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回到兩江後,每與人交談或書信往來,都要提及左宗棠,說左宗棠是當今不多見的大才,將來必立蓋世奇功。這個時期的左宗棠,雖然是湖南鄉下一名舉人,但很多封疆大吏都知道他。
空負才學,不得科舉
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公元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在湖南湘陰縣南文家局左家塅出生。父左觀瀾,縣學廩生,開館授徒。
左宗棠兄弟三人,長兄左宗棫,比左宗棠大十三歲;二哥左宗植,比左宗棠大八歲。左宗棠曾祖左逢聖,秀才;左宗棠祖父左人錦,國子監生。到左觀瀾一輩,左家已經三代書香。
一
左宗棠三歲起隨祖父讀書,因聰慧而受到誇獎,說他“足昌吾門”。祖父預測這個小孫子,將來能光大左氏門楣。
左宗棠四歲,全家遷到長沙左氏祠。左觀瀾仍然開館授徒,左宗棠跟著兩位哥哥在父親的塾館讀書。這一年,已經是縣學廩生的大哥左宗棫病逝,年僅二十四歲。可謂英年早逝。
左宗棠十三歲,二十一歲的二哥左宗植,因院試成績突出,被選為拔貢。
從左宗棫、左宗植的成績來看,左觀瀾的確是教育界的精英,塾師中的高手。左觀瀾對左宗棠也非常看好。
左宗棠十四歲,第一次參加童子試。二哥左宗植則以拔貢赴京朝考,因成績優秀,賞八品頂戴,選新化縣訓導。
左宗棠十五歲,參加府試,名列第二。但母親突患急病,左宗棠歸家侍奉老母,和院試擦肩而過。母親不久病逝。
左宗棠十七歲那年,讀到賀長齡、魏源合著的《皇朝經世文編》、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書,開始注意各省的山川形勢、古今戰守機宜,並受當時的經世致用思潮影響頗深。
左宗棠十九歲,正是人生最好的時節,哪知禍不單行,身體原本很好的左觀瀾,送走老妻不足一月,竟然一病不起,很快也撒手人寰。左宗棠呼天搶地,甚感老天對自己太不公平。葬父後不久,正逢江寧布政使賀長齡丁母憂回到長沙,左宗棠按照禮節去拜訪賀長齡,借機借閱賀府藏書。閑暇之時,左宗棠向賀長齡求教問學,以才華誌節,為賀長齡所欣賞,推許為“國士”。所謂國士,是指一國當中才華出眾的人。學富五車的賀長齡,並不因左宗棠年少還是白身而小看他,對他的評價很高。
這時,居心叵測的大嫂為了奪他名下的祖產,竟然買通族長,將他攆出家門。他二哥眼見兄弟流落街頭,竟然置若罔聞。此時的左宗棠哭天不應,叫地不靈,隻好到村頭的城隍廟棲身,甚是淒慘。賀長齡幾次欲把他請進家來,均遭拒絕,由此可見左宗棠之性格何等剛烈。
二
新年剛過,左宗棠二十歲。適逢長沙城南書院招考生員。左宗棠隻身前往,一舉考中第一名。按照書院規定,考中第一名者,膏火不僅全免,還免費提供夥食。左宗棠的生活於是安定下來,開始全身心投入學習。說起來也真是湊巧,城南書院的山長,正是賀長齡的弟弟賀熙齡。賀熙齡也是文章大家,雖出身一榜,卻是一代名流,與哥哥賀長齡一起,被人稱為國朝二賀,聲名遠播。賀熙齡最講求經世致用,對左宗棠也是倍加欣賞。
左宗棠在城南書院讀書期間,與湘鄉人羅澤南等友善。羅澤南與曾國藩也是好友。
城南書院,即今日的湖南第一師範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四月,為能參加湖南鄉試,左宗棠因為沒有資格進場,隻好求助於山長賀熙齡,欲借銀以捐監生。賀熙齡知其製藝火候已到,讚成其捐監生,但苦於自家囊中羞澀,隻好轉商湘潭大戶周鄉紳。周鄉紳從左宗棫、左宗植身上,料定左宗棠日後必有所成,便讓賀熙齡保媒,欲招左宗棠入贅。賀熙齡知左宗棠居無定所的窘境,遂一口允諾,答應鄉試過後成婚。周鄉紳於是替左宗棠出銀捐得監生資格。八月,左宗棠參加湖南鄉試,張榜位列第十八名,中舉人。十月,左宗棠遵師命入贅周家,娶周之長女詒端為妻。這年冬,左宗棠依製啟程赴京參加會試,轉年踏進考場。三場過後,名不在榜中。居京期間,左宗棠與同時應試的胡林翼訂交。胡林翼,字貺生,號潤芝,籍隸湖南益陽,與左宗棠同歲。胡林翼此次應試得中,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左宗棠則返鄉,繼續攻讀經史,準備二次應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