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倔強的左宗棠以在妻家“恥不能自食”,決定攜妻女離開周家借屋居住,靠微薄祿米養家糊口。自立門戶後,左宗棠書聯明誌: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左宗棠二次進京會試。考罷,仍不中,僅取為謄錄,算是一種安慰。
左宗棠返鄉後,更加發憤求學,誌在必得。詒端受父母挑唆,屢與左宗棠口角,有時甚至惡語相向。夫妻不睦,左宗棠於是在年底,納張氏為妾。張氏貌美賢惠,頗得宗棠歡心。周鄉紳夫婦及詒端深恨之。
遇陶澍結為莫逆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兩江總督陶澍巡閱江西,回原籍湖南安化縣省墓,路過醴陵。
一
為討陶澍歡心,醴陵縣知縣行文各縣學、府學、書院和舉人,懸重金為陶澍行館求題門聯。一時應者如雲,唯獨左宗棠所書之“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洲子弟翹首公歸”被選中,得賞銀五百兩。陶澍住進行館,讀門聯大為欣賞。左宗棠那年二十六歲,正是風流倜儻的年齡。
陶澍越讀這副門聯越感覺用詞講究,大氣磅礴,就打發人連夜把地方官請來,詢問門聯是何人所題。地方官不敢隱瞞,張口便說出“湘陰左宗棠”五個字。陶澍於是打發同來的護衛去請左宗棠。
左宗棠趕到行館的時候,已到掌燈時分,二人稍事寒暄便開始談話。左宗棠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管見多大的官,都不打怵。湖南盛傳左宗棠自小就傲慢,和他這個特點有直接關係。
兩個人相談之下,左宗棠最初還有些拘謹,談著談著就放開了。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裏,左宗棠行雲流水,滔滔不絕,直把陶澍聽得驚訝不已。吃完夜宵,陶澍把左宗棠留住在行館,接著縱論古今,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左宗棠也為陶澍的識見所折服,引為知己。二人一夜交談,竟成莫逆。
陶澍,字子霖,號雲汀,湖南安化人,嘉慶七年進士,與賀長齡、賀熙齡均有交往。陶澍不僅官做得大,藏書也豐,以知人、識人稱於世。陶澍對左宗棠如此欣賞,還因為早在二人相見之前,陶澍就聽說過左宗棠這個人。因為陶澍的長女,嫁的就是胡林翼。胡林翼在信裏誇左宗棠是個奇才,陶澍還不信,經過一交談,已經不是信不信的問題了,而是欣賞加佩服。
陶澍回到江寧後,每與人交談或書信往來,都要提及左宗棠,說左宗棠是當今不多見的大才,將來必立蓋世奇功。這個時期的左宗棠,雖然是湖南鄉下一名舉人,但很多封疆大吏都知道他。
二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進京會試,想不到仍然落第。左宗棠一怒之下,從此絕意科舉,立誌轉攻經世致用之學。返鄉途中,廣購農書,並繞道江寧謁見陶澍。陶澍與左宗棠又是一連幾日的深談,相約結為兒女親家。左宗棠把長女孝瑜許配給陶澍的獨生子陶桄為妻。陶澍老年得子,陶桄年僅六歲。二人分別時,陶澍拿出自己的部分養廉銀子送給左宗棠。因為左宗棠除了祿米,沒有其他收入。陶澍贈銀,堪稱英雄相憐,惺惺相惜。左宗棠嘴上不說,心裏已是非常感動。
歸家後,左宗棠用陶澍饋贈的銀子,置田十餘畝,開始致力於農事,以區種為良,作《廣區田圖說》一文。同時,從事輿圖地學研究,抄錄《畿輔通誌》《西域圖誌》及各省通誌中有關山川險要、驛道遠近等內容,分門別類,編訂成皇皇數十巨冊。親朋同窗俱不解,以為無用,均嘲笑之,說他不好好用功讀書。隻有陶澍來信鼓勵他,認為他幹的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