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大清皇商盛宣懷:一個超越胡雪岩的紅頂商人:2》(10)(1 / 3)

附錄

盛宣懷創業語錄

1.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

2.西國人材之盛皆出於學堂。

3.師範、小學尤為學堂一事務中之先務。

4.用舉國之才智,以興農商工藝之利,即藉舉國之商力,以養水陸之兵,保農工之業。

5.興商務,然後可以擴利源。

6.夫籌國計必先顧商情,倘商不能自立,一蹶不可複振。

7.事之成敗全在用人。

8.蓋今日之天下,做官人收名利而人盡趨之,辦事人受讒謗而人盡戒之。

9.中國不患弱而患貧,不患在下占在上之利,而患洋人占華人之利。

10.鐵路之利遠而薄,銀行之利近而厚,華商必欲銀行鐵路並舉,方有把握。

11.鐵路必須官辦,不許洋人染指,權自我操,利不外溢,秩序而進,克期成功。

12.合天下之商力,以辦天下之銀行,但使華行多獲一分之利,即從洋行收回一分之權。

13.聽命外人,商業決無複振之望。

14.廣商學以植其材,聯商會以通其氣,定專律以維商市,興農工以濬商源,特開曹部以振起商戰,足國足民。

15.天下實事皆以理想而生。

16.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

17.辦事以得人為主,而人才半在賦畀,半在陶熔。

18.搜羅今日之梓楠,培養他年之楨幹,為一代得治人,勝於為百代立治法。

19.持堅忍之心力,成精密之條理,則庶幾有利無弊,不致有名無實。

20.士大夫終日言自強,而論事之人多,任事之人少。

21.今言變法者多矣,然坐言易,起行難,立法易,收效難。

22.創舉之事,空言易,實行難,立法易,收效難。

23.欲求足國,先無病民,欲收商利,在挽外溢。

24.向來外洋大廠亦必幾經磨折困苦而後成,是在上下一心,再接再厲,始終堅忍以持之,示信於商,藏富於民,內塞漏厄,外杜覬覦。

盛宣懷創辦實業名錄

1.1873年會辦輪船招商局

2.1876年創辦湖北煤鐵開采總局

3.1880年創建中國第一個電報局——天津電報局

4.1882年創辦金州礦務總局

5.1887年創辦中國第一個山東內河小火輪公司

6.1894年創辦華盛紡織總廠

7.1895年創辦中國第一所工業大學——北洋大學堂(今之天津大學)

8.1896年創辦南洋公學——今之上海交通大學

9.1896年接辦漢陽鐵廠,該鐵廠逐漸發展為真正稱得上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10.1896年——1905年建成中國第一條鐵路幹線:盧漢鐵路

11.1897年創辦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

12.1902年創辦中國勘礦總公司

13.1904年在上海創辦紅十字會

14.1905年建成第一座鐵路大橋——黃河鐵路大橋

15.1910年出任中國紅十字會首任會長

16.1910年捐資創辦上海圖書館

盛宣懷大事年表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四(1844年11月4日),在江蘇武進出生。七歲入塾讀書。

鹹豐十年(1860年),十七歲。隨家人到湖北居住。父盛康時任湖北糧道,旋改任鹽法道。

同治元年(1862年),十九歲。娶妻董氏。

同治二年十一月(1863年12月),二十歲。長子昌頤出生。開始為父辦理文案。

同治五年七月(1866年8月),二十三歲。次子和頤出生,旋過繼給二弟嶲懷。九月回常州應童子試,中秀才。

同治六年(1867年),二十四歲。因襄辦陝甘後路糧台得湖廣總督官文保舉,奉旨以知府盡先補用。到廣濟一帶考察煤礦,無所得。

同治七年七月(1868年8月),二十五歲。三子同頤出生。繼續為父辦理文案。

同治九年九月(1970年10月),二十七歲。得楊宗濂推薦入李鴻章幕府,派委行營內文案兼營務處會辦,不久又會辦陝甘後路糧台淮軍營務處。畿輔大水成災,盛康倡捐棉衣、賑米,命盛宣懷至淮河南北勸募集資,購買米糧,由上海運往天津散發,這是盛宣懷辦理賑務之始。年底被保舉,奉旨以道員補用,賞二品頂戴。

同治十一年三月(1872年4月),二十九歲。奉李鴻章命,擬輪船招商局章程。

同治十二年八月(1873年9月),三十歲。北闈鄉試落第出京,出任輪船招商局會辦。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十一歲。畿輔大水成災,以直隸水災賑撫有功,賞加布政使銜。

光緒元年四月(1875年5月),三十二歲。赴湖北廣濟會同史致謨、張斯貴考察產煤之區,商議開采武穴等處煤鐵。六月初五(7月7日)奉湖廣總督李瀚章、湖北巡撫翁同爵劄委,會同江漢關道李明墀、候補知縣史致謨一起,在廣濟一帶審度地勢,確定礦址。十一月初(10月初),回天津向李鴻章彙報,遵命擬訂官督商辦性質的《湖北煤廠試辦章程八條》。年底,高薪聘請的英國礦師馬立師到達上海。

光緒二年初(1876年),三十三歲。湖北開采煤鐵總局設立,出任總辦。同日啟用“湖北開采煤鐵總局”木質關防。與馬立師簽訂雇傭合同。五月二十一日,經李鴻章批準,在上海設立廣生煤鐵公司,八月初(9月初),隨李鴻章趕赴煙台與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談判“滇案”。九月中旬(10月中旬),赴上海談判英國所建淞滬鐵路拆除問題。

光緒三年初(1877年),三十四歲。向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請辭輪船招商局會辦,未被批準。一月下旬(2月下旬),收旗昌買辦賄賂,同意全部收購旗昌所有資產。二月二十四日(4月7日),經李鴻章奏請,以直隸盡先補用道稟請赴部引見。準予進京引見,並驗看部照。

光緒四年正月(1878年2月),三十五歲。以湖北開采煤鐵總局名義購買大冶鐵礦山。八月十三日,出任湖北開采煤鐵總局督辦,李金鏞為總辦,周銳為總提調。十一月(12月),夫人董氏病逝。

光緒五年十月(1879年11月),三十六歲。經李鴻章奏請,署理天津河間兵備道。上任伊始,恰逢直隸天災,首先綜理賑務,集捐數十萬發放。裁革任內書差供應各項積弊,建廣仁堂,留養孤兒,設戒煙局,戒除萬人。

光緒六年七月(1880年8月),三十七歲。設立天津電報總局,出任總辦,鄭觀應為上海分局總辦。十月(11月),在天津設立電報學堂,朱其詔出任總辦。年末,胡雪岩鼓動國子監祭酒王先謙彈劾招商局營私舞弊,上命南北二洋派員查辦。兩江總督劉坤一單銜上奏,請嚴辦盛宣懷。

光緒七年二月十一日(1881年3月10日),李鴻章上《查複招商局參案折》,為盛宣懷開脫。劉坤一不依不饒,上命再查。冬,津滬陸線竣工,出任總辦。年末,撤銷湖北開采煤鐵局(廣濟煤廠),所有虧空由盛一人賠償。父稱其為“天下第一敗家子”。

光緒八年三月初六(1882年4月23日),三十九歲。李鴻章再上《複查盛宣懷片》,二次為其開脫罪名。朝廷於是不再追究。五月(6月),李鴻章離任回籍葬母。奉署督張樹聲之命,與回國的礦務學生池貞銓到登州府勘探鉛礦,在寧海州棲霞縣發現鉛礦。上《試辦山東濱海各鉛礦章程》十條。朝鮮發生壬午兵變,上命在籍守製的李鴻章馳赴天津,部署軍事。李鴻章回任。八月(9月),在上海成立金州礦務總局,出任督辦,鄭觀應為總辦。

光緒九年四月(1883年5月),四十歲。有奏參,得旨將調降處分,因左宗棠保舉,改為降二級留任。中法關係驟然緊張。上命李鴻章駐上海,統籌全局。

光緒十年二月(1884年3月),四十一歲。兩廣總督張樹聲奏調赴其廣東辦理沙麵案件,又有閩浙總督何璟、福建巡撫張兆棟奏調赴福建重用。李鴻章不放,上《奏留盛宣懷片》。稱其“精明穩練,智慮周詳,於交涉重大事件,洞悉症結,是以經辦數事,剛柔得中,不為撓屈,曆著成效。今之熟悉洋務者,往往於吏治、民生不應分為兩途,盛宣懷施措鹹宜,經權悉協”。五月(6月),津海關道周馥突發疾病,經李鴻章奏請,署理篆務。建議將輪船招商局名賣暗托給美國旗昌公司。由馬建忠在滬辦理。

光緒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月(1885年8月1日),四十二歲。出任輪船招商局督辦。經李鴻章特疏請獎,奉旨以海關道記名簡放。年底,擬《招商局理財十條》。

光緒十二年五月(1886年6月),四十三歲。醇親王巡閱北洋水陸各營,奉命與黃花農負責接待。六月(7月),簡授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煙台東海關監督。

光緒十三年正月(1887年2月),四十四歲。在山東內河發展小輪船航運。這是中國內地第一個通航小輪船。九月(10月),擬《招商局粵省設內地江海民輪船局章程八條》。

光緒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1889年12月7日),四十六歲。奉總理衙門與李鴻章之命,赴上海與張之洞麵商鐵廠事宜。冬,侍妾刁氏病逝。

光緒十八年五月(1892年6月),四十九歲。任滿,調補津海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