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在打敗了侄兒建文帝朱允炆後奪取帝位。朱棣在位22年,在親征漠北返師途中病死,終年65歲,葬於北京昌平天壽山下的長陵(今北京十三陵)。
朱棣生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據說,朱棣“相貌雄偉,目重瞳子,龍行虎步,聲若洪鍾”。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棣被封為燕王,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就藩北平(今北京),成為威震一方的親王。17歲時迎娶徐達長女為王妃,21歲帶著金冊金寶就藩北平。朱棣在40歲以“靖難”名義興兵,四年後從他的侄兒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奪得了大明江山。
朱棣自馬上得天下,在血與火中建立起永樂政權,其一生起於兵,最後又死於行軍途中,因此可謂馬上天子,並由此樹立赫赫威名。朱棣的性格頗像其父朱元璋,同時也是繼朱元璋之後又一位雄才偉略的皇帝。朱棣是曆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朱棣坐上皇帝寶座的時間是22年,年號為“永樂”,諡號為“文皇帝”,故又稱“文皇”,廟號“太宗”, 明世宗時改“太宗”為“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