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上海餐館,大都要放一些30年代的老歌,這倒有點過於千篇一律了,且不說那哥呀妹呀的老歌翻來覆去就那麼幾首,從錄音效果上說那種不立體的單調音色在現在聽來簡直有些滑稽,聲音是扁叭叭的,細而纖弱,聽著聽著仿佛要斷氣。我想當時的上海人也不見得隻迷這一種聲吧,張愛玲就說過,中國的流行歌曲,從前因為大家有“小妹妹”狂,歌星都把喉嚨逼得尖而扁……可見那個時代就有人討厭這種“斷氣歌”了。
第4節 黃豆麵
從雲南回到北京,深夜寫作,寫到一半的時候,常常會想起黃豆麵來。單從字麵上看,黃豆麵很容易讓人理解成用黃豆粉做成的麵條,其實不然。黃豆麵是用最精細的白麵做成的,隻因吃的時候,麵上撒了一層剛剛炸好的黃豆,因此得名“黃豆麵”。
據說在整個麗江古城,黃豆麵做得最有名的,要數大石橋小吃店了。我在大石橋小吃店的門口拍下一張照片,可惜當時陽光太強烈了,隻把一個“大”字拍得清清楚楚,其它幾個字都隱在雪白的陽光裏了。
我們是上午去的大石橋小吃店。頭天晚上就央求導遊小顏,能不能早晨不吃飯了,晚點兒起來,直接帶我們去街上吃麵。
小顏說:“好啊,我也最喜歡吃麵了,一起去好了。”
納西族導遊顏麗軍長得高高瘦瘦,走起路來像飛一樣輕快。他是個很帥的小夥子,有一雙黑亮而又幽深的大眼睛。他很健談,走一路聊一路,還愛唱歌。
平時一般7點鍾就起床了,今天睡了個懶覺。醒來一看,外麵到處都是明晃晃的陽光,雲南的早晨就像北京的中午,太陽火辣辣的。
一直是夜晚逛這座神秘的古城,白天到了這裏,有些不認得了,倒像是又換了另外一座城池。那個陌生的“甩手粑粑”攤位,白天就從未見過。
我們進了大石橋小吃店,木樓梯窄得很,一行人咚咚咚上了二樓,二樓一下子開闊許多,溢滿陽光的兩個房間啊,讓我怎麼形容好呢?在這裏,陽光就像水一樣,蓄了滿滿的一屋子,人坐進來,就像潛入水中,光影恍惚。
小顏走進來跟我們說,麵正在煮著呢,得稍等一會兒才能好。我坐在那裏喝早晨的第一道清茶,說笑聲傳出窗外,引得路人駐足觀看。這樣悠閑自得的生活,的確是連神仙也要羨慕的。麵終於端上來了,還未放到桌上,香氣已繞鼻,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一隻樸素的白瓷大碗,裏麵盛著醬色的湯、雪白的麵,麵上浮著一層炸得熱熱燙燙的黃豆,“黃豆麵”因此而得名,名副其實。
新上來的黃豆麵很燙,性急的人就尖起嘴來吹上麵的湯。用筷子尖挑起一些麵來先嚐嚐,那麵滑爽極了,一不留神就溜進肚裏。麵條的形狀扁扁的,但很勁道,咬在嘴裏有彈性,麵湯的滋味全都附著在麵上,那湯不知是用什麼東西煮的,既不太油,也不太幹,全部味道隻可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鮮。
導遊小顏忙前忙後,結果被灑了一身麵湯進來。他那天穿了一身筆挺的西裝,跟著我們一起樂啊樂的,結果樂極生悲,西裝被黃豆麵湯畫上地圖了。細看,倒像一幅麗江古城的導遊圖呢。
第5節 沈陽水豆腐
我到沈陽去簽名售書,吃到沈陽最好吃的一種東西,就是水豆腐。從北京到沈陽的火車是夜車,我與許多剛從新東方外語班出來的同學同在一節車廂,他們都是一些爽朗快活的人。他們說,沈陽有兩個地方不能錯過,一是五裏河體育場,二是要去吃水豆腐。
我的責編就按照我的“指示”開車帶我去轉這兩個地方。
五裏河體育場外麵的街道,在那個著名的足球之夜,曾經擠滿了人,汽車已經不通行了,滿街都是狂歡的人。中國沒有狂歡節,中國的狂歡節都是因為某一事件臨時決定的,因此這狂歡來得格外珍貴。我看見那宏偉的體育場的一角在藍天下凝固了狂歡的瞬間,我感覺到力量、速度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