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帶領偵察部隊深入敵占區,在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搶渡湘江烏江、攻取遵義城、四渡赤水河、通過彝民區、奪占曬經關、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通過大草地、突破臘子口等著名戰役戰鬥中,衝破重重難關、種種險情,出色地完成了偵察任務,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表揚,劉伯承稱讚他“功不可沒”。
長征前鋒隊伍中有一位叫劉忠的上杭才溪人,作為紅軍偵察科長,總是走在部隊最前頭探明道路、摸清敵情,成為紅軍隊伍的千裏眼和順風耳。
戰爭造就將軍,將軍產生於硝煙和槍林彈雨的戰場,對一個將軍來說,驕傲的不僅是領章上標示的軍階,還有那些和他們分不開的戰役、戰場。如果說,在參加長征的閩西子弟兵幸存者中,武平的劉亞樓、長汀的楊成武以其作為全軍的前鋒一路斬關奪隘,在軍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那曆史同樣不會忘記上杭才溪人劉忠。
中國的革命曆史火紅壯烈,閩西是中國革命曆史的一個亮點,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催生了眾多的時代英才,張鼎丞、鄧子恢、陳丕顯、楊成武……1955年被授予將軍軍銜的閩西籍人士有68人,占福建省將軍總數的82%,被毛澤東稱之為“中央蘇區第一模範區”的閩西才溪則是名聞遐邇的將軍之鄉,有“九軍十八師”之美譽,劉忠中將名列“九軍十八師”榜首。
劉忠, 1906年出生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的家鄉福建省上杭縣,是著名的“中央蘇區第一模範區”。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畢業於紅軍隨營學校。足智多謀的劉忠曾在龍崗戰鬥、東征探路、漳州戰鬥中屢立奇功。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在敵重兵壓境下,決定為保存實力進行戰略大轉移,開始艱苦的長征。
誰去當偵察先鋒?誰去當偵察科科長呢?中央軍事委員會一時誰也拿不準,誰也不敢貿然推薦!這時,紅1軍團參謀長左權勇敢地站出來,推薦劉忠擔任偵察科科長。1934年6月,劉忠出任紅1軍團偵察科科長,紅1軍團常打勝仗,劉忠帶領偵察員準確詳實摸清敵情的偵察功不可沒。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一提起親自指揮的漳州戰鬥,無不誇獎智勇雙全的偵察科科長劉忠。於是,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紅1軍團為長征前衛,左權為參謀長,後來為司令員。劉忠擔任由30多人組成的偵察科科長。
1934年10月初,劉忠奉左權命令帶領偵察部隊渡過贛江,在信豐、南雄、南康、崇義一帶開展偵察活動。僅用10天就查明了敵人的兵力、部署、工事、堡壘的構築情況,並把這一地區的地形、路線製成圖,準確報給軍團首長。由於偵察周密,所以紅軍長征第一仗,即10月14日信豐河邊一戰,守敵即被紅軍打得潰敗逃竄。紅軍猛攻直插,終於突破了敵人守在安遠、信豐、南雄、贛州的第一道封鎖線。由於劉忠等偵察員偵察詳實,紅軍如破竹之勢,一路所向披靡,11月初突破國民黨第二道封鎖線,渡過贛江進入湖南。
這時,蔣介石出動百萬兵力卻消滅不了幾萬人的中國工農紅軍,急調湘粵地方部隊20多萬人,在宜章、郴縣、耒陽設第三道封鎖線。劉忠等30多人化裝成國民黨部隊,走在長征大部隊前頭,一路摸清湘、粵敵人的兵力部署情況,同時掌握地形地物,搶占製高點。到了樂昌縣,了解到九峰山製高點還不在敵人手裏,於是劉忠率領偵察科戰士急向九峰山推進,控製了九峰山,趕在國民黨軍前頭。激戰一整天,掩護紅9軍團和中央軍委縱隊從九峰山順利西進,鉗製了北線湘軍,攻克了宜章,紅軍主力隨即從中間迅速突破,甩開了敵人的前堵後追,國民黨第三道封鎖線又被紅軍突破了。
1934年11月中旬,紅2師突破敵人第三道防線後,急行軍奔襲道縣。紅旗很快就飄上了道縣城頭。隨即,軍團首長下令紅2師向湘江前進,占領界首的各個渡口,相機占領全州。劉忠奉命率軍團偵察部隊走在前頭,偵察全州、桂林的敵情。
前有湘江阻擋,後麵和左右兩側有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情況萬分危急,紅軍能否突破湘江,衝出敵人的重圍,絕處逢生,關鍵在此一仗!軍團首長給紅2師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突破湘江,為部隊行進打開通道。
紅2師攻下湖南道縣後,2師參謀長率該師第5團立即向湘江前進。為了弄清全州、桂林的敵情,劉忠率軍團便衣隊走在第5團前頭。11月26日,劉忠率部到達湘江邊的界首村,橫渡過湘江,到全州附近偵察。27日上午,劉忠派參謀化裝進全州探實,城內隻有民團,國民黨正規軍尚未到達。這時,2師5團已進到界首村停下,但未渡湘江。劉忠麵告2師參謀長李棠萼速渡湘江,占領全州。他猶豫不決,說必須報告軍團指揮部,聽候命令再行動作。劉忠再次建議機不可失,進全州城後電報軍團首長也不遲。但李參謀長堅持己見,還是先電告軍團。在關鍵時刻,軍團首長也要被動地聽候紅軍總部也就是李德的命令。第二天,等‘渡過湘江,進占全州’的命令下達時,良機已失。國民黨中央軍前衛已進全州城,並在城外占領了陣地,布置了警戒。2師紅5團隻好搶占腳山鋪。事後,劉忠向紅2師政委劉亞樓說了此事,他也感痛失良機,說“如果占領全州城,通過敵封鎖線可能會順利些,紅軍肯定不會在湘江之畔流那麼多的血,死那麼多的人!”
28日蔣介石嚴令何鍵派4個師猛攻紅軍的北翼,白崇禧重又卷進了這場廝殺,他們要奪回渡河點,把紅軍攔腰斬斷,擊紅軍於半渡,消滅於湘江兩岸。
紅1軍團奉令保衛渡口,阻擊國民黨部隊,掩護中央縱隊和軍委縱隊及紅軍大部隊全部過江。紅2師在全州附近的覺山打響了阻擊戰。
激戰開始了,敵人的飛機輪番轟炸,重磅炸彈把紅軍震得耳鼻出血,敵人在指揮官的督戰下,瘋了似的潮水般衝來。為了紅軍的生存,為了中央縱隊順利渡過湘江,紅1軍團從軍團首長到每一個戰士,都投入了最緊急最緊張的作戰準備,生死存亡在此一役。當中央縱隊終於渡過了湘江後,紅2師和紅1師交替掩護,邊打邊撤。湘江之戰,是紅軍離開中央根據地打得最激烈也是受損失最大的一仗。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多人,減員到不足4萬人。
接到軍團“渡過湘江、占領全州”的命令後,劉忠暫時放下一肚子“怨氣”,率部從全州城郊繞道插到全州以西的才灣、廟頭、資源一帶,以控製有利地形,鉗製敵人,掩護全軍渡江。在資源,劉忠的小部隊被敵人包圍了一天,他沉著指揮,派出化裝便衣奪占梧桐要隘口子,連夜通過隘口向西急進,擺脫敵人的圍堵,追上了後衛部隊。
多年以後劉忠回憶說,在湘江之戰中,閩西子弟兵犧牲壯烈。擔任殿後任務的紅34師在此役中幾乎全軍覆滅,鮮血染紅了滔滔湘江,而該師多由閩西子弟兵組成。他感慨地說:“如果沒有湘江之戰,解放後我們福建的將軍,不知要多出多少!”
1935年1月7日,中央紅軍第一次占領遵義城。紅軍在遵義城休整了11天。黨中央就在這裏召開了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遵義會議。敵人見我們沒有東進,才又膽戰心驚地進入貴州。這時我們主動撤出了遵義,準備從瀘州、宜賓間北渡長江,與川北的紅四方麵軍會合。
劉忠作為偵察科長,時刻注意著敵人的動靜。部隊剛到桐梓,劉忠就發現了潘文華帶了36個團匪軍擺在長江邊上,並已修好工事。這時,劉湘的所謂“模範師”郭勳祺部又從鬆坎出來尾追我們。因而,我軍又改變計劃,西出威信,在雲南邊境一帶活動了十幾天,將四川的敵人丟在後麵,又突然折回桐梓,集中力量擊潰貴州軍閥王家烈部,在2月28日重占遵義。
遵義是貴州的第二大城,地勢很險要。城分老城和新城,兩處相隔不到半裏。紅3軍團一舉攻下了老城,但新城還有王家烈殘兵一步,憑險頑抗,不肯繳槍。正在這時薛嶽帶著他的周渾元、吳奇偉兩個縱隊,闖過烏江急急趕來,企圖解救守敵並攔擊我軍。 敵人來勢異常凶猛,一個縱隊直撲緊靠老城的插旗山。紅3軍團一邊監視城內的殘敵,一邊和來犯的敵人在城牆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紅1軍團原是預備隊,這時馬上出動,沿著遵義城東南的山腳,迅速繞到敵人側翼一個山梁上,集結起來,準備迎接新的任務。 當時劉忠在紅1軍團司令部擔任偵察科長,跟著軍團首長來到前沿指揮所。部隊集結好之後,繼續增援的敵人正在不斷地湧來,向紅3軍團攻擊之敵正在不斷地前進,再加上討厭的飛機,擦著山頭輪番騷擾。
這時敵人在紅3軍團那邊又搶占去一個製高點,瘋狂的敵人,一槍也不向劉忠這邊打了,集中力量猛撲靠著城牆的插旗山,城牆內外的炮火響成一片,紅3軍團的陣地已岌岌可危。這時劉忠真是急得非說不可了,他向軍團首長建議:“把1師2師掉轉頭,越過公路,從敵人側後一壓,紅3軍團從那裏一反擊,這股敵人就可以被殲滅。”
軍團首長采納了劉忠所提建議,劉忠將此情立即通知1師師長李聚奎和2師政委劉亞樓。我們1、2師的勇士們,用迅雷不及掩耳的衝擊力量,向迎麵的敵人縱隊展開猛攻,就在這幾分幾秒的時間裏,戰鬥的中心突然起了變化:敵人的飛機、敵人的大炮,以至敵人的全線部署,似乎一下子全都陷入混亂狀態。向前看,我們的一軍團的部隊向敵攻擊,勢如破竹。向側後看,原來攻擊三軍團的敵人潰敗下來,亂如黃蜂。
激烈的追擊戰開始了。劉忠聽見部隊裏到處在喊著:“追呀!猛追呀!不顧一切疲勞,把敵人追到烏江裏去喝水呀!”英勇的紅色戰士們,忘記了饑餓、忘記了疲勞、忘記了黑夜的降臨,一鼓作氣向敵人緊追、猛追、窮追。 宏亮的口號震動山巒,十幾路縱隊沿著公路,爭先恐後地朝前猛追,一口氣追了15公裏,一直追到烏江邊。薛嶽的兩個縱隊被追的七零八落,東跑西竄。潰不成軍的敵人,有的被打死,有的被俘虜,有的葬身波濤洶湧的烏江。
戰鬥勝利結束了。紅軍回師遵義,擊潰了長久以來跟在後麵的薛(嶽)、周(渾元)縱隊,這是紅軍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這是遵義會議糾正了單純防禦的錯誤軍事路線後,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所取得的第一個偉大勝利。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確的軍事思想的指導下,紅軍就這樣采取巧妙的迂回運動作戰的方法,以出敵不意的行動,迷惑敵人,拋開敵人。敵人雖有優勢的兵力,卻無法發揮其優勢作用,而我軍卻更加大踏步的前進了。
紅軍翻過幾座大雪山,要進入草地了。為了戰勝大自然、為了部隊順利通過草地,劉忠率領偵察隊擔負著更加繁重的偵察工作。
部隊進入草地邊沿的黑水、蘆花地區,部隊裏的糧食供給遇到極大的困難。當地藏族同胞,過去深受國民黨的殘酷迫害,這時還不知紅軍的少數民族政策,所以,一看見紅軍部隊就都跑到山裏去了。天氣又常下雨,劉忠派偵察員冒雨四處找藏民回來,想方設法買一些糧食。可是找了好幾天,一個人都沒有找到。
糧食籌措越來越困難,一天,劉忠向軍團首長彙報部隊籌糧的艱難情況,首長聽了之後對劉忠說:“糧食是困難,現在剛到草地邊沿,還能找到藏民,如積極想辦法還能解決一點。等進入草地以後,糧食困難就更嚴重。”接著向劉忠布置了一項新的任務:“你們偵察人員全體出動,漫山遍野去偵察能吃的草葉子或草根,要認真、要仔細,找它幾百種、幾千種,越多越好。”
“好,我們一定遵照軍團長指示,堅決去執行。”劉忠向軍團首長作了保證。當他要走時,首長又嚴肅地囑咐著:“你們一定要認識到,這是中國革命曆史上最偉大最光榮的一件工作,要千方百計地努力去完成它。”
自從接受了這個“偵察草糧”的任務之後,劉忠每天都領著人去嚐草芽、挖草根、煮草葉,同時他每天都想到:我們這一支工農紅軍的主力,為了北上抗日,為了中國革命,現在確實處於難以想像的困難之中了。前邊是茫茫無邊的草地,後麵是白雪皚皚的冰山,我們一定要向前進,一定要通過草地,但必須準備糧食。糧食,目前是全軍最大的問題,必須緊緊抓著這個關鍵問題,出主意,想辦法。在這塊茫茫無邊的草地裏,雖然找不到糧食,草可有的是,我們就讓這些草來為中國革命的事業服務,給紅軍提供千千萬萬斤的糧食吧!劉忠想:隻有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才能克服與戰勝這樣的困難,這確確實實是“一件最偉大最光榮的工作”啊!
在遍地泥濘的草地裏,各種各樣的草雖然很多,但並不是都能吃,有些草嚼在嘴裏,很難下咽,有些草吃了還要中毒。有些同誌就是吃了一種牛舌頭似的大草葉中了毒,情況非常危險。所以劉忠無論是找到“茴茴菜”、“野蔥”、“野蒜頭”,或是“野芹菜”、“豌豆苗”以及其他許多不知名的野草,大部分拿去給有經驗的同誌辨別一下。當時紅軍到底吃過多少種野草,就很難計算了,反正所經過草地的人都吃過了。那些野草在嘴裏麵咀嚼時的那種味道,咽下去的那種艱難,從胃裏反出氣時的那種感覺,大家一生都忘不了!
部隊從黑水、蘆花出發的那一天,上級給劉忠派來了三個向導,一個是本地藏民,知道些路線,但不會說漢語;另一個是從山東移來草地的回民,他會翻譯漢語,人稱他為通司,但不知道路線;再一個是在這一帶來往經商的漢人,他既知道路線,又懂一點藏語,這是劉忠最需要、最有作用的一個。但他的態度有些消極,對紅軍有一些抵觸情緒。當時,對偵察隊來說,顯然這三個人是一個也少不了的。
紅軍進入草地,最主要的就是走路,而走路的關鍵是要熟悉路線,劉忠現在要靠這三個向導來帶路通過草地。上級不但派偵察隊負責照應,而且還給他們一人分了一匹馬,發了足夠的酥油、糌粑、鹽、肉等,此外,還有一條毛毯,可以說,這三個人要算過草地時生活最優越的人了。
草地裏舉目蒼蒼,一片荒野,灰暗的天空,一會兒是風,一會兒是雨,一會兒是冰雹。部隊在草地裏行軍真象一隻孤船漂在大洋裏,誰也說不清一個正確的方向,劉忠率領偵察隊走在最前邊,緊緊地依靠著那三位向導。劉忠拿著指北針掌握著方向,三個向導邊走邊研究,找出一定的記號。有時找到一塊石頭,有時找出一個野牛的頭角骷髏。隻有找到這些帶有神話傳奇式的記號,經過三人的研究對證,劉忠才能定出前進的路線。
雖然有向導帶路,但仍經過不少艱難。一天,前麵遇到一條江河,猛一看這三個向導也愣了。眼望著急湍的激流,大家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江河,該從哪裏過去,怎樣過去……。最後核對了半天,才弄明白,原來是白龍江。弄清情況後,部隊才安全渡過。 快出草地時,走到一個深邃的山峽裏,迎麵是陡峭的石壁懸崖,前前後後找不到路徑,人們著急起來。三個向導當時也暈頭轉向了,他們七繞八彎,在一個深穀裏發現一座木橋。山穀深不見底,橋用很多根圓木排起來,橫擔在石壁之間,使人望之生畏。部隊就從這個懸空的橋上通了過去。當時如果找不到這座橋,不知要耽誤多少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