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一個叫塞達斯的孩子,他的母親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專業的榮譽教授。小塞達斯出生之前,母親就希望傾盡全力將他培養成一個天才。他剛出生不久,就被包圍在英文字母和各種教科書之中,幾何、地理和外語,仿佛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整個嬰幼兒時期變成了他獨自苦讀的過程。
塞達斯果然不負母親期望,剛剛4歲就已經發表了3篇500字的文章。13歲時,他被哈佛大學破格錄取。雖然早慧令他成為天才,但巨大的壓力使他的神經係統開始失常,14歲被作為精神病患者送進醫院。雖然在痊愈後,他成為哈佛一名優秀的畢業生,但他對母親的實驗和整個世界都懷有深深的抵觸,最後突然離家出走,做了一個普通的商店營業員,這是令他母親始料未及的結果。
上例中的母親對孩子表現出極強的占有欲和掌控欲,其實這種心理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討論的婆媳關係問題,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母親的這種微妙心理。在兒子結婚之前,母親會對他疼愛備至,這種情況下兒子也會對母親有一種格外的依戀。而當一個女孩走進兒子的生命之中時,有些母親會覺得這個女孩搶走了自己的兒子,分割了兒子原先對自己的愛,於是婆媳之間的相處,倒像是兩個女人在為一個男人進行一場看不見的較量。
可能有的男人自幼在母親的權威下長大,幾乎已經成為母親的一部分,在母親麵前唯唯諾諾,不敢有半點兒異議,這樣其實根本沒有成長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人,缺少那種頂天立地的男兒陽剛之氣,妻子在婚後也會倍感痛苦,因為發現丈夫原來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男人。而出現這種情況,究其根源,還是母親將孩子當作自己私產的理念在作祟。
綜上所述,雖說孩子是母親十月懷胎所生,然而他並不屬於母親的私產,如同詩人紀伯倫所說:“他們是生命之火的兒女。”而汪曾祺老人說得更簡潔明了:“兒女是他們自己的。”孩子是萬物之靈,對他們教育的目的,最終是要他們熱愛生命,快樂地成長。
所以,作為孩子的老師,母親需要讓孩子獨立,讓他處理好自己遇到的事情,這樣今後他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不要一直讓孩子躲在自己的蔭庇之下,需要慢慢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勇敢前行。
修煉
第一,正確認識孩子。
第二,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第三,對等地聊天,知道他的想法。
第四,引導、鼓勵他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
名言
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鏟除埋伏各處的障礙,家庭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戴爾·卡耐基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好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這需要家長從小開始培養,並且時常督促。
孩子的好習慣需要家長的培養,而不是放養。很多家長時常為自己的放養找借口,覺得這樣才是民主,其實容易讓孩子養成很多壞毛病。
在家庭教育中,媽媽一般比較有耐心,所以教育孩子的重任多半落到了媽媽的身上。如何讓孩子養成自我約束的好習慣呢?首先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責任感將會伴隨孩子從青蔥的少年時期順利步入獨立的成人階段。而很多媽媽溺愛孩子,導致孩子缺乏責任感,認為一切都理所應當,不需要自己承擔責任,完全不顧他人的感受。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可謂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為責任心決定著孩子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對待事物的基本態度。
那麼,我們要培養孩子哪些好習慣呢?
第一,要讓孩子獨立完成事情。媽媽要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他去獨立完成。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在旁邊可以指導,但是不能代替做完,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這種習慣要從小培養,可以逐漸交給孩子一些難一點兒的任務,從簡單到難,這樣循序漸進。
第二,要讓孩子做事有始有終。很多孩子做事情的時候,遇到一點兒困難就馬上放棄了,如果家長要求他堅持做完,他可能就會開始哭鬧。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妥協,那麼就錯過了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此時要衡量一下這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說的難易程度是否合理,在孩子堅持的過程中,媽媽要注意檢查、監督,對結果進行評價,需要有表揚和批評,不能一切都按照孩子的性子來,而要讓他懂得做事不能半途而廢。
第三,要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做錯了事情,需要負責,比如因為自己的行為導致物品的損壞,一定要向人道歉並進行賠償。懂得認錯的孩子,會有很強的責任心,之後會謹記這個教訓,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第四,要讓孩子學會專心做事。很多成年人三心二意、浮躁不安,做事情不認真,這多數是小時候父母沒有幫其培養好習慣的結果。小時候,孩子很難安靜地做一件事情,原因在於缺少恒心和毅力,也沒有明確的方向。比如做作業,會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拖拖拉拉,結果就是作業一直寫到很晚,這種習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就會一直影響孩子長大後的生活。
可以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自己製訂作息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完成作業。如果孩子太小,可以每學習10分鍾後,玩20分鍾,這樣能避免孩子的疲憊影響完成質量。
第五,讓孩子學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探索。孩子往往有很強烈的好奇心,這時就需要媽媽富於耐心地解答孩子的很多問題,同時要引導孩子用心觀察探索,啟發他思考一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思考事情的背後有什麼原因,引導他正確地認識周圍的世界。
媽媽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有趣的現象來啟發他,這樣做很多時候需要媽媽有豐富的知識,才不至於被孩子問倒。其實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查資料,比如孩子想知道關於樹木的知識,媽媽可以買一本關於植物的詞典,和孩子一起閱讀,讓他了解其中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