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卻撫須說道:“杏蓀,看樣子我們沒白忙活,王爺和善都帥都很滿意。你和建筦都受累了。”
盛宣懷忙道:“隻要王爺挑不出北洋的錯,職道就算再累些也值。”
李鴻章一笑:“幾個王爺現在都在靠北洋活著,他們保還來不及,還挑錯?——沒有北洋,他們靠什麼花天酒地呀!杏蓀哪,你先不要急著回上海。老夫估摸著,這幾天上頭該有旨下來。這次王爺巡閱北洋海防,你是在事委員,照理該有個獎賞。等接完了旨,你再回去也不為遲。”
盛宣懷回到住所,先打發隨行員弁往蘇州拍了個電報,向父親及弟弟們報了個平安,又給馬建忠寫了封快信,詢問招商局近日的運營情況,並通報了贈送醇王幹股的事。
所謂幹股,就是不出股金幹拿花紅的股份。因為沒有任何風險,所以被稱之為幹股。幹股在當時很流行,是企業為尋求上層的庇護采用的一種行賄方式。李鴻章、禮王等權貴,在各省的大小商業中多少都有幹股。許多股東都願意出這筆銀子。
是年七月初一,聖旨下到天津:“據醇親王等奏,……此次校閱北洋水陸各營操練。各將文武等,均能勤奮將事。……自應量予獎賞,以示鼓勵。”聖諭最後特意提了提潘駿德、盛宣懷等沒有實缺的候補道:“其經理機器、輪船各局出力之直隸候補道潘駿德、盛宣懷……均請旨交部議敘,俾昭激勵。”
在經曆兩次參案之後,朝廷首次對盛宣懷做出了較公允的評價。
聖旨宣完,盛宣懷的眼睛濕潤了。他爬起身,正準備二次叩謝李鴻章的舉薦大恩,不期第二道聖旨到了。
盛宣懷尾在李鴻章的身後重新跪倒,聽傳旨官宣道:“賞二品頂戴布政使銜直隸候補道盛宣懷,在直隸十餘年,讚襄軍事、創辦礦務、電報、督辦輪船招商局、金州礦務總局,精明穩練,智慮周詳,剛柔得中,不為撓阻,曆著成效。盛宣懷著實授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煙台東海關監督。欽此。”
盛宣懷顫抖著雙手接過聖旨,麵北連連謝恩:“臣盛宣懷叩謝天恩!臣盛宣懷叩謝天恩!”
盛宣懷起身後,又重新跪倒叩謝李鴻章。
第五節發展內河航運
送走傳旨差官,李鴻章把盛宣懷請進簽押房,笑著說道:“杏蓀哪,你曾經發過宏願,說要辦大事、掙大錢、做大官。看樣子,這三個願望你都實現了。你到山東後,也不要光顧著自己本任。不要忘了,你還是中國電報局總辦、輪船招商局督辦、金州礦務總局督辦。但不管怎麼說,你熬了這十餘年,總算熬出了頭啊!老夫替你高興啊!”
盛宣懷起身,恭恭敬敬地說道:“職道能有今天,還不是中堂栽培的結果!中堂待職道情同父子,職道就是變牛變馬,也報答不了啊!”說著話,盛宣懷猛然回想起自己坎坷的過去,眼裏不由自主便落下淚來。
為了緩和氣氛,李鴻章摸了把胡子,說道:“杏蓀,你知道老夫為什麼向醇王密薦你去山東嗎?”
盛宣懷一愣,急忙掏出布巾擦了把淚水。
李鴻章接著說:“山東本是小省,但登萊青兵備道卻是一等一的繁缺,而煙台又是我北洋最重要的口岸樞紐。這兩處都人傑地靈,最能曆練人。你一直在我身邊辦理洋務,雖然署過天津道,但時間太短。這一次,你要好好補上地方上做官這一課。老夫知道,中法開釁期間,張香濤幾次讓你去廣州辦理洋務,你都沒有答應他,老夫就知道,你盛杏蓀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為湖北煤礦的事,你幾乎賠光了祖產,但並沒有抱怨於老夫。這筆賬,老夫永遠都為你記著。現在山東巡撫是張朗齋,你到山東後,想辦什麼事,都可以和他商量,他不會刁難你的。”
兩廣總督張之洞
李鴻章口裏的張香濤就是現在的兩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出身探花,是軍機大臣張之萬的胞弟。字孝達,號香濤。中法戰爭期間,曾多次邀請盛宣懷到廣州去籌劃洋務,被盛宣懷婉言謝絕;張朗齋便是現在的山東巡撫張曜。張曜是直隸大興人,字亮臣,號朗齋,是河南嵩武軍統領。張曜曾以提督銜率軍隨左宗棠西征。打敗侵入新疆的阿古柏匪幫後,先在南疆任職。於光緒十年(1884年)調廣西巡撫,不久出任山東巡撫。張曜雖算不上是湘、楚、淮係的人,但又確實是李鴻章的人。
臨別,李鴻章突然問了盛宣懷這樣一句話:“杏蓀,在你看來,輪船招商局能夠在重創以後重新崛起,主要靠的是什麼?”
盛宣懷知道李鴻章擔心自己到山東後,招商局重新陷入危局,於是答道:“稟中堂,職道以為,招商局能有今天的好局麵,主要還是靠的‘斂’字訣。若凡事鋪張,無論是多大的局麵,終有不支之日。所謂成由勤儉敗由奢,說的也不過是這個道理。職道以為,招商局以後無論怎樣,隻要守住這個‘斂’字,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李鴻章點點頭,沉思了一下說道:“謝家福已經三次提出辭缺,你又到山東去了,馬眉叔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老夫想把沈子棵、嚴芝眉二人派到上海去會辦招商局,你意如何?”沈子楳就是沈能虎,子棵是沈能虎的字;嚴芝眉即嚴瀠。兩個人都在李鴻章身邊多年,是李鴻章眼裏的洋務能員。
盛宣懷忙道:“沈觀察久曆洋務,創辦江南製造總局時就入局會辦,把他派到上海,正是人盡其才呀。”
李鴻章笑了笑:“你到山東是走水路還是陸路?”
盛宣懷略一思忖答:“職道擬由陸路入魯,先到濟南,然後東行赴任。職道這麼做,是想借機了解一下山東的民情、民風。中堂以為如何?”
李鴻章讚許地點了一下頭。
盛宣懷利用有限的時間處理了一下天津的事情,又去電報學堂看了看,和朱其詔吃了頓飯,然後便帶上一應隨員,從陸路向山東進發。
盛宣懷前腳離開天津,李鴻章後腳便給上海招商局電發劄文一道:“為劄飭事:照得輪船招商局事繁任重,自去年向旗昌收回,即派盛道督辦,馬道、謝牧會辦,嗣盛道赴任,添派沈道會辦,謝牧堅辭,己批準緩列銜名,仍在局行走,責成合籌運漕事務。查該局成本甚重,用人甚多,本大臣前批盛道擬呈局章第三條內有總局幫辦董事擬分:攬載、運漕、銀錢、保險、修船、煤料、翻譯、案牘為八股,即慎選妥人充當。……馬道較為熟悉,應即總管攬載股、修船股、翻譯股諸事,沈道辦事精細,應即總管保險股、煤料股、案牘股諸事,謝牧仍令總管運漕股諸事,惟銀錢股為提調嚴瀠所專司,責任尢重,應令馬道、沈道、謝牧三人互相勾稽,提調慎寫聯票,馬道核對聯票簽字,沈道核對流水賬簿簽字,謝牧核對月總簽字,仍將流水月總每月寄交盛道複核,彙造季總呈送本大臣存核。……切切此劄。十一月初七日。”
盛宣懷到濟南隻歇息一天,便具帖到巡撫衙門來向巡撫張曜稟到。山東是小省,隻設巡撫未設總督,提督亦由巡撫兼署。
見過禮後,張曜命人給盛宣懷放了座、擺了茶,然後哈哈笑道:“想不到朝廷開恩,把老弟這個大財神放給了山東,我山東以後也有得錢賺了!老弟,隻要是發財的勾當,你隻管大膽來辦。山東地麵小,要錢沒有,要人可是現成的,老哥全力支持你!”
張曜是行武出身,說話喜歡直來直去,很少繞彎子。
盛宣懷笑道:“撫台但請放心,隻要職道能辦的,肯定盡力來辦。”
告別了張曜,盛宣懷又連著拜訪了布、按二司,然後又是回拜。第五天才趕往煙台任所。
因為登萊青道例兼煙台海關監督,看似兩個衙門,其實在一處辦公。前任帶著屬下大小官員在碼頭恭迎。
盛宣懷下船,與前任及屬官們見了禮,便一同乘轎趕往衙門。
第二天,盛宣懷與前任辦了交接,又重新與屬官及辦差委員、口岸委員見了麵。
第三天,盛宣懷的妻小及仆役乘船來到。衙門自然又是一番熱鬧。
穩定下來之後,盛宣懷開始帶著一應屬官、辦差委員,考察轄區水利、運道,曆時兩月方回。十月十四日,盛宣懷依照沿途考察結果,親筆給李鴻章上了一個稟文,建議在山東省發展內河小輪船航運事業。
盛宣懷在稟文中這樣寫道:“念局輪於通商各口與洋輪角逐,雖與怡和、太古訂立合同,而本年長江又有福記洋行添船跌價,天津、煙台又有日本輪船跌價爭奪,南洋各埠更多合同以外之洋船,將來生意殊無把握。
查泰西各國律法,不通商各埠隻許本國輪船行駛,日本亦然,惟我中國因噎廢食,則江海之利有與外人公共而無獨得者,甚可惜也。今欲開此風氣,微我中堂夫子孰能為之,微職道宣懷亦孰肯言之。查東海各口,南與江蘇鹽城毗連,北與直隸鹽滄毗連,所轄一千三百餘裏大小海口一百餘處,而水深七八尺可駛淺水小輪者約有十餘處。如掖縣出草帽緶,歲約三百萬包,皆由陸路盤山駝運,每包須運費京錢四千,間有民船海運,常虞傾覆,商民畏之。而距掖縣三四十裏即有太平灣虎頭崖兩口,可駛淺輪,若取水腳每包一兩,即可收銀三四萬兩,其棗子粉條等物出口,洋布等物進口,每年水腳亦有數萬兩。宣懷與在煙洋商酌定,隻準招商局華輪前往,不準洋輪前去。皆雲此一定之理,毋庸多慮。如蒙俯準試辦,當由招商局會同東海關迅即具稟憲轅奉批後創辦。”
素有經濟頭腦的盛宣懷,一到山東便發現了別人沒有發現的商機,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震驚。
李鴻章收到盛宣懷的稟文後,很認真很詳細地讀了兩遍,又電詢了一下馬建忠、沈保靖的意見,認為可行。但為了減少阻力,用事實說話,李鴻章決定先不跟上頭打招呼,讓盛宣懷把小輪船先辦起來。如果總理衙門尋問此事,再詳複。這實際就是先斬後奏了。
李鴻章的回函全文如下:“杏蓀仁弟大人閣下:昨展初七日惠書,具聆一一。東海不通商口岸擬試行商局淺輪,別其名曰‘內地華民輪船’。並聲明不通商口岸隻準民輪來往,總在常關領牌納稅,與東衛沙寧閩廣船一例,自可不與洋船交混,仍望妥定章程,隨時防微杜漸,無任有所藉口,稍越範圍,總署無須先谘免枝節,如其來問再複可耳。”
盛宣懷接函大喜,馬上便與馬建忠聯名給山東巡撫張曜上了一篇“試辦小輪船”,設立“華民駁貨輪船局”的呈文。為了能讓張曜允準此事,盛宣懷仍拿李鴻章說事。
一見李鴻章同意在先,張曜什麼話也沒說,提筆在呈文的一角批了“允準試辦”四字。為了詳細會商章程,盛宣懷親往上海,會同馬建忠、沈保靖等人,整整議論了三天,然後又到蘇州住了兩天。
盛康對盛宣懷近兩年的所作所為比較滿意,尤其是被實授了登萊青道以後,不僅無一句怨言出口,也不再提“敗家子”三個字。心情一好,百事都順,不僅錢莊、鄉下產業大獲其利,連多年臥床的老妻,也能下床走路了。在地方上做事的官員都知道,道員是很關鍵的一步階梯,隻要道員有份,距離布、按也就不遠了。本來知府也是四品銜,但知府要遷按察使,就必須先擢道員,然後才能升遷。晚清時期的地方官員,都很看重道員這一級。候補道又有別於實缺道。實缺道是正式官員,候補道隻是一種榮譽,不算正式道員。實缺道員有俸祿,候補道不僅無俸祿,有時還要自己倒貼錢。至於布政使銜、按察使銜等,更是糊弄人的勾當,幾乎一錢不值。熬了十幾年,終於熬成了實缺道員,蘇州盛家自然感到榮光無比。
盛宣懷雖然在家沒有住上幾天,但今天拜祖宗,明天到墳地插旗杆,和盛家多少沾些親戚的老鄉、故舊也都廝擠著來看他,竟然比在衙門裏還忙。
臨離家,盛康千叮嚀萬囑咐,讓兒子在衙門裏好好幹,爭取任滿後遷進三大憲行列,把盛家的臉麵掙足。
是年底,盛宣懷經李鴻章奏請,被朝廷加委為中國電報局督辦,餘昌宇出任總辦。
消息傳開,考慮到輪船招商局隻設督辦、會辦而無總辦,謝家福上李鴻章說帖一封,請在招商局重設總辦一職。
李鴻章讀過說帖後認為可行,於是在上麵批了“議論頗是,仰候抄折分行盛道及馬、沈道等詳晰商籌妥辦具複”。李鴻章命人把謝家福的說帖連同自己的意見,電發給盛宣懷。
一見說帖,盛宣懷馬上對已經離開招商局的謝家福產生了強烈的不滿,認為謝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何況,在督辦與會辦之間加設一總辦,分明也有削弱督辦權力之意。盛宣懷可不想當這個有督辦之名而無其實的空頭督辦。主意打定,盛宣懷不再理睬這件事。
李鴻章好像也看出了盛宣懷的心思,竟再未催問此事。
第六節議辦華美銀行
正所謂人忙光陰快,轉眼到了光緒十三年(1887年),盛宣懷已經四十四歲。就在離這一年的到來還有四天的時候(光緒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十五歲的光緒皇帝舉行了親政大典。大典過後,原該親政的光緒皇帝並未真正親政,據說是心眼兒還沒長全,缺少曆練,仍由慈禧太後“訓政”。
新年開印的第二天,盛宣懷收到了山東巡撫衙門下發的飭文一道:“批準成立華民駁貨輪船公司”。這是大清國首家內河小火輪運營公司,販貨、出行很是便捷。小火輪通航之後,盛宣懷開始馬不停蹄地在各省推行比電報還快捷的德律風。德律風是什麼?就是現在普遍使用的電話。
對德律風的推廣,李鴻章和張曜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六月初三日,盛宣懷應邀從煙台乘船來到上海,會同天津海關道周馥、招商局會辦馬建忠,與美國商人米建威會商成立華美銀行的事。
盛宣懷到的那一天,李鴻章正式任命馬建忠為招商局總辦。望著劄飭,馬建忠滿心歡喜,盛宣懷的心裏卻很不是滋味。按理說,自己是招商局的督辦,招商局無論大小事情,李鴻章都應該先征求一下自己的意見。但李鴻章卻在毫無征兆的前提下,非常突然地下達了任命書,盛宣懷心裏不可能沒有其他想法。
但此時的盛宣懷畢竟有別於初出茅廬時的盛宣懷,他經曆了這麼多的風雨,已經學會了喜怒不形於色。盡管他此時身任山東境內第一大道和煙台口岸的海關監督,但在朝廷某些大員的眼裏,仍然是無足輕重的小角色。
盛宣懷非常清楚自己的身價,他還沒有與人分庭抗禮、討價還價的資本。
他把不滿收起來,全身心的投入到籌建銀行這件事上。
中法戰爭之後,各國開始搶占中國的金融市場,僅上海一地,就有英、法、美、俄等國銀行開辦存貸業務。諸如日本等東洋小國,也在暗中擇地開辦銀行,從中國撈取利益。
盛宣懷於是聯和周馥、馬建忠等人上稟李鴻章,請設立大清自己的銀行。考慮到銀行機製有別於各省的錢莊,盛宣懷向李鴻章建議,聯合美國金融家米建威,成立一家中美兩國合辦的銀行。等業務完全掌握後,再甩開美國人,獨自經營。成立銀行是李鴻章早就想辦的事。電報局成立不久,李鴻章曾批準附帶金融彙兌業務,但因成本太高,並沒有得到眾多商家的響應。雖然此項業務並未明令禁止,但也並未真正開展起來。收到盛、周、馬等人的呈文後,李鴻章馬上回電允準,並派周馥趕到上海,與盛、馬二人共同與米建威談判。
米建威到前,盛宣懷與周馥、馬建忠二人參照外國銀行章程,先草擬了一份開辦章程。按照盛宣懷的設想,將要成立的這家銀行為商業銀行,自主經營,大清國與美國均不準派官監督,運營資本初定為五百萬兩,中美各占一半;以每股一百元計,先招齊五萬股,中美各負擔二萬五千股;設總辦二人、會辦二人,中美各半。各司其事,不準推諉,延誤事機;先在天津、上海兩地開設,運營正常後陸續在各省推廣。其他條款因無參照範本,隻好等米建威到後再詳定。
牛高馬大的米建威帶著翻譯及兩名文書到後,大家都站起身,由各自的翻譯互相指認了一下每個人的身份、官銜,然後到招商局的會議廳重新落座,由差官給每人的麵前都擺上了熱茶。米建威因喝不慣中國的茶,差官又把茶水撤下去,擺了杯咖啡。
米建威喝了一口,嘴裏嘟囔了一句什麼,好像是說水太熱,把他的胃燙壞了。
盛宣懷顧不得這些小節,開門見山說:“聯合開辦銀行,這是對雙方都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我家李中堂既然已經允準試辦,我們就詳細籌劃一下。”說著話,盛宣懷把擬好的開辦大綱遞給米建威,“這是本道與周觀察、馬觀察,參照西國銀行的規則,草擬的一份大致條文,請米大人看一下是否可行。”
米建威把條款遞給身旁的翻譯,小聲吩咐:“你一條一條翻譯過來。”
翻譯接過條款先看了一遍,然後便壓低聲音,一句一句翻給他聽。米建威豎起耳朵很認真地聽,不時讓翻譯重複一遍。
譯完之後,米建威沉思了一下,說道:“觀察周、觀察盛、觀察馬,鄙人首先祝賀你們,你們開辦的這個錢莊,肯定能賺大錢。可惜貴國的觀察胡消失了,否則他肯定也要加入進來。”
周馥
聽米建威說話的語氣怪怪的,盛宣懷心下有些吃驚,忙小聲問周馥和馬建忠:“玉翁、眉叔,米建威這是怎麼了?好像與他不相幹似的。”
周馥字玉山,又年長盛宣懷許多,盛宣懷於是稱其為翁。
周馥一笑道:“洋人講話從來都是這樣,真真假假,難辨虛實,我問問他。”
周馥於是道:“米大人是美國的老錢櫃,有什麼話盡管說就是,不要繞彎子。”
米建威兩手一攤道:“我們不是要成立聯合銀行嗎?五百萬元,這還叫銀行嗎?這是錢莊啊!我們要成立的銀行,是個可以向任何一個國家借錢的銀行,五百萬元好幹什麼?貴國要建鐵路,向銀行提出借款,我們借不借?借,就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否則拿什麼借給人家?”
聽到這裏,盛宣懷笑了:“米大人要談的原來是儲備金的問題,這不是什麼難事。米大人,您認為我們需要籌集多少資金才算合理?”
米建威以不容置疑地口吻說:“最少一千美國銀元。沒有這麼多資金做保證,銀行是不能持久的。”
周馥馬上和盛宣懷、馬建忠交換了一下眼神,起身說:“好,就依米大人所議,籌集開辦資金一千萬美國銀元。以十萬股為限,每股一百元,中股和美股各占一半股份。銀行成立後,雙方派出相同數量的人員共同管理、負責。米大人您還有什麼補充的?”
米建威說道:“本銀行可以設立鑄幣廠,自行鑄造用於流通的金銀幣,也印刷、發行與金銀幣價值相等的紙票。”
盛宣懷小聲問馬建忠:“眉叔,一千萬美國銀元,約合我大清多少萬兩白銀?”
馬建忠小聲道:“按目前兌換標準,美國一銀元,約值我大清五兩銀。一千萬美元,相當於我大清戶部官銀五千萬兩。”
盛宣懷點了一下頭,小聲說:“五千萬兩,籌集起來應該不是難事。米建威剛才說的胡觀察,是不是胡雪岩?他到底是死了還是跑了?”
馬建忠答:“有人說跑了,還有人說投水淹斃了。總歸一句話,胡雪岩沒了。想想這人也真不容易,弄了那麼大一份家業,眨眼之間說沒就沒了,還落得個官府四處輯拿。聽說他的幾房妻妾更慘。大房被丟進了糞坑裏,二房和三房衣服都被剝光了,好歹跑回了娘家。他新娶的那四個小的,聽說都被賣進了窯子裏。杏翁,外間傳聞,說姓胡的落到今天這下場,是您老和正翔一手做成的?”
盛宣懷笑笑,說:“正翔被雪帥請到了廣東去幫幕,我連姓胡的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怎麼把我們兩個扯上了?不挨邊。”
米建威這時說道:“我們現在就擬定銀行章程吧。鄙人要把章程帶回到國內去討論。”
周馥忙對身邊的文案使了個眼色說:“我們議定一個條款便記錄下來,確定後,再議下一條。如何?”
米建威說:“鄙人說,你們記錄、補充。”
會議於是進入主要議題。
會議進行了三天,終於議出一個很像樣子的會議章程。米建威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地位,特把這個會議章程起了個標題:米建威大人會議章程。
盛宣懷見這標題不僅含糊,而且不倫不類,在正式譽寫報送李鴻章的時候,提筆改成了“米建威稟及會議章程”。
米建威搞不懂中國方塊字,小聲問翻譯,翻譯也說不出子午卯酉。
會議章程共十二款並專條一款,因是大清國首家合資銀行,故將章程全文抄錄如下。標題:照錄美商米建威原稟。
正文:“敬稟者:竊商人到津以來,蒙諭令籌議開設華美銀行章程,以便商民。現在商人遵與中堂所派之周道台、盛道台、馬道台會議簡明章程十二款,又專條一款,呈請中堂俯賜批準,以便商人帶回美國商辦。所有章程開列於左:
一、現議由華、美各紳商集股在中國開設銀行,名曰華美銀行。稟蒙北洋商憲李傅相允準保護維持。
二、本行共集本美國銀元一千萬,以十萬股為限,每股一百元,華股、美股各計五百萬元。
三、黃騰派克在美國總辦,並準派一副總辦到華代理總辦事務;中國亦派一總辦,一副總辦與之共事,其權相同。至總辦各有專管兼管之事,另議細章。至本行董事若幹人由眾商公舉,華、美各半,其各行總管事一席,或用華人,或用美人,亦由商董議舉,各視其地之所宜。但用美人管事之處,須添一華人稽查照料;華人管事之處,亦添一美人稽查,以期盡善無弊。以上議舉總辦、副總辦、管事人等均隨時由商董議舉,稟報北洋大臣批準。
四、本行先於天津、上海兩處開設,其餘各處擇選可設之地陸續推廣。
五、中國國家不論何時何事可向本行借銀,或由本行轉為借貸,借數不拘多少,一如美國國家向商家借貸之例,最輕利息。至起息若幹、歸款日期各條目,臨時議定。
六、凡中國開辦鐵路、開礦、紡織、營造等類大工程,欲向本行借銀或由本行轉借者,應先稟請商憲飭由本行派人考究利弊及經費數目,然後訂立合同。凡借款若幹,起息若幹,分若幹年歸還,以及如何察理維持之處,皆載入合同,請商憲批準立案。其大宗借款即以其事之生意與所有之產業作保。其所需料件,應請先令本行議辦。如料色高低一樣,而本行索價昂於他商,聽向他商辦理。其他項采辦,亦可仿照此例。
七、本行可設廠鼓鑄金銀錢。其式樣、輕重應由北洋商憲批定遵行。本行亦可發流通之票。惟發出票數,不得過本行存銀之半。
八、中國開辦鐵路、開礦、紡織、營造等類大工程,向本行借銀或由本行轉借,利息可使格外便宜。惟應允本行分沾餘利,其分沾限製,於借銀之時議定。
九、本行各商情願在來往賬上,聽候商憲借用五十萬元,並不取息。此項借款以一年為限,如再有事借用,以一百五十萬元為度。按照美國國債利息辦法,以期上答商憲保護維持之恩。
十、本行生意有非由中國國家特準而不能辦者,如經本行奉準辦理,所得此項利銀,除附股息外,其餘一半歸還中國國家,一半歸與本行。
十一、本行設立之處,商人借貸以實在可靠產業貨物作抵,利息從輕,以便商民。
十二、本行生意規條,悉訪美國官銀行格式。其詳細條目,應候續定,另立專條。
中國應招一半股分五百萬元。如短少若幹,其股票準存黃騰派克抵押如數,其股票利息由黃騰派克盡數收取,聽華商不拘何時照原價每股一百元陸續贖回。如贖回時,黃騰派克尚未收取股利,或收利未及三厘,應由華商補足三厘之利。以上簡明章程十二款,又專條一款,係周道台、盛道台、馬道台奉中堂諭令,與美商米建威在天津會議,作為底本呈請中堂批準,並飭周道台、盛道台、馬道台與米建威會同簽字,以一份轉呈中國北洋商署存案,以一份交米建威帶回美國商妥電致中國。如能定奪,即由黃騰派克來華複議詳細章程,簽定合同,或由黃騰派克特派人來亦可定議。所有呈送會議設立華美銀行事宜緣由,複乞批示雲雲。督辦電報局東海關盛道。”
李鴻章收到章程後,馬上把周馥、盛宣懷、馬建忠都請到天津,逐條進行修改、完善,最後又增加了九款。
章程名字也由最初的《米建威稟及會議章程》,改成《華、美紳商集股設立中國官銀行草議》。因米建威已回國彙報,李鴻章隻好命電報局把修改後的章程用電報的形式發送米本人,然後才上折奏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