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蔣出兵,美國為何拒絕?(2 / 2)

其實,這裏麵並未隱藏太多的曆史玄機。蔣介石對於出兵朝鮮“熱情”異常,決不是出於對美國獻殷勤,也不是他所說的“中華民國政府軍隊距離韓國最近,是能夠赴援最快的友軍”,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其“反共複國”的圖謀。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是,如果台灣軍隊能夠赴朝參戰的話,就可以從朝鮮進攻東北。同時,也可以在東南沿海開辟第二戰場,南北夾擊大陸。蔣介石後來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台灣軍隊參加朝鮮戰爭,則戰爭情勢必將完全改變,並“可對中共誌願軍在作戰中產生政治和心理的影響,從而瓦解其軍心”。

但是,美國最高決策層卻在慎重考慮後,否決了蔣介石出兵朝鮮的建議。據杜魯門後來回憶說,他在聽到蔣介石的建議後,第一反應是認為應當接受這番好意。蔣介石曾經說過,他的3.3萬人的部隊在5天之內就可以上船出發。但是國務卿艾奇遜持反對意見,認為台灣國民黨當局的情況和聯合國其他成員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台灣本身就是最易遭受進攻的地區之一,美國才因此派遣第7艦隊去防衛台灣。一方麵美國花錢去防衛台灣,另一方麵被保護的台灣國民黨當局卻又派兵到朝鮮,艾奇遜認為這種做法實在是荒謬。

艾奇遜還認為,如果台灣軍隊在朝鮮出現,北京的共產黨人就可能決定參戰。另外,由於英國已經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建立起代辦級的外交關係,不希望看到蔣介石的軍隊出現在朝鮮半島,因而英國宣布不能和台灣的軍隊並肩作戰。加拿大等國也反對使用蔣介石的軍隊。英、加等盟友的態度,美國最高決策層不能不認真考慮。在朝鮮半島使用台灣軍隊,還會使美國疏遠印度等亞洲國家,因為印度等亞洲國家不願與中國結仇,還將增加將來政治解決朝鮮問題的難度。另外,美國軍方也對蔣介石軍隊的戰鬥力表示質疑。

美國政府已經意識到,蔣介石唯一得救的希望,便是挑起美國與中國的戰爭,因此必須嚴格限製蔣介石。在美國政府看來,即使無兵可派,也不能讓蔣介石派兵參加朝鮮戰爭。

台灣曆來是中國的領土,美國軍隊不管以何種名義進入台灣都是對中國領土的侵略,是對中國人民實現統一的幹涉。美國的侵略行動引起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極大憤慨。中共中央在分析形勢時認為:中國還沒有與美國現代化海軍進行海上較量的可能,“形勢的變化給我們打台灣添了麻煩,因為有美國在台灣海峽擋著”,因此決定把“打台灣的時間往後推延”。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日,中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周恩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莊嚴聲明:不管美帝國主義者采取任何阻撓行動,台灣屬於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這不僅是曆史事實,且已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投降後的現狀所肯定。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台灣而奮鬥到底。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和美國帝國主義走狗蔣介石的中國人民,必能勝利地驅逐美國侵略者,收複台灣和一切屬於中國的領土。

當時的朝鮮戰局,對朝鮮人民軍十分有利。就在中國人民表示了自己意見的這一天,朝鮮人民軍就解放了漢城。新中國一方麵為朝鮮人民的勝利歡呼,同時為了預防戰局逆轉,在軍事上開始準備,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