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大清皇商盛宣懷:一個超越胡雪岩的紅頂商人:1》(9)(2 / 3)

盛宣懷聽從了鄭觀應的勸告,連夜便督飭文案在燈下草擬開采登州鉛礦章程。初稿出來後,他又和鄭觀應反複修改了多遍,直到滿意。開采緣由和章程合在一起,標題定為:稟請開采登州鉛礦並擬定章程由。鉛局性質雖仍定為官督商辦,但鑒於湖北開礦的前車,決定不用官墊資本,全由民間集資。

章程全文如下:“敬稟者:竊職道宣懷於光緒八年五月稟奉前署北洋大臣張飭派礦務學生池貞銓隨同赴煙台查勘鉛礦,以備製造鉛彈而佐軍國要需。當即率同礦務學生池貞銓、委員馮慶鏞等馳抵煙台。於六七月內勘得登州府屬寧海州棲霞縣、招遠縣俱產鉛礦,當取礦石稟覆前署北洋大臣張,發交天津製造局潘道督飭熟悉化學之陳牧詳細化驗。據單開寧海州鉛礦為鉛硫合質,茲將淨鉛礦化分,每百分內含黑鉛七十四分,硫十二分零。每黑鉛一千分內,可以提取鈍銀二分零八。其淨礦一千五百分內,有銀五分七。棲霞縣鉛礦亦鉛磺合質,慈將淨鉛礦化分,每百分內含黑鉛七十八分,硫十二分零,砂強等質七分零,含銀極微。招遠縣銅鉛礦苗寄外洋化驗未回。伏查黑鉛為製造鼓鑄所必需,每年采買洋鉛為數甚巨,自應及早擇地官督商辦,以濟要需而杜漏厄。寧海棲霞招遠等州縣皆係相近煙台濱海之地,民間瘠苦情形迥非內地可比。訪之土人,皆願官往開辦,以興地利,以開生計,並以杜洋人覬覦之心。職道等上承憲訓,下驗輿情,內征物理,外度機宜,該鉛礦實為事半功倍之舉,並無絲毫窒礙之端。職道宣懷現奉憲台派令總辦金州煤鐵礦務,已經招集商本六十萬兩,將來必應常川坐駐煙台,料理一切。如蒙俯準試辦寧海棲霞招遠鉛礦,職道擬就金州股本中分款開辦,續再添集商股,以期擴充。謹擬試辦章程十條,伏乞憲台俯賜各商,並行知東海關轉飭該州縣妥為照料,實為公便。

謹擬《試辦山東濱海各鉛礦章程》十條恭呈憲核:

得人則流弊可除也。礦務為國家興地利,即為民間開生計。但不得其人,則勾引他族,招致客民,動擾閭閻,有損無益。苟得其人,官督商辦,則洋人不得覬覦,客民不得混跡,無損廬墓,有益窮黎。利害因人而判,則用人必當其才,斷不可徇情濫舉。

選礦則濱海最宜也。寧海棲霞招遠等屬,皆距煙台甚近,崇山疊嶂,地瘠民貧。沿路查勘鉛苗,流露甚多。民間向畏吏胥需索,又苦熔煉無術,以致坐棄地利。今所選之礦,既在濱海,如援照各省章程,官督商辦,則地利無坐棄之虞,地方無掣肘之患。

資本則通籌合力也。鉛礦成本較輕,非比煤鐵各礦。約計資本三十萬兩,擬先由金州礦局股本中分款開辦,續再添收擴充。每股仍收規銀一百兩,出立股票為憑。屆時或就金州舊商添股,或另招新商,俟批準後公議再定,毋庸給發官本。

購地則酌量加價也。該處出產鉛礦之地多有民間管業,除無主者皆係官地毋庸給價外,其有主之山地平地亦屬瘠土,應由局員會同地方官查明原契,援照直隸順德章程,加二成價買舊局開采。俟開采完畢,仍可付與原主種植。

開采則就礦路辦理也。鉛為貴重之品,非如煤鐵之多。寧海棲霞招遠等屬凡有產鉛之地,或租或買,須派礦務委員勘定,即由民工逢苗開挖。取出鉛礦,先行敲去無用之石,專取淨鉛運送煙台熔煉。

熔煉則歸並總廠也。開采之後,尚須淘洗,淘洗之後,尚須煆煉,煆煉之後,尚須提銀,此皆須用機器、鍋爐,勢不能各處分設。擬在煙台適中之地,設立淘洗、煆煉、提銀三廠。大約每廠須資本六萬兩,三廠約銀十八萬兩。其餘開采屯積,約有十二萬兩必敷周轉。

雇工則鈐束宜嚴也。鉛礦開挖,用人無多;而敲碎之工,搬運之力,皆須人工。自應盡本地募雇,需人互保,選舉老成為之夫頭,各給腰牌,並注冊稽查,不準菲徒混入。

礦師則學生可用也。熔鉛為礦務最易之事,據學生林日章擬呈開采、淘洗、煆煉、提銀四項,雖未必即據為定,則大致頗有條理。若使該學生等監工,再添雇熟悉工匠,當能勝任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