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公文秘書、大內總管
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聰慧,擅長作文,以“江西才子”而聞名;他孤身來到北平,得到“廣東才子”楊永泰賞識,從此踏入政壇;他因為寫文章罵蔣介石而引起蔣介石重視,從此得到蔣介石重用,成為和陳布雷並駕齊驅的大“筆杆子”;抗戰之後,他一躍成為政務局局長,權傾一時,被人稱為“大內總管”“軍機大臣”。
個人簡介
姓名:陳方,字芷町,號荒齋,又號大荒齋主
籍貫:江西省石城縣
生卒:1897年—1962年
畢業院校:北京法政專門學校
曆任官職:楊永泰秘書、蔣介石上校秘書、侍從室第四組組長、政務局局長。
主要成就:擔任蔣介石秘書,為蔣介石起草過多篇重要文章;擔任政務局局長,權傾一時,有“大內總管”之稱。
成為蔣介石秘書原因:
◇ 從小聰慧,擅長作文,書法繪畫造詣頗深,以“江西才子”聞名。
◇ 因寫罵蔣介石文章,引起蔣介石注意。
◇ 得到楊永泰提攜、指點,並被楊永泰推薦到蔣介石身邊。
大事年表
1897年——出生於江西石城。
1908年——考取南昌江西省立模範中學。
1913年——北京政府財政極度紊亂,陳方撰文提出改良建議,引起楊永泰重視。
1926年——隨楊永泰到上海,入上海招商局任秘書。
1932年——在報紙上發表長詩痛罵蔣介石喪權辱國,引起蔣介石的注意,來到蔣介石身邊工作,任上校秘書。
1936年——為了幫助楊永泰,陳方轉任湖北省主席辦公室秘書,兼任漢口禁煙督察處會計長。楊永泰遇刺後,投靠楊永泰好友張群。
1937年——經過張群推薦,陳方從武漢調任軍委秘書處機要組組長。後來經陳布雷推薦,任侍從室第四組組長,專職處理收發公文。
1939年——陳布雷生病,曾經一度代替陳布雷起草公文。
1941年——向蔣介石提出建議,平抑物價。
1945年——侍從室撤銷後,出任政務局局長。
1948年——陳布雷自殺後,取代陳布雷替蔣介石起草文告。
1949年——和蔣介石一起“下野”,離開大陸,抵達香港。
1953年——由香港去台灣,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政策顧問。
1962年——在台灣因病去世。
引 子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駐上海一帶的國民黨軍第十九路軍在全國人民抗日運動高潮的推動下,奮起抗戰。但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不僅不給十九路軍以任何援助,還拒絕調江北部隊支援抗戰。最後,在英、美、法、意各國調停下,國民政府與日方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
一時間輿論大嘩,報紙上出現了多篇對蔣介石進行聲討的文章。此時的蔣介石剛剛從第二次“下野”後複出,隻擔任了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一職,手中隻有軍權,黨政權力有限,拿這些罵自己的文人無可奈何。無奈之下,他隻好盡量不看此類文章,以免讓自己生氣。
就在這時,一首署名“陳芷町”的長詩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這首詩最初刊登在上海的《新聞報》上,陳芷町慷慨陳詞,情文並茂,責罵蔣介石賣國媚日。該詩刊登出來後,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傳誦一時。
剛讀到這首詩時,蔣介石異常憤怒,恨不得立即讓戴笠處決掉這個叫陳芷町的人。但靜下心之後,蔣介石反複讀了這首詩,不禁對作者陳芷町產生了興趣。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何不把這個叫陳芷町的人籠絡到自己手下效力呢?
拿定主意之後,蔣介石問南昌行營秘書長楊永泰:“你可曾聽說過陳芷町這個人嗎?”
這個陳芷町就是陳方,字芷町,和楊永泰相識多年,楊永泰一直希望把陳方調到南昌行營秘書處任職,但又怕蔣介石懷疑自己結黨營私,所以一直沒有敢提出來。現在蔣介石主動詢問陳方,不正是把陳方調進來的絕佳時機嘛!
於是,楊永泰立即高興地說:“自民國初建,芷町便一直跟隨我左右。此人頗有文采,少年時就有‘江西才子’之譽。”
蔣介石道:“才能我是領教過了的,他在《新聞報》上發表的那首長詩,就頗有水平嘛!隻是他為人如何?”
楊永泰道:“芷町待人寬厚,謙虛有禮,可堪大用!”
蔣介石放心了,他下令給楊永泰,把陳方調到南昌行營任職。
就這樣,陳方因為寫長詩痛斥蔣介石賣國,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並進入了炙手可熱的南昌行營任職,職務是上校秘書。
第一章 在楊永泰幫助下起步
一篇文章引起楊永泰注意
1897年4月6日,江西石城屏山鎮一個清貧家庭裏誕生了一個男嬰。這個家庭雖然清貧,但主人陳善吾卻是秀才出身,頗有才具。看到兒子哭聲響亮,眉清目秀,陳善吾給兒子取名陳方,字芷町。
小陳方雖然家庭不富裕,卻有一個秀才出身的爹,這讓他受益匪淺。很小的時候,以教書為生的陳善吾,就開始教陳方誦讀四書五經。陳方聰慧異常,陳善吾教得認真,於是還沒有入學前,陳方就打下了紮實的國學功底。
12歲那年,陳方考入江西省立模範中學。因為之前已經有了國學功底,一進入中學,陳方就以善於作文而聲名鵲起。當時新學剛剛興起,作為江西省新式學校的楷模,江西省立模範中學一舉一動無不引起整個江西學界的關注。於是,善於寫文章的學生陳方,一下子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江西才子”。
中學畢業後,陳方回到老家的屏山高小任教。但接受過新學之後,陳方的視野開闊了,心也更野了,每天麵對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每月領取一點少得可憐的薪水,就這樣過一輩子,陳方感到難以接受。
猶豫了很久之後,陳方不顧同為教員的父親的反對,毅然辭去教職,去了上海,進而去了當時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他白天在北京法政專門學校讀書,晚上則睡在江西會館。由於沒有什麼收入,這個時候的陳方經濟異常窘迫。
來到北京幹什麼?四書五經裏提到“學而優則仕”思想,已經深入到了陳方內心深處。但在中國想當官的人太多了,陳方沒有過硬的關係,也沒有大把的鈔票,別說當官了,想進政府機關當個小辦事員都辦不到。
但此時的陳方隻有20多歲,書生意氣,血氣方剛,對前途充滿幻想,他認為隻要能夠給北洋政府提出一些好的改革建議,自己一定會等到重用。
於是,陳方開始研究北洋政府麵臨的問題,很快他發現,北京財政狀況極為混亂。陳方思量很久,終於整理成文,並發表在了當地的報紙上。
陳方寫這篇文章有兩個目的,一是政治主張得到認可,付諸實施;二是引起某位高官注意,把自己收歸囊中。
文章發表之後,陳方懷著激動的心情在等待著某位北洋大佬發現這篇文章,並親自請自己出山,擔任要職,整頓北京糟糕的財政狀況。
但等了很久,陳方提出的這個建議卻沒有能夠付諸實施。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一個20多歲青年的文章,很難引起人們重視。更為重要的是,一個不合理現象背後,必然是有某些人受益的。換句話說,北京財政狀況混亂,很多人都發現了,之所以都不說出來,不去改革,是因為不敢得罪那些背後受益者。
雖然第一個目的沒有實現,但第二個目的卻實現了。陳方的這篇文章引起了一個叫楊永泰的人的注意,楊永泰也是一個“才子”,因為出生廣東,所以被譽為“廣東才子”。楊永泰曾經做過廣東省省長,現任“善後會議”財經委員會委員長。
讀了“江西才子”陳方的文章之後,楊永泰這個“廣東才子”對陳方的文采非常敬佩,他立即找到陳方說:“小陳啊,你的文筆不錯,願不願在我手底下做點事?”
陳方問:“敢問尊駕,現居何職?”
楊永泰道:“吾乃眾議院議員,財經委員會委員長。”
其實,在民國初年,楊永泰這些職務都是虛職,並無太多實權。但現在的陳方,貧窮落魄,孑然一身,有個“官”願意接納自己就不錯了。就這樣,陳方投身到楊永泰麾下,做了楊永泰的秘書。
兩大“才子”惺惺相惜
剛剛到楊永泰手下任職,陳方幹勁十足。之前楊永泰在任廣東省省長期間撈了一大筆錢,此時,恰逢眾議院議長進行改選,楊永泰躊躇滿誌,把自己積蓄全部押上,大有誌在必得之勢。
作為楊永泰的秘書,20多歲的陳方第一次投身到了這種充滿緊張、刺激,而又能夠給人帶來成就感的競選工作之中,他積極為楊永泰的競選而奔走。競選一日日臨近,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楊永泰的積蓄卻花完了。
怎麼辦?中國的政治競選不同於西方,西方有大財團為競選者提供資金,中國卻沒有。無奈之下,楊永泰找到了他昔日的上司,曾經和袁世凱並稱“南岑北袁”的晚清重臣岑春煊,借到了3萬元,然後又把這筆巨款投進了競選活動上。
從小過慣清貧日子的陳方,對楊永泰這種揮金如土的魄力非常敬佩。有了充足的經費後,陳方等人更為賣力了。但不幸的是,楊永泰這人名聲太差,而且對手又很強勁,最後楊永泰競選議長的努力失敗了。
競選失敗後,楊永泰不僅官場失意,而且還從一名“土豪”一下子變成了欠了幾萬元外債的窮光蛋。但陳方並沒有離開楊永泰,而是不離不棄地跟在楊永泰身邊。楊永泰有“當代臥龍”之稱,為人狡猾,善於察言觀色,善於權謀。跟在這樣的人身邊,陳方耳濡目染,也學會了很多,這為他後來和蔣介石長期相處積累了經驗。
一個人得勢的時候,對他獻媚的人太多,他很難對身邊人產生太多感情;但如果他失勢的時候,你對他不離不棄,自然很容易贏得他的感情。這個道理適用所有人,自然也包括擅長權謀的楊永泰。因為這個時候陳方一直跟隨著楊永泰,所以等到後來楊永泰崛起後,自然也不忘提攜一下陳方。
在和楊永泰朝夕相處時,陳方對楊永泰的才華敬佩不已,他認為楊永泰落魄隻是暫時的,他對楊永泰充滿信心。但令陳方沒有想到的是,楊永泰很快更加落魄了。當時,蔣介石發動了“北伐”,“北伐”軍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有攻克北京的架勢。
此時的楊永泰受到極大震撼,這個善於鑽營的人,立即拋棄了北洋政府,輾轉去了繁華的上海。
來到上海之後,楊永泰自己的生活都沒有著落,隻能住在朋友家裏,此時他哪裏還能顧及到陳方呢?不過楊永泰的社會關係還在,他推薦了陳方到上海招商局做秘書。
本來作為一個謀生的工作,招商局秘書還算一個不錯的工作,但自從跟隨楊永泰見識過大風大浪之後,一個能夠吃飽飯的招商局秘書工作,怎麼能夠承載得了陳方的期望值?他追求的是功成名就,他追求的是個人抱負實現。但現在他依賴的楊永泰已經不行了,自己的出路在哪裏呢?
此時的陳方,虛歲已經30了,正是而立之年。他感慨萬千,撰寫了一首長詩《三十而述詩》,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
第一次來到蔣介石身邊
苦悶之中,陳方把希望寄托在楊永泰身上,因為他知道,單就才能而論,楊永泰是權謀之才,而自己是能書善畫、文筆流暢之才;加之,楊永泰從政較早,政界朋友較多,從政經驗豐富,所以楊永泰顯然要比自己先崛起。
果然,沒過多久,楊永泰獻上的“削藩”大計引起了蔣介石的重視,從此一飛九天,成為蔣介石最為倚重的謀士。
從內心深處來說,此時的楊永泰非常希望把陳方調到自己身邊,但他知道蔣介石非常介意下屬們結黨營私。自己顛沛流離多年,好不容易成為蔣介石依賴的人,他不能因為其他事,影響了蔣介石對自己的看法,哪怕為自己最信賴的陳方也不可以!
這就是楊永泰,一個工於心計、私心很重的官場老油條!
沒有楊永泰的提攜,陳方繼續在上海瞎混。沒有想到《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後,自己寫了一首責罵蔣介石的長詩,歪打正著,居然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楊永泰趁此機會,正式向蔣介石推薦了陳方,於是陳方得以調到蔣介石身邊,擔任上校秘書。
有人曾經對蔣介石對秘書的態度,打過一個形象的比方:對於陳布雷那樣不願意為官的清高文人,蔣介石崇敬有加,如同婚前醜男追美女一樣小心翼翼;對於像陳方這樣送上門來,老實幹活的秘書,如同婚後帥哥對黃臉婆媳婦一樣,動輒斥責。
1932年春天,陳方向蔣介石呈遞公文,卻被蔣介石毫無緣由地狠狠批評了兩次。
如果遭到蔣介石這樣批評的是“美女”陳布雷,他可能早生氣走了,但“黃臉婆”陳方卻沒有這麼大的脾氣,受到“帥哥”蔣介石批評之後,陳方回去之後,開始認真反思,自己到底如何才能討好蔣介石這個“帥哥丈夫”呢?
反思了很久,陳方也沒有能夠找到一個好的對策來。到了晚上,陳方找到當初撮合自己“嫁給”蔣介石的“媒婆”楊永泰,述說了自己遭到“帥哥丈夫”訓斥的事,希望“媒婆”能夠指點迷津。
楊永泰不愧為“當代臥龍”,他對蔣介石此時的心態非常了解。他對陳方說:“最近委員長整日忙著‘剿共’,但苦無良策,心情很不好,根本沒有興趣批閱公文。你一下子送過去那麼多公文,難免要惹他發火。”
陳方有些憂慮地說:“那該怎麼辦?我負責公文傳遞,下麵各部門都在等著委員長的批示。現在委員長不批示,下麵人催我倒是其次,萬一耽誤了工作,我要承擔責任啊。”
楊永泰道:“公文太多,確實會讓委員長眼花繚亂。我們應該想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來處理公文,一來可以分擔委員長重負,二來也能讓公文盡快得到批示。”
想了一會,陳方提出:“以後有公文,先交給你,你看完之後,寫上幾十個字的提要,再列出一些解決辦法,附在公文封麵之上,一起提交給委員長。”
陳方提出的這個建議並非他“原創”,因為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都有過類似的做法,當時叫“票擬”。熟讀史書的楊永泰也知道古代人的這個做法,並認為這個做法不錯。當楊永泰把總結出“提要”,附有“票擬”的公文提交給蔣介石時,蔣介石非常高興地說:“楊永泰真乃我的臂膀也!”
這個時候,如果正直的人,應該說出提出這個主意的是陳方,但楊永泰沒有這樣做。他說:“為委員長服務,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雖然楊永泰沒有承認這個主意是自己提出的,但話裏話外的意思就等於是默認了。這就是楊永泰的人生哲學,不管是誰的功勞,該搶就搶,毫不客氣。陳方若知道,不知道會有何感想?
楊永泰的真誠保護
楊永泰是一個權力欲很強的人,熬到50多歲,終於遇到蔣介石這個“明君”,對自己言聽計從,楊永泰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開始肆無忌憚地在國民黨高層排斥異己,趁機奪權。楊永泰的突然崛起,引起了CC係的不滿。
CC係是國民黨內一個非常龐大的政治派係,其後台是陳果夫、陳立夫兄弟,下麵不僅有管幹部人事的組織部,還有管理特務的中統局。
看到楊永泰得罪了強大的CC係,陳方很是擔憂,他向楊永泰述說自己對CC係的看法,並提醒楊永泰對CC係要多加小心。
盡管楊永泰有時候連陳方的功勞也會奪,但他對陳方還是比較有感情的,他不希望陳方也被拖進和CC係“鬥法”的這場渾水之中來。他誠懇地說:“你千萬不要介入進來,一旦介入進來,會後患無窮。”
陳方道:“你獨自和CC係鬥,能行嗎?”
楊永泰道:“蔣公為人,精明不可測,你隻要好好服侍蔣公即可,我的事你千萬別插手,更不可介入進來。”
按照楊永泰的要求,陳方沒有介入和CC係鬥爭之中。但陳方依然通過其他方法幫助楊永泰。陳方的這個做法,令一些人感到不滿。這是因為,楊永泰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這個人有才能,而又有些自私貪婪,他的有些做法,不僅得罪了CC係,還得罪了其他派係的人。
但陳方對楊永泰一直心存感激,當年自己一介布衣流落北京,沒有任何秘書工作經驗,卻被楊永泰選為秘書;10年裏,自己從楊永泰那裏獲得了很多幫助,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可以說,自己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幾乎全靠楊永泰幫助。
因為這個原因,一有合適的時機,陳方就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幫楊永泰說話。
當時,蔣介石正指揮軍隊“圍剿”紅軍,卻多次失敗。蔣介石心情很不好,常常把戰敗的責任歸咎到下麵將領身上,前線將領,有後退50步者常常要遭到訓斥,退100步者則有被槍決的危險。陳方對蔣介石的這個做法不太認同,但他隻是一個小秘書,不敢直接向蔣提意見。最後,陳方又找到楊永泰,請他出麵解決這個問題。
楊永泰對蔣介石說:“人們常說‘三軍易得,一將難求’。這些將領一步步幹上來很不容易,蔣公應該冷靜一些,不要無端地損失了這麼多將才。”
蔣介石固執地說:“此等廢物,打仗不行,留之何用!”
楊永泰道:“決定戰場勝負的因素很多,有些將領可能真的不行,但有些將領本來有將才,可能是因為其他因素而吃了敗仗。如果把他們全部處分了,豈不是我們自亂陣腳,讓‘共匪’得利。”
蔣不肯輕易承認錯誤,但楊永泰說得有理,蔣也隻好含糊答應了。但等再次遇到戰事失利,蔣介石脾氣上來,又忍不住要處決將領。這個時候,楊永泰就私自扣下蔣介石的這些處決“手令”,等蔣介石脾氣轉好,再與之商議。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楊永泰此舉無疑救了很多人。但楊永泰這人平時口碑不好,他雖幫助了很多人,但很多人都不信有此事,甚至懷疑楊永泰在背後搗鬼。聽了這些人的話之後,陳方非常氣憤,他拿出這些“手令”給這些人看,才打消了這些人的猜疑。
楊永泰的清白是有了,但陳方也被卷進了楊永泰這個陣營之中,這讓楊永泰既感動,又有些憂慮,他對陳方說:“這些事你不要管,一管你就容易卷進來。”
陳方不服氣地說:“看到你做了好事,卻被他們冤枉,我實在忍受不了。再說,我也有義務把事實真相說出來。”
楊永泰道:“讀書人求真、求善,這本沒有錯。但你閱曆不深,不知道官場的凶險。我和CC係那些人的矛盾,是很難化解的,這不僅是因為恩怨錯綜複雜,還因為背後涉及巨大利益。所以我現在幫他們再多的忙,他們也不會感激我,因為我分割了本該屬於他們的權力,擋住了他們的升遷道路。”
陳方說:“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你承受不白之冤啊!”
一貫有些陰沉的楊永泰,突然嚴肅起來,他說:“中國沒有我楊永泰,沒有任何關係,但中國不能沒有委員長。他是領袖,是中國的希望,我們作為幕僚的,一定要維護好領袖的威望,不可居功,不可推諉。”
聽了楊永泰這個老領導的話,陳方的心情有些複雜,有為領袖犧牲的莊嚴神聖,有對楊永泰的敬仰,也有對楊永泰這番話真實性的懷疑。一時間,連陳方也分不清,哪種感覺更真實一些。
到楊永泰身邊去工作
轉眼到了1935年冬天,陳方繼續在蔣介石身邊負責公文事宜,而楊永泰卻被任命為了湖北省政府主席。從幕僚變成封疆大吏,有人說楊永泰高升了,有人則說楊永泰失寵了,但陳方不管這些評價,他找到楊永泰說:“我想跟你一起去湖北發展。”
但楊永泰卻拒絕了,他說:“你還年輕,留在委員長身邊會更有前途。”
陳方說:“我能有今天,全靠先生幫助。今天先生去湖北主政,困難重重,我不能隻顧個人前途而棄先生於不顧。”
一貫強勢的楊永泰,也被陳方真摯的感情感動了,也正因為此,他更加不忍讓陳方去湖北。於是,他假裝生氣地說:“你還是先留下吧,不要來湖北蹚這趟渾水!”
看到楊永泰這個態度,陳方隻好無奈地放棄了。
本來是要當湖北省政府主席,為何楊永泰卻說是“蹚渾水”呢?這是因為湖北本來是何成浚和CC係的地盤,何成浚早年跟隨黃興混,黃興去世後,他又投靠蔣介石,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在北伐期間立下大功。1929年時,他就成為了武漢行營主任,後來官職略有變化,但一直都是湖北的實力派,有“湖北大家長”之稱。
聽說楊永泰要來主政湖北,何成浚立即和楊永泰的政敵CC聯合起來,反對楊永泰進入湖北。為此,他們不惜煽動學潮,發起“倒楊風潮”。
正是因為這些“倒楊風潮”,楊永泰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後,遲遲沒有赴任。但最後在蔣介石的支持下,楊永泰最後還是冒險去湖北赴任了。身在南京的陳方,對主政湖北的楊永泰非常擔心。
過了不久,忙完川、黔、滇一帶的軍事活動之後,蔣介石回到南京。有好幾次,單獨給蔣介石送文件時,陳方都想對蔣介石說,我打算到湖北楊永泰那裏做事。但看到蔣介石筆直地坐在辦公桌前,認真地在批閱文件,謹慎的陳方沒敢貿然去打擾蔣介石。
離開蔣介石辦公室後,陳方又非常後悔。
突然有一天,蔣介石主動和陳方談話:“芷町,侍從室要進行改組,你有什麼想法啊?”
這個好機會豈容錯過,陳方立即說:“來到委員長身邊前,我一直在楊永泰手下做事,現在楊永泰主政湖北,處境很不好,我想到湖北幫助他一下。”
蔣介石對謙虛、謹慎的陳方還是比較喜歡的,突然聽說陳方要走,蔣介石很有些不舍得。但陳方對楊永泰的忠誠,令蔣介石很感動。蔣介石想了一下說:“你去湖北也行,去幫一下暢卿(楊永泰),他得罪人太多,你多提醒他一點。不過,如果你在湖北不太滿意,可以隨時回來。”
得到蔣介石的允許後,陳方異常開心,他回去打點好行裝,就匆匆去了武漢。再次見到楊永泰,陳方心裏頗不平靜,幾個月不見,楊永泰變了很多。當年在南昌行營時,有蔣介石的支持,50多歲的楊永泰,做起事來雷厲風行,整個人也顯得精神煥發。如今的楊永泰,既有失去蔣介石“寵愛”的失落,又有被何成浚等人擠兌的無奈,人一下子老了很多,也變得消沉了很多。
看到陳方放棄在南京的工作,專門來到湖北幫助自己,楊永泰有些感動,卻帶著生氣的語氣說:“我不讓你來,你怎麼又來了?”
陳方說:“我這次來是和委員長打了招呼的。委員長讓我來幫助你一下,他說你得罪了不少人,讓我提醒你注意一下。”
楊永泰眼睛一下子濕潤了,他感到自己在湖北所受的委屈,委員長是知道的。他高興地說:“委員長還沒有忘記我,那麼我在湖北這個地方所受的一切就都值了。”
就這樣,陳方留在了楊永泰身邊工作,職務是湖北省政府主席辦公室主任,兼任漢口禁煙督察處會計長。
再次回到蔣介石身邊
楊永泰和何成浚及CC係等人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但楊永泰背後有蔣介石的支持,現在又有“省政府主席”這個身份,湖北官場雖然不喜歡楊永泰,卻也不可忽視楊永泰的存在,雙方至少在表麵上倒還客客氣氣。
於是,在陳方來到湖北之後,楊永泰主外,陳方主內,兩個人配合默契,還是在湖北幹了一些事情的。
但湖北政敵表現出的客客氣氣,隻是表象,他們對楊永泰的恨一刻也沒有減少過。既然排擠不走楊永泰,隻好在肉體上消滅他。當時,各種要殺楊永泰的消息,不斷彙集到了陳方這裏,陳方立即把這些消息告訴了楊永泰。
楊永泰絕不是那種舍生忘死的大英雄,一聽說有人要殺自己,他也很謹慎,平時出門,都要穿著一件防彈背心。盡管如此,楊永泰最後還是在1936年的10月遭到槍殺。
楊永泰一死,湖北再次成為何成浚和CC係的天下,陳方這個楊永泰的鐵杆支持者的處境立即不妙起來。
下一步該怎麼辦呢?湖北已成險地,再待下去,小命都難保了。回南京嗎?蔣介石當初是說過歡迎自己回去的,但那也許隻是他的一句客套話而已。現在侍從室換了許多領導,自己回到南京,恐怕連見蔣介石一麵都很困難吧,更何談到蔣介石身邊工作。
更麻煩的是,就在楊永泰遇刺時,蔣介石本人也在西安被張學良、楊虎城扣押。後來雖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了,但蔣介石在事變中受了傷,此後他去了浙江、上海養傷。這種時候,陳方更不太容易見到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