹一些。

天生麗質的女性,生活處境和其他女性有所不同。

因為美麗,自然比較惹人喜歡。在小時候,班幹部的相貌一般就比普通同學好一些,說明老師也喜歡“養眼”的學生。

幼年受到的喜愛比較多,就會培養出對人際交往的自信和喜歡,所以美麗的一個作用是增加了她社交的機會,增加了她社交的愛好,所以美女一般比較外向。

也許因為遇到的對自己好的人比較多,所以有的美女在內心中形成了一個“人大多是善良的”觀念,如果是這樣,她長大後就比較善良,心理健康。

但是,由於她們招人喜歡,別人什麼都願意幫助她們,因此有的美女形成了依賴性很強的性格,不夠獨立,而且因為什麼都很容易得到,沒有養成勤奮和學習的習慣,反而長大了不夠聰明,這是很可惜的。好在不是所有的美女都會陷入這個誤區。

還有的美女甚至恃寵而驕、自高自大,結果反而為美貌所害。

在青春期以後,女孩的性意識開始產生,身體也開始變化,美女更容易被男性注意。這時,相貌對女性的心理影響要看這個女孩的家教和過去的性格基礎了。如果女孩家教比較好,則美貌對她很有好處,因為男性的愛慕是女孩自信的來源。而一個自信的人,心

理狀態一般更樂觀、開朗。如果女孩太貪戀男性的愛慕,並且把持不住自己,容易過早戀愛。太多時間用於戀愛,了解世界和自然的時間就會太少,這樣她的綜合素質會受到影響。

相貌不美,就有一點吃虧了。小時候被抱著出門的時候,過來逗你玩的鄰居都比較少。以後,得到的關注也多不到哪裏去。寂寞的人生,讓她們更容易形成內向、自卑的性格。如果我們安慰她們說,“相貌並不重要”,那麼我們絕對是最笨的騙子。

設想一下,一個美女撒嬌,大家會覺得很可愛,但是假如一個長得很醜的女子撒嬌呢?人們會覺得不可以忍受。古代越國女間諜西施大概有“心口疼”的毛病,經常皺眉頭,有個可憐的東施小姐試圖模仿,但是東施“天生醜質”,結果沒有得到任何男子的憐惜,嘲笑她的話都成了成語。

在這樣不好的心理環境下,有些醜女就會產生深深的自卑,而自卑,又可形成嫉妒、小心眼、敵意等不好的性格。俗話說“醜人多作怪”,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也有一些不太漂亮的女性,甚至醜女,知道在相貌上自己不足,就致力於提高自己的修養才學,結果不僅不自卑,反而形成了待人謙和、體貼的性格,或者以氣質的出色掩蓋了相貌的不足,反而讓別人感到別有風韻。她們雖然不漂亮,但是氣質卻讓許多掛曆美人相形見絀。

給你一大筆錢,對有的人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有的人卻不會用錢,吃喝嫖賭,反而染上了艾滋病。美貌就是上帝給人的一筆財富,善用者就可以把它兌現為一顆快樂、善良和自信的心,不善用者就兌現為傲慢輕浮。所以美人的心和醜人的心會有什麼不同,還要看這個人是怎麼對待上帝賜給她的這筆“財富”。

女人扮嫩

掩藏年齡,是不能接受真實的自己

記得若幹年前,當時我還是一個青春少年,對女性之美還很無知。曾看了一部電影,女演員的年齡比女主人公大了不少,所以當電影裏她歡快地跑向戀人時,看起來很滑稽,當時年少不懂事,我忍不住仰天大笑。

如今自己也是年過半百的年紀了,對女性擔心紅顏消逝,惋惜花季不長的心情,現在的我更可以理解了。生活中常常見到這類女性,分明她的年齡已是晚春,每天樹上都有落紅飄下,每天都是綠肥紅瘦;分明她的一顆心已經曆過好幾番風雨,早已沒有了少女的清純,但是她們卻仍要努力裝出少女清純的笑聲,做出小女孩撒嬌狀。她們或穿學生時代的衣服,或故意以短裙袒露肌膚誘惑人。每當看到這些辛辛苦苦“扮嫩”的女性,我心中都感到她們的心裏很累。

女人的年齡可以不告訴別人,但是不可能不告訴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和心理上性格上的變化都在告訴她們青春將逝。她們知道自己在漸漸變老,而且她們內心非常害怕變老,也正是這種害怕讓她們死死抓住青春,想把青春留住。

但是青春是抓不住的,青春就像你手裏的沙子,你抓得越緊,它就會越快地從指縫流走;青春就像樹上的花,你不可能把它綁在枝頭不讓它落。“無可奈何花落去”,花落是無可奈何的。她們拚命想抓住青春,結果反而使自己在別人眼中變得可笑。

實際上,她們也知道這一點,雖然她們會欺騙自己,徒勞地騙自己,相信自己年輕,但是在她們內心中,她們知道自己老了,也知道自己假扮年輕騙不了別人,然而她們沒有別的辦法,她們隻能這樣做。

有些人會告訴她們:“你不妨在穿著上、舉止上更端莊些,更適合自己的年齡,這樣看起來更和諧、更美。”但是這些勸告者的話在一百次中大概隻會有半次有效。隻因為那些女性不敢聽從勸告。因為聽從了這種勸告,她們就等於承認了自己的年齡,承認了自己已不是青春少女,她們對自己的欺騙就會被揭穿。

如果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首流動的樂曲,當重新聆聽它時就會發現,所有極度害怕變老、努力“扮嫩”的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她們青春年少的時候,她們並沒有真正享受青春,她們往往錯過了最美的花季。也許是害怕冒險,也許是忙於事情,也許是情感受挫,她們的青春沒有得到應有的快樂、浪漫、幸福,在她們的花季,她們沒有充分地開花,沒有充分地活過。

如果她們有過最美的青春,當她們樹上的花瓣落下來的時候,她們會坦然得多。雖然也會惋惜,但是她們可以接受。然而她們還沒有充分地活過,還在等待著以後的浪漫,卻突然發現花季已過,可以想象她們有多麼的恐懼。

我很懂得她們的痛苦,因為我已不是少年。但我也懂得她們的徒勞。她們不同於一般女性,一般女性依然有些怕老,所以要靠美容顯得年輕些。如果把自己比作產品,一般女性隻是在包裝自己,讓自己的外觀更好些,而“扮嫩”女性則仿佛是賣假貨,她們試圖讓人們相信一個虛假的“年輕女孩”存在;一般女性讓人們看到的自己比實際更美些,但還是自己,“扮嫩”女性則想讓別人看到一個假少女—而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都完全可以看得出她是在扮假。

她們錯過了很多,如果她們徒勞地要抓住青春,隻會讓她們繼續錯過,錯過她們的現在。過去的美已經過去,而現在的美正在現在。如果讓過去的過去,不要錯過現在的美,她們仍舊可以不必遺憾。

在一個女孩子 18歲的時候,她會認為一個 30歲的女人“老得不成樣子”了,但是在一個 48歲女人的眼裏,30歲的女人卻仍舊是青春靚麗。如果在 30歲時模仿 18歲,她就會錯過了 30歲時的美。而在她 48歲時,將無比遺憾地惋惜她的 30歲。

接納現在,不錯過現在,就會發現在晚春也有晚春的美麗。落英繽紛,綠肥紅瘦時,有一種更醇、更成熟的美。不再像少女一樣清純天真,卻會有歲月風雨帶來的寧靜、平和;不再有少女的嬌羞,卻會有女人的熱烈;不再有少女的肌膚,卻會有女人的風韻。如果說青春少女的麵容是初放的鮮花,在鮮花一瓣瓣飄落的年齡,成熟女人身上的氣質如同花的香氣,花落留香,在花已杳無蹤跡的時候,它的香氣卻仍然如故。比如,冰心先生、楊絳先生,在她們已經很老的時候,她們的芳香卻依然沁人心脾。

充分享受今天,漸漸你就會忘掉年齡。過去有個叫孔丘的人—雖然是個男性—說過這麼一段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意思是,我學習起來不知疲倦,高興起來就忘了憂慮,不知道老之將至。如果你和他一樣,每天生活得充實而又快樂,忘掉了自己的年齡,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反而是最好的美容方法。你的麵容將閃爍光彩,快樂將使你無比美麗。

青春的性格就像一個女孩子,你越追求她,討好她,努力抓住她,她越對你不屑一顧;反而當你不管她,隻盡情快樂地生活,盡情展示自己的風采的時候,她卻會愛上你。

不擔心失去青春,你真的會更美麗。

重現本來麵目

時時麵對真實自我,才不會被虛假麵具侵占

我沒有看過根據民間傳說拍攝的電影《蘭陵王》,隻是聽別人講了講情節,而這個故事卻深深地打動了我。過了這麼久,我還是忍不住要為它寫下一點什麼。

蘭陵王傳說是這樣的:蘭陵王本是部落中一個勇敢善良的少年。他相貌很俊美,不幸的是,他的相貌卻成了他的障礙。在戰爭中,敵人輕視他。盡管他很勇敢,但還是沒有威勢,他失敗了。苦惱的他想尋找一個新的麵目,最後終於找到了,那是用神木刻成的猙獰的麵具。他戴上了這個麵具,成了敵人聞風喪膽的英雄。但是新的不幸又降臨了,麵具占有了他,他成了像麵具一樣殘酷無情的暴君。他無法擺脫麵具。

故事的最後,是他的母親以死以血的代價才喚醒了他,使他擺脫了這可怕的麵具。

原始的傳說之所以很能打動人,是因為它所說的是人的心靈史,是自遠古以來,一代人一次次經曆的心路曆程,因而它能喚起人們心中最深處的共鳴。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過:在每個人的無意識中,“容納著從我們祖先的生活中積累起來的豐富財富。如果我們將無意識人格化,則可以把它設想為集體的人……掌握了人類一二百萬年的經驗……會做千百年前的白日夢。他經曆過無數次個人、家庭、氏族和人群的人生。”在我們心靈的深處,我們都曾有過蘭陵王的經曆,都體會過他的煩惱和痛苦,而且在今天我們仍舊經曆著蘭陵王的痛苦。一個主題,從遠古到今天在一次次被重複。

表麵上很奇怪的神話和傳說,如果用心理學破譯,實際上是對人類心路曆程的寫實。

當代每一個青少年都和他一樣,天真純潔,勇敢無畏,也和他一樣,憑真實麵目在社會中難以成功。於是戴上了麵具,麵具象征著一種偽裝出來的情感。當代每一個青少年在剛剛進入社會時,都發現自己不可能完全表現真實的自己,而必須表現出某種樣子,從而給別人一個合適的印象。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無形的麵具。蘭陵王的麵具是凶狠的,也許當代青年的麵具是謙和的,但是作為麵具本質卻是一樣的。社會還在鼓勵青少年戴另一種麵具,這就是社會角色 —你是什麼人,就要按這類角色的方式行為去做。

故事中,蘭陵王的麵具後來摘不下來了,他的麵具像個水蛭一樣附在他的靈魂上,他成了一個像麵具那樣的殘暴的人。這象征著什麼呢?象征著一個人長久地裝扮成什麼樣子,扮演什麼角色,就會被這個樣子這個角色占據,他會失去自己的本來麵目,天長日久,漸漸他會沒有了自己的真實情感。

生活中我們不也常可以見到這類人嗎?他們已變得如此“適應社會”,已圓滑到了如魚得水的地步,他們如此自然地扮演他們的角色,以至於那好像成了他們的天性。他們會很成功,有名、有利,但是我們和他們自己都隱隱感到他們缺了什麼。實際上他們缺的是本來麵目。他們也許很謙和,因為他們戴的是“笑麵麵具”,但是和蘭陵王一樣,他們已失去了真的感情。

蘭陵王傳說中,他的母親以生命為代價終於喚醒了他,使他恢複了本來麵目。這象征著,讓一個已戴慣麵具的人恢複本來麵目,

重新得到真感情很難。隻有被親人的強烈的愛觸動,被強烈的痛苦(類似母親死去)觸動,才能突破“麵具”這一屏障。搖滾歌手崔健唱道:“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給我點兒刺激,大夫老爺,給我點兒愛情,我的護士姐姐。”戴慣了麵具,人就會“沒有感覺”,

因為他的肌膚已經被麵具蓋住了。而治好“沒有感覺”也要靠“愛”和痛苦“刺激”。但是,這一回歸本來麵目的道路是很艱難的。

曾經有個皇帝命令大臣寫一部曆史給他看,大臣寫了一部幾百卷的史書。皇帝嫌長,讓大臣簡縮。過了幾年,大臣簡縮到幾十卷,皇帝還是嫌長。大臣又用了幾年簡縮為幾卷,皇帝仍不滿意,於是一簡再簡。最後,皇帝快死了,他讓大臣用一句話寫完人類的曆史,於是大臣說:“人們出生,受苦,死去。”

曆史的外貌千變萬化,而其實質很簡單,一代代人做的事實質上都差不多。用“受苦”兩個字概括太簡化了;但是僅用短短的蘭陵王傳說,卻可以寫出不知多少人的心路曆程。

每個人都要麵臨蘭陵王的難題:如果我們永遠像孩子一樣不戴麵具,在人生的戰場上,我們會失敗;如果戴麵具,我們會成功,卻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來麵目和真情真感。也許較好的解決辦法是:去戰場時戴上麵具,扮演自己的角色;回家後就摘下它來,恢複本來麵目。

但是這樣做也很難,因而我們需要時時保持警覺,要時時留一些時間,讓自己麵對真實自我,一定要常常真誠待自己的親友,一定不要忘掉摘下麵具來。不然,我們會陷入蘭陵王的悲劇之中,失去本來麵目。

冷漠是疾病

溫暖別人,實質是在溫暖自己

在心理學家看來,冷漠不是一種道德缺陷,而是一種心理的“疾病”。

冷漠是心理疾病,它的症狀就是失去了人的正常能力:愛別人的能力、關心別人的能力、設身處地地體會別人感受的能力。失去了這種能力的後果不像盲人失去視覺能力那麼明顯,但是它的害處卻不比失明小。盲人隻是看不到光亮,冷漠者卻是看不到愛,而愛是心靈的光明,有了愛,這個世界才真正美麗,值得我們去活。

冷漠的產生主要源於兩種情緒:一是憤怒,當人有很多憤怒卻壓抑下去之後,就會轉變為冷漠。例如,夫妻吵架久了之後,有的會轉為冷漠:“我已經懶得吵了。”二是恐懼,當人受到傷害,而又沒有辦法保護自己時,就會產生冷漠,就像多次挨打的孩子一樣,麻木了。

我們社會的冷漠也是這兩種情緒的後果:人們看到了許多令人憤怒的事情,但是也害怕“多管閑事”反而會危害自己,所以變得麻木、冷漠。聽到有的人救了人,結果反而被訛詐,人們不僅憤怒,而且也會害怕自己惹上這樣的麻煩。這類事情多了,人們封閉了自己的心靈,失去了體會別人感受的能力,體會不到別人的痛苦。

這就是魯迅所說的“麻木的看客”。上麵所說的冷漠的原因,有一些是外在的。是的,在社會生活中肯定會有不合理的事情,但是,我們還是有辦法自己治療自己的“冷漠病”的。我們自療的第一步,就是自己擔負起一份責任,讓自己盡量在行為上不冷漠。在我們看到歹徒行凶時,至少去打一個報警電話;在我們看到有人落水時,至少找一根竹竿;在我們看到有人需要幫助時,至少伸一下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