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在張亮基幕府(1 / 3)

此戰過後,左宗棠名聲大震。這是左宗棠出山以來首次統軍作戰,不期竟大獲全勝,長沙軍民無不稱奇。此役,也奠定了左宗棠湖南巡撫衙門第一幕僚的地位。

初次用兵,長沙大勝

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不久建號太平天國。朝廷急忙調官軍“征剿”,哪知這些官軍根本不是太平軍的對手,竟然連遭敗績,節節敗退。太平軍乘勝向各省進軍。

為了避兵禍,左宗棠這時已將妻小移至東山白水洞居住。

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左宗棠四十一歲,下巴上已經有了胡子。

四月,太平軍挺進湖南,占領道州。湖南守軍大敗。朝廷無奈之下,將湖南巡撫駱秉章革職,命其在軍前戴罪立功。急調雲南巡撫兼署雲貴總督張亮基,馳赴長沙,出任湖南巡撫。貴州黎平知府胡林翼,一見自己的上級領導調任湖南,就急忙馳書張亮基,舉薦左宗棠輔佐兵事。說左宗棠很早就研究兵書戰策,是三湘極少見的軍事人才。身為封疆大吏的張亮基比較自負,收到胡林翼的信,知道胡與左是偏親,所以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六月,太平軍攻取江華、永明。七月,太平軍自道州東進,五日內連下嘉禾、桂陽州二城。八月,太平軍攻占湖南重要城郭郴州。十月,東王楊秀清率太平軍先頭部隊抵達湖南省城長沙,大舉攻城,其勢甚猛,守城官軍幾不能敵,長沙岌岌可危。張亮基一到長沙,看到的是太平軍三麵圍城。在裏應外合之下,張亮基搭梯子進了城。望著城下密密麻麻的太平軍,張亮基無計可施,這才想起胡林翼,由胡林翼又想到左宗棠,隻好利用夜間,太平軍鬆懈之機,打發人潛出長沙,到湘陰東山白水洞,去請左宗棠。《左宗棠年譜》的原話是“縋城而入”。什麼意思呢?就是用繩子綁著腰吊起來進城。可見形勢多麼危急。

奇人就是奇人,奇人進城的方式,都和常人不一樣。

張亮基

左宗棠一進城,當天就被張亮基請進巡撫衙門。兩個人一見如故。左宗棠直爽,張亮基性子更急,一見左宗棠就問守城大計。

左宗棠告訴張亮基:太平軍已經圍困省城多日,守城軍兵已經疲憊,如不及早想辦法,長沙必失無疑。

左宗棠又說:隻要長沙城四個城門中能保證一個城門不被圍困,糧草就能運進城去。守城官軍隻要有糧草所依,軍心就不會渙散。

當前急務,是必須保證北門的安全。

張亮基認為左宗棠言之在理,連夜重新布防,往北門增兵。

第二天,張亮基又聽從左宗棠的建議,從水路把湘鄉的八百及湘陰的六百團練全部接了過來,連夜調派到北門的湘江兩岸修築炮台。

越兩日,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率萬人乘三十幾艘大戰船,沿湘江直向長沙北門而來,力求一戰功成。

兩岸炮台守軍一見,急忙點燃炮信,二十門大炮同時開火,震得地動山搖。戰船上的太平軍將士猝不及防,一時竟然無法應戰,紛紛落水。轟不多時,旗艦上突然飄起撤字令,各船很快撤出北門。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清軍的一頓炮火,竟然把蕭朝貴轟死了。

聽說轟死了蕭朝貴,左宗棠急忙建議張亮基:讓百姓把閑置的木料捐出來,太平軍死了這麼大一個人物,洪秀全肯定要報仇,等他們來到,就把木頭都放到江裏,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的船靠近北門。

張亮基對左宗棠幾乎是言聽計從,說啥是啥。

三日過後,洪秀全、楊秀清二人,果然率一萬五千人,分乘五十幾艘大戰船,向長沙撲來。各船船頭白幡招展,船上將士也都身著重孝,氣勢頗為奪人。太平軍順江直奔長沙北門而來。

兩岸炮台不敢怠慢,齊把炮信點燃。一時間,二十條火龍呼嘯著轟向船隊,打的湘江江麵一片硝煙。

左宗棠又讓軍兵將滾木拋入江中,又調派了五百名弓箭好手守在岸邊,一旦太平軍船隊衝開滾木前行,即行放箭。

長沙城四門鏖戰兩晝夜,屍橫城垣內外,護城河水已變成血紅色,湖南省城仍牢牢地掌握在清軍的手裏。

四十幾日後,清軍的援軍廣西提督向榮、欽差大臣塞尚阿、湖廣總督程矞采,也各督所部官軍,從各自營地起程趕奔長沙救援。

洪秀全不敢戀戰,率軍撤走。

太平軍圍困長沙八十幾天,終於無功而去。

此戰過後,左宗棠名聲大震。這是左宗棠出山以來首次統軍作戰,不期竟大獲全勝,長沙軍民無不稱奇。此役,也奠定了左宗棠湖南巡撫衙門第一幕僚的地位。

太平軍離開長沙後,直撲湖北,很快就把湖北省城武昌打破。

消息傳到長沙,左宗棠急忙建議張亮基,湖南兵單,應從速奏請朝廷,調黎平知府胡林翼來長沙任職。因為左宗棠從張亮基的口中得知,胡林翼在黎平知府任所,練成勇丁六百,在境內平叛很是得力。左宗棠此時最怕太平軍二次來打長沙城。

張亮基全部照辦。

不惑之年,終獲官身

太平軍自金田村起事以來,自廣西取道湖南,轉戰湖北,攻克武昌之後,已經發展到50萬人的規模。清政府此時也意識到八旗、綠營嚴重腐化,不足以禦敵,隻能大力發展團練,抵抗太平軍的進攻。恰逢此時,曾國藩創建的湘軍登上了曆史舞台。

鹹豐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元1853年1月8日),詔授二品高官、湘鄉在籍丁憂侍郎曾國藩,為湖南團練大臣,幫同辦理湖南軍務。

張亮基經過和曾國藩、左宗棠商量,把羅澤南、王錱、羅信南所訓練的一千餘名湘鄉團勇,全部調到長沙,交曾國藩約束訓練,並配合官軍防守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