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大清皇商盛宣懷:一個超越胡雪岩的紅頂商人:2》(10)(2 / 3)

光緒十九年九月初十(1893年10月19日),五十歲。上海機器織布局發生特大火災,李鴻章命其會同江海關道聶緝架重建該局。十一月初一(12月8日)抵滬,與原總辦楊宗濂協商,結束前賬,重新招股集資。決定與世界接軌,改局為廠,名為“華盛紡織總廠”,下設十個分廠。

光緒二十年(1894年),五十一歲。二月(3月),回任津海關。八月十六日(9月15日),平壤之役,胞弟星懷前敵陣亡。八月十七日(9月16日),華盛紡織總廠正式建成投產,出任督辦。年底,以“采買兵米侵蝕浮冒”,再遭彈劾。李鴻章上折辯解。

光緒二十一年初(1895年),五十二歲。甲午海戰爆發,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李鴻章被革職留任,旋赴日本議和,簽訂《馬關條約》。王文韶署理督篆。秋,創辦中國第一所工業大學——北洋大學堂,即今之天津大學。

光緒二十二年四月初二(1896年5月14日),五十三歲。奉張之洞劄委督辦漢陽鐵廠,聘鄭觀應駐廠總辦。春,又在上海捐資創辦南洋公學——即今日之上海交通大學。七月(8月),通過軍機大臣王文韶、翁同龢向朝廷首次提出開辦銀行建議,遭翁同龢堅決反對,未被采納。七月二十五日(9月2日),朝廷籌議修建盧漢鐵路,王文韶聯合張之洞以盛宣懷“商業、官法、洋務三者之長”,舉薦其出任督辦。八月(9月),奉上諭:“王文韶、張之洞會奏請設鐵路總公司,並保盛宣懷督辦一折,直隸津海關道盛宣懷著即飭令來京,以備谘詢”。八月十四日(9月20日)遵旨進京麵聖,詳陳一切。九月十三日(10月19日),召對。九月十四日(10月20日),聖諭下達:“開缺直隸津海關道,以四品京堂候補督辦鐵路總公司事務,準其專折奏事”。九月二十四日(10月30日),實授太常寺少卿。上《條陳自強大計折》、《請設銀行片》、《請設學堂片》。

光緒二十三年初(1897年初),五十四歲。在上海成立鐵路總公司,並啟用木質關防。籌辦中國通商銀行,於四月二十六日(5月27日)正式對外營業。年底,調補大理寺少卿。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五十五歲。大清國決定維新變法,光緒親下《明定國是詔》。八月初六(9月21日),維新宣告失敗。

光緒二十五年八月三十日(1899年10月4日),五十六歲。奉旨進京召對。奏請招商試辦德律風(電話)。李鴻章出京署理兩廣總督。年底,山東興起義和團運動,很快蔓延至京畿。各國駐京公使請總署下令製止,未被理睬。慈禧太後旋命軍兵配合義和團圍攻使館。八國組成聯軍,由天津向北京推進。朝廷下旨對八國宣戰。

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九日(1900年6月25日),五十七歲。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及部分王大臣倉皇出京西逃,臨行下諭停攻使館,命各地軍兵剿殺義和團。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五月三十日(6月26日),聯絡南方各省督撫與駐滬各國領事簽訂《東南互保章程九款》。十一月初一(12月22日),轉補宗人府府丞。

光緒二十七年初(1901年初),五十八歲。派充會辦商務大臣。二月(3月),子昇頤出生。八月十九日(10月1日),授予辦理商約稅事大臣。九月二十七日(11月7日),李鴻章去世,遺折袁世凱繼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十一月初一(12月11日),因讚襄和議,保護東南地方有功,被朝廷賞加太子少保銜。

光緒二十八年正月十三日(1902年2月20日),五十九歲。實授工部左侍郎。九月二十三(10月24日),父母同日去世。封存文件,電請丁憂回籍守製。三辭不獲,將實缺改為署任。奏請在上海設立勘礦總公司;設立商業會議公所。

光緒二十九年正月(1903年2月),六十歲。輪船招商局、電政局被袁世凱奪走,被迫辭去招商局督辦、電政局總辦二職。八月二十七日(10月17日),賞加尚書銜。

光緒三十年初(1904年初),六十一歲。與小田切之助簽訂300萬借款合同,以大冶礦石、物產作抵押。二月初三(3月19日),創辦上海紅十字會,並被推舉為會長。

光緒三十一年四月十九日(5月22日),六十二歲。奉旨進京,召見三次。六月二十五日(7月27日),奉諭:著加恩在紫禁城騎馬。九月初三(10月1日)出都回上海。盧漢鐵路及黃河鐵橋建成,會同唐紹儀赴榮澤驗收全部工程。

光緒三十二年初(1906年初),六十三歲。再向日本借款100萬,以漢陽鐵廠物產抵押。二月(3月),交卸鐵路總公司印務。

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十九日(5月1日),六十四歲。第三次向日本借款200萬,以萍鄉煤礦財產作抵押。

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初七(1908年3月9日),六十五歲。實授為郵傳部右侍郎,管攝路、電、航、郵四政。成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出任總理。五月十五日(6月13日),第四次向日本借款150萬,以漢冶萍物產作抵押。八月初七(9月2日),赴日本治病、考察,十月二十一日(11月14日),第五次向日本借款50萬,仍以漢冶萍物產作抵押。同日,光緒皇帝死。十月二十二日(11月15日),慈禧太後死。十一月初二(11月25日),從日本回到上海。

宣統元年初(1909年初),六十六歲。袁世凱被罷黜回籍“養足疾”,趁機聯合鄭觀應籌劃奪回招商局。二月三十日(3月21日),第六次向日本人借款50萬,用漢冶萍漢口地產作抵押。輪船招商局在上海召開股東大會,被推為董事會主席。七月(8月),長子昌頤病歿。

宣統二年正月十八日(1910年2月27日),六十七歲。朝廷正式頒發中國紅十字會試辦章程,被派為首任紅十字會會長。六月十九日(7月25日),湯壽潛上折參劾“盛宣懷為浙路罪魁禍首,不應令其回任,請收回成命,或調離路事以謝天下”。七月十三日(8月17日),奉旨進京,三次麵見隆裕太後。回任郵傳部右侍郎本任。八月初七日(9月10日),第七次向日本借款100萬,以漢冶萍公司礦山物產作抵押。九月(10月),個人出資捐建上海圖書館。十月十六日上午(11月17日上午),第八次向日本借款61273萬;下午,又第九次借款614395元。年底,賞頭品頂戴授為郵傳部尚書,官至極品。

宣統三年三月初二(3月31日),六十八歲。第十次向日本借款600萬。至此,漢冶萍已累計向日本借款超過1200萬。四月初十(5月8日),內閣成立,簡授為郵傳大臣。奏請各省幹路、支路收歸國有。上準。由此引起川、粵、兩湖爆發聲勢浩大的保路風潮。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隨之各省相繼宣布獨立。受朝廷指派,力促袁世凱出山鎮壓。九月初四(10月25日),資政院議員以“違憲、亂法、激兵變、侵君權”罪,奏請將其問罪。九月初五晨(10月26日晨),下旨將其革職。隨日本顧問高木陸郎及武士逃離北京,避難青島。十月二十四日(12月14日),隨高木陸郎到大連。十一月十二日(12月31日),在兒子恩頤、重頤及日本人的陪同下逃往日本,避居神戶之鹽屋山。

中華民國元年一月一日(1912年),六十九歲。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一月二十六日,奉孫中山電令,向日本提出借款,遭拒絕。同日,南京民國政府與日本三井洋行在上海簽訂中日合辦漢冶萍草約(史稱寧約)。一月二十九日,小田切之助將合辦草約親自送到神戶。簽字(史稱神戶約)。二月十二日,清帝下詔宣布退位。孫中山辭職,推薦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二月二十三日,孫中山下令廢除中日合辦漢冶萍草約,擬用招商局資產向日本借款1000萬,遭拒絕。三月二十二日,漢冶萍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取消中日合辦草約。11月30日,回到上海。

民國二年三月二十九日(1913年),七十歲。乘輪船趕往漢冶萍公司參加特別股東大會,被選為總理,會後又被舉為董事會會長。六月二十二日回上海,參加輪船招商局股東大會,被選為董事會副會長。

民國四年元月(1915年),七十二歲。日本向袁政府遞交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其中第三條規定:“漢冶萍公司由中日合辦,附近礦山未經公司同意不準他人開采”。漢冶萍再次麵臨著被日本吞並的危險。三月六日,接小田切之助電報,力請其同意“中日合辦漢冶萍”。三月二十八日,給小田切複電,以“股東們反對”和“各國效尤”為理由,委婉拒絕。經與鄭觀應密商,決定向通惠實業公司借債,維持公司正常運轉。十一月二十四日,日本正金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兒玉向其發出威脅:“日本絕不能承認貴公司與通惠公司結成關係”。年底,病情加重,臥床不起。

民國五年四月二十七日(1916年4月27日),逝於上海,年七十有三。一月後,老對頭袁世凱亦在北京駕鶴西歸。

近代史小常識

學名

院試——由一省的學政主持、專為童生舉行的考試,錄取者入縣學、府學,習慣稱生員或秀才。

鄉試——三年一科,在一省或幾省舉行,專為生員舉行的考試。由皇上欽命主考官、副主考,錄取者即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即集中舉人會試之意,三年一科,在京城舉行,共分三場。三場全部通過者還要進行殿試。殿試由皇上親自主持。共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一甲第一名稱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