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起,開頭)
容若是我相處三年的老朋友了,我們相處一直很愉快。(承,承接上文)
但容若最近不大愛理我了,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轉,轉折)
不管為什麼,我還是把他當朋友的,我這就去找他。(合,總結)
了解了這個律詩的章法,再讀《錦瑟》就不再困難了: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開頭: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讓我想起逝去的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承接上文:逝去的華年如夢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幾多感情的悲歡——這兩句隻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轉折,以意象來寫情緒:我很難過,我很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總結:等以後回憶這些感情,"隻是當時已惘然"——這話可以有兩解,這裏就不細論了。)
到這裏,詩的意思是非常清晰的,我們所不解的隻是:這首詩的背後有什麼具體的故事,像"滄海月明珠有淚"這樣的意象有什麼具體的所指?——這些事情隻能有待曆史考證,但是,就詩言詩,就文本言文本,這首詩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
這便是解詩的方法之一,因為詩歌有許多非常固定的章法和意象符號,古人運用起來圓融無礙,今人看上去卻隔膜了許多。
容若的詞雖然想來以明白如話著稱,不像李商隱這樣隱諱,其實容若學養豐富、胸中錦繡太多,有些詞隻是看似明白如話,實則用典精深、涵義幽微、婉轉曲折,手法比之李商隱隻在以上,不在以下,屬於文人詩詞,而不是詩人詩詞。這些,都需要慢慢解讀。
對於納蘭詞,前人釋讀很多,大體已足以解惑,但仍有一些誤釋、漏釋與不合理處,遇到這種地方,本文也會略談淺見,以就教於方家。
剝皮拆骨,把一首詞的意思解釋清楚,把其中的背景、字句、用典、化用、章法、修辭等等解釋清楚,這也許就足夠了,至於審美感受的方麵,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解說者也許沒必要代人嚼饃吧?
蘇纓
2007年8月於蘇州小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