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我作為臣子不好亂說,皇帝看著辦吧。
曾國藩在折子的後麵,又按照左宗棠開列的名單,為王開化、楊昌濬、劉典等人請獎。
病中的鹹豐皇帝把折子讀完,龍顏大悅,急忙下旨獎賞:命左宗棠以三品京堂候補。
左宗棠接到聖旨,激動得兩眼流淚。
1861年4月9日,太平軍李世賢向景德鎮發動猛攻,全殲守將陳大富一軍,太平軍勝利攻克景德鎮。左宗棠擔心被太平軍斷其後路,遁往樂平。經過休整,乘機出擊,於樂平擊敗桃嶺、塔前的太平軍。正在向祁門進軍的李世賢聞知左宗棠卷土重來的消息後,調轉軍隊向樂平發動進攻。
左宗棠率五千人馬,在樂平,大戰太平軍李世賢的五萬大軍。
按常理推算,五萬對五千,左宗棠大敗無疑。
但實際情況是,左宗棠憑借著樂平背山麵河的有利地形,督兵三路在此大敗太平軍,竟以五千之眾,將號稱五萬的李世賢大軍擊退。
升為幫辦軍務二把手
這一仗之後,曾國藩認為可以授予左宗棠更大的權柄了,於是奏請朝廷,請將左宗棠由襄辦軍務改為幫辦軍務。
一
曾國藩是這樣奏請的:
候補三品京堂左宗棠,往年在湖南撫臣幕中佐辦軍務,肅清本省,援剿鄰省,如江西、湖北、貴州、兩廣,常由湖南重兵往援,屢奏大功,久在聖明洞鑒之中。上年奉旨襄辦臣處軍務,募勇五千餘人,馳赴江皖之交,方慮其新軍難收速效。乃去冬堵剿黃文金大股,今春擊潰李世賢大股。以數千新集之眾,破十倍凶悍之賊。因地利以審敵情,蓄機勢以作士氣。實屬深明將略,度越時賢。可否籲懇天恩,將左宗棠襄辦軍務改為幫辦軍務。
襄辦和幫辦的區別在於,襄辦是幫助辦理軍務,而幫辦則是幫助統帥辦理軍務,相當於二把手。
鹹豐很快詔準,命左宗棠幫辦兩江總督曾國藩軍務。不久,又賞了左宗棠一個實職:太常寺卿。左宗棠這回成了真正的三品京官了。因為左宗棠在前線離不開,太常寺卿暫時由別人署理。時間是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五月。從鹹豐十年四月到現在,僅僅十三個月的時間,左宗棠便由最初的四品京堂候補,襄辦軍務,一躍而成為幫辦曾國藩軍務,正三品實職太常寺卿,升官之快,實屬罕見。
鹹豐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年僅三十一歲的鹹豐皇帝染疾在熱河行官駕崩,遺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端華之弟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禦前大臣景壽及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總攝朝政;年僅六歲的鹹豐帝子載淳繼承大統,定國號“祺祥”,定明年為祺祥元年。
消息傳來,舉國震驚,大清國各級衙門無不成禮持服。
鹹豐帝
二
太平天國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開始在湖廣及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大舉用兵,克城奪地,連連得手,把戰火燒向高潮。
清廷緊急從黑龍江、吉林等地調集旗營奔赴各地應付局麵。
兩江總督曾國藩和他的湘軍也陷入太平軍的包圍之中。
偏偏這時,曾國藩軍事上最得力的搭檔和支持者胡林翼又在武昌病卒。
曾國藩更是雪上加霜,幾欲不能支持。
曾國藩就當前的局勢函商駐紮在婺源的左宗棠。
左宗棠回信認為,官軍欲打開被困局麵,非先掃除浙江境內的太平軍不能收功效。左宗棠進一步指出,欲進軍浙江,必先派重兵屯駐廣信,廣信乃江皖進浙江的必經之地,得廣信便可得浙江;浙境一日不靖,則江西一日不安,而大局亦終不能扭轉。
曾國藩深服左宗棠所論,於是飛劄婺源,命左宗棠率所部楚軍急速趕往廣信屯紮。曾國藩同時飭令在徽州駐防之臬司張運蘭、駐廣信之道員屈蟠、駐玉山之道員王德榜及參將顧雲彩,駐防廣豐之道員段起各軍,一俟左宗棠到後,悉歸節製。
左宗棠率軍離開婺源的第二日,安慶被曾國荃的吉字營收複,湘軍的局麵頓時好轉。
九月三十日,載淳生母慈禧太後聯合在京師主政的恭親王奕發動政變,將顧命大臣載垣、肅順、端華先行革職逮問治罪,旋處死,又將其他五位顧命大臣一一投進大獄,或革職,或遣戍;年號旋由祺祥改為同治,實行兩宮同治,定明年為同治元年,並為此專下兩道詔書。
第一道詔書先羅列了肅順等八大顧命大臣的一些不法情事,然後理直氣壯寫道:“雖我朝向無皇太後垂簾之儀,朕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惟以國計民生為念,豈能拘守常例?此所謂事貴從權。”
第二道詔書更是簡單扼要:“加恭親王奕議政王封號讚襄政務。”
農曆十月十八日,聖旨再次飛遞進兩江總督衙門。旨曰:
兩江總督曾國藩賞加欽差大臣銜,著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並浙江全省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鎮以下各官,悉歸節製。
曾國藩接旨在手,腦海反倒一片空白,一貫謹慎的他,不知朝廷此時授予他這麼重的權柄,是福還是禍。
一督統轄四省,削藩以後還未有過,朝廷等於把東南半壁交給了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