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好吃冰淇淋的三宗罪(1 / 2)

冰淇淋是舶來食品,英語Ice cream,譯成中文是冰奶油,但習慣譯作冰淇淋,這名稱很妙,既有音譯近似,又屬形義優雅適當,故而至今沿用不衰。

早在古羅馬帝國時代,一位皇帝因盛暑難熬,命仆人四處尋覓冰雪解暑。一個聰明的廚師從高山上取回未化的冰雪,用蜂蜜和水果攪拌起來,給皇帝驅熱解渴。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了。

科技一路發展,冰淇淋也一路“進化”得美味無比。現在夏天到了,天氣熱了,冰淇淋和雪糕開始魅力無窮起來。這些滋味柔美、口感滑膩的冷飲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解開冰淇淋的外衣

其實,冰淇淋是一種冷凍飲品:它的主要原料是水、乳、蛋、甜味料、油脂和其他食品添加劑(包括穩定劑、乳化劑、著色劑以及各種口味來源的香料等)。其中的“乳”可以是鮮奶、奶粉、煉乳、稀奶油和乳清粉等;“蛋”可以是鮮蛋、冰蛋黃、蛋黃粉和全蛋粉。

冰淇淋的原料裏最重要的是奶油,美國對於冰淇淋的規定是至少含有10%以上的奶油脂肪,好的冰淇淋可能更高,它們最後會成為冰淇淋中的半固體介質,產生細膩的質感。通常還會有少量的乳化劑來改善脂肪顆粒以及最後的質感。總的來說,奶油含量越多,冰淇淋就越高檔、越美味。

高糖高脂肪,美味不宜多吃

冰淇淋的含糖量也不低,一罐雪碧/可樂的含糖量約為12%,冰淇淋則通常為12%~18%,也就是說,它的含糖量可能比甜飲料還要高。

哦,不能忘了冰淇淋8%~16%的脂肪含量。通常冰淇淋的乳脂肪含量為12%~16%,高品質的冰淇淋脂肪含量會更高,譬如哈根達斯(Haagen-Dazs)冰淇淋總油脂的質量分數一般在17%左右,最高可達21.70%。而冰淇淋所含脂肪主要來自於奶油和雞蛋,這些蛋黃脂肪和乳脂肪可能會帶來部分膽固醇和部分飽和脂肪。

冰淇淋VS毒品?

美味的冰淇淋總是讓你欲罷不能,吃完還想要?最新研究發現,你也許正經曆一種類似毒品依賴的感覺。

日前,美國俄勒岡研究所(Oregon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人員凱爾伯格博士(Dr Kyle Burger)等將研究興趣定格在了冰淇淋對人的影響上。他們向151名14~16歲的青少年提供哈根達斯巧克力奶昔冰淇淋,並用大腦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對這些青少年的大腦進行掃描,發現當頻繁進食冰淇淋後,其腦部紋狀體等與獎賞有關部位的反應性有降低的趨勢,這和長期吸毒的症狀類似。冰淇淋難道是毒品?

進食大量的冰淇淋,會降低大腦獎勵區域的反應性,增高你“感覺吃夠了”的閾值,這可能是因為大腦多巴胺受體減少,從而讓他們需要吃更多的冰淇淋才能達到相同的滿足感。

這項研究或許在告訴我們,高脂和高糖等食物在提供高能量的同時,還有可能導致大腦獎勵區域對高能量食物的反應降低,使人們要吃更多的高能量食物才能享受到同樣的快感,這樣也會使人們體重增加。這種頻繁下調模式與那些長期吸毒的人類似,當一個人吸毒越頻繁,他就需要更多的毒品來達到同樣的快感。

為什麼冰激淩沒有保質期?

買冰激淩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到包裝上沒有標明保質期或者消費期限什麼的?其他冷凍食品都標明了,為什麼單單冰激淩沒有呢?對此,日本某網站走訪了冰激淩製造商,解開了謎底。

製造商指出,冰激淩業界有一種叫“關於冰激淩類以及冰點心表示方式的公平競爭規章”的製度,其中注明不需要標明保質期。同時,冰激淩在零下18度的環境中製成,與其他冷凍食品相比能長時間保持品質。但是冰激淩一旦解凍融化,品質就會大受影響。食用之前如果發現有溶化現象,最好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