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官員以後謁見左宗棠,稱呼開始由撫台大人、製台,一躍而變成宮保大人。
奕
二
清軍收複杭州之後,有這樣兩件大事需要提及,一個就是法國人想在寧波口岸,與左宗棠合資設廠造船,被左宗棠婉辭拒絕;一個就是裁撤常捷軍。先說第一件事。
隨著杭州、湖州等地的收複,浙江全境被左宗棠平定。法國駐大清公使柏爾德密的心便活了,他經過與國內電商,征得同意後,便決定在浙江寧波,與左宗棠合建一個造船廠。為了把這件事辦成,他特意打發寧波稅務司、常捷軍副領隊日意格,跑到杭州來麵見左宗棠,說是法國可以投資,所有造船用的原材料及技師都可以由法國負責。隻要造出船來,法國的所有投資可以用船來償還,非常劃算。
左宗棠同意建廠造船,但不同意與法國合辦。無論日意格怎樣巧舌如簧,左宗棠就是不答應。
後來有人問起,法國既出錢又出技術人員,這麼好的事情,你為什麼要拒絕?左宗棠回答:法國人又不是傻子,沒有利益的事,他們肯幹嗎?將來一旦經費有出,當圖仿製汽輪戰船及鐵甲船,方為海疆長久之計,亦乃強國、固國之根本。左宗棠這句話,對很多人都說過。
三
再說說第二件事:裁撤常捷軍。
常捷軍夥同上海的常勝軍,於同治三年的二月間,在攻取餘姚時失利,常捷軍統領勒伯勒東斃命,常勝軍統領美國人華爾受重傷。兩軍傷亡極其慘重,槍炮及戰船也被太平軍擄去許多。常捷軍副領隊法爾第福順理成章接任統領。
法爾第福是名法國軍官。鹹豐十一年,受法國侵華陸軍司令孟托班派遣,為大清國組成炮兵一隊,出任統領。該炮隊駐上海,配合清軍及常勝軍對太平軍作戰。常捷軍在寧波組成後,出任炮隊管帶,受勒伯勒東節製,後與日意格一起,兼任副統領。
法爾第福接任統領之後,漸漸開始不受寧紹台道史致諤的節製,還騷擾百姓,欺男霸女,成了當地一害。
有一次因為餉糧晚發了幾日,法爾第福就打發人,把史致諤的老妻和女兒綁到軍營,命令史致諤拿重金去贖。
史致諤請左宗棠奏請朝廷,及早裁撤該軍,理由是:常捷軍器械精良,船堅炮利,幫助我剿殺太平軍堪稱得手。但若回過頭來幫助太平軍剿我,也必是心腹大患。洋人都是狗臉人,又最勢利不過,此招兒不能不防。史致諤說的都是心裏話,他本人就是常捷軍的受害者。
左宗棠其實也怕尾大不掉,暗中命令史致諤抓緊籌措撤軍所用的銀兩。史致諤暗中籌了五十萬兩銀子。
左宗棠於是開始實施他的裁撤常捷軍計劃。
哪知計劃尚未實施,法國駐上海的海軍代理司令伏恭,又發布命令,將法爾第福調回上海,令副領隊德克碑接統常捷軍統領。
這個德克碑更不是個省油的燈,他到任的當天,便因餉糧等事慫恿常捷軍炮擊廣勇。
得到通報後,左宗棠一麵飛飭史致諤務必妥善處理此事,以防激變,一麵飛催劉培元率所部水師,連夜趕往寧波,密切監視常捷軍的動向,防其猝變。
左宗棠又派快馬密令蔣益澧、劉鬆山兩部人馬,快速馳往紹興攻取城池,一麵又給李鴻章寫信,請李鴻章以通商大臣的名義向伏恭交涉此事。
左宗棠在上報總理衙門時這樣寫道:
茲據史致諤稟稱:法兵與廣勇爭毆一事,係屬釁由彼起……洋人在內地強橫之狀,實有不可以情理論者。上年冬間,宗棠曾以洋將洋兵之害詳告史致諤,囑其勿事招致,以湮其源。無如甬(即寧波)、滬各紳富均視洋將為重,必欲求其助同防剿,以致自貽伊戚。現飭各軍勿與計較,冀可免啟釁端。此時兵力已敷分布,若更令其隨同防剿,不惟與內地兵勇兩不相安,且地方收複,殘黎甫離兵燹,喘息僅屬,蒿目心傷,何堪再受外師之擾?兼之洋將有功則益形驕慢,居之不疑,日後更多要挾。已飭史道乘我軍聲威正盛,將洋兵陸續遣撤。
左宗棠裁撤常捷軍,雖然遇到法國人的多次阻撓,但最後總算把這件事辦下去了。常捷軍裏的洋人全部按合同遣散,日意格回寧波稅務司任所,德克碑暫時留在軍營,出任教官。
四
說著話,春耕時節就要到了。眼望著人煙凋敝,廣袤的土地,一無籽種,二無耕牛,三無農具,左宗棠很無奈地給朝廷奏上《瀝陳浙省殘黎困敝情形折》。
左宗棠在折子中這樣寫道:
浙江此次之變,人物凋耗,田土荒蕪,彌望白骨黃茅,炊煙斷絕。現屆春耕之期,民間農器毀棄殆盡,耕牛百無一存。穀豆、雜糧、種籽無從購覓。殘黎喘息僅屬者,晝則緣伏荒畦廢圃之間,擷野菜為食;夜則偎枕頹垣破壁之下,就土塊以眠。昔時溫飽之家,大半均成餓殍,憂愁至極,並其樂生哀死之念而亦無之。有骨肉死亡在側,相視漠然,不動其心者。哀我人斯,竟至於此!臣於去冬曾籌補救十二條,刊發各屬。現複籌采買豆穀種籽,購辦耕牛,召集鄰省農民來浙耕墾,冀將來或有生聚之望。惟浙省被難地方極廣,巨富紳民早已避地遠徙,捐無可捐。臣軍之餉,積欠太久,日食尚艱;雖所過地方,每與各統領、營官、哨官共圖分食煮粥,俵散錢米,所獲賊中穀米,亦酌量賑糶煮粥,暫救目前。然涓滴之施,無裨大局。且距新熟之期太遠,災民朝不保暮,難冀生全。
此折拜發不多幾日,左宗棠又派胡雪岩赴各省籌措銀兩,廣購穀米種籽。
胡雪岩知道左宗棠此時最是用銀之際,當下一口便答應下來,轉日就帶上隨員踏上了籌餉、購種之路。
胡雪岩利用這次機會,打著左宗棠的旗號,連蒙帶騙,連勸帶訛,不僅自己發了筆橫財,還幫著左宗棠及各州縣,籌措到了一筆購買耕牛和籽種的銀子。
胡雪岩離開後,左宗棠又劄飭各府、州、廳、縣衙門,密訪當地富紳,或浙籍外地官員,號召他們捐銀捐物,捐糧捐種,以期盡快恢複元氣。
左宗棠這裏忙著春播,圍困金陵的湘軍曾國荃所部,則正日夜加緊攻城步伐。六月十六日,金陵城被湘軍攻破,守城太平軍將士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乘夜突圍成功。
曾國荃率軍入城後,對未及撤走的太平軍餘部進行瘋狂追殺,金陵城很快便燃起熊熊大火。金陵的這把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不僅震驚了朝野,也讓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始料不及。據官方資料說,金陵城的這場大火,來源於戰火;但民間則紛紛傳說,金陵城的這場大火,是湘軍故意放的。
左宗棠相信後一種說法。他認為金陵城起火,是曾國荃和他的將領們,在銷毀他們分贓的證據。因為洪秀全十幾年搜刮的金銀珠寶,都存放在金陵城天王府裏。左宗棠推測,曾國荃帶領湘軍進城後,肯定把這些金銀珠寶都分掉了。
但這隻是左宗棠個人的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