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考前的準備方案(1 / 3)

第一節 調整好考前的心態

一、怎樣在考前安定自己的心

1.奧運射擊隊的封閉訓練

射擊運動不同於其它項目的運動,它特別注重選手心理狀態。如果心理不平衡,就很難取勝。

怎樣安定選手出賽的心,是每一位教練反複琢磨的重要工作。平時的實力再強,如果心理不平衡,也很難在比賽中發揮正常。取勝更加渺茫。

中國隊的射擊選手,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射出了亮麗的成績。然而在他們優異成績的背後,卻有著鮮為人知的壓力與限製。

中國隊的教練為了讓選手免受賽前記者采訪的幹擾,並強化他們心理建設,在奧運比賽前幾個月,就嚴格規定選手們不能觀看與奧運射擊比賽有關的報紙及電視新聞,擔心對選手們過多的報導而影響到練習與比賽的心情。在訓練的過程中,也不準攜帶個人手機,以避免受外界的刺激。中國隊采用軍隊的管理方法:統一住宿,集中訓練,心無旁騖地完成每個訓練課程,猶如苦行僧一般生活,付出這些代價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贏得奧運金牌。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在奧運賽場上響起時,國人由衷地讚揚他們默默奉獻、忘卻自我的崇高精神。

2.保持平靜的心

考前的“心”如玻璃一般脆弱,不堪一擊。安定它的最佳良方:即是減少對它的刺激與幹擾。

在考前,為了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應該盡量地減少外界聲光環境的刺激。更不能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

電視與電影可作為學習之餘放鬆一下,但不能著迷,更不能影響學習時間,對於娛樂場所,也應該盡量減少出入的次數和時間,如果要去也隻能選擇星期六,如果選擇其它時間因為玩了一個晚上後,第二天精神就會萎靡不振,從而影響到學習的效率。

報章 雜誌不能閱讀,可瀏覽一下標題、社論、國際新聞。因為看了太多明星的生活報道與社會新聞,很可能使原本煩躁的心更加不安。

人多的地方往往是非也多,是非多煩惱自然多,嘈雜的環境會讓人心浮氣躁。要想保持考前一顆平靜的心,人多嘈雜的地方就不宜常去。

可以通過運動來增加體能,減輕心理壓力。但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態,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要做到循序漸進,不宜過度的激烈。

二、怎樣緩解考前的壓力

1.壓力是感覺出來的

壓力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但能感覺出來。學習有壓力,考試有壓力,壓力似乎無所不在,但是也許它根本就不存在,全憑個人的感覺。

其實,壓力充斥著整個世界,如:空氣中就有阻力。換一種話說,就是壓力,隻是人們長期下來習已為常,感覺不到而已。

人如果進入水中行動,就與在空氣中的感受絕然不同,水越深,感受到的壓力就越大。因為水中的壓力本身就比空氣中的壓力大一些,加之因為你不太習慣,所以就感覺到它的存在。

這說明壓力的存在與否,與自己的感覺密切相關,其感覺又受情緒或心情的支配。情緒好的時候,壓力頓時消失無蹤;情緒低落的時候,壓力如一座大山壓在身上。

考試不僅考實力,同時也考“抗壓”的耐力。坦然麵對壓力,你就能發揮出平時積蓄的實力;而回避壓力,則壓力就會阻止實力的正常發揮。

2.怎樣緩解壓力

隻有探研出壓力的來源,方能製定出排除考前壓力的方法。其實,壓力的來源並不在於問題的本身,而在於產生問題的心理與情緒。隻要懂得創造好心情,就能釋放高壓力!

對於任何事懷有謹慎的態度是無可非議的,如果是太考慮過度就會走向反麵。如考試怕考不好,升學怕升不上,這樣日思夜想壓力就會產生。要知道:考試考不好並不代表學校考不上,學校考不上也不意味人生就是黑白的。更何況尚未考試,如何斷定自己一定考不好、升不上呢?

這些壓力都源於對未來不肯定的假設性問題,然而,未來畢竟還沒來臨,現在就去擔心那些不存在的事,其實是庸人自擾。更何況,如果現在能專心讀書,用心考試,未來的事留給“未來”去解決,那麼擔憂的“問題”也許不會成真!既然擔心的事還沒發生,將來也不一定會出現,壓力的問題自然就不存在!

要想徹底清除自己的煩惱和擔憂,不妨采用吳淡如《創造好心情》的方法,偶而開一次小差,暫時脫離“壓力現場”吧!離開學校、補習班、圖書館去看一部動人心弦的電影、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打一場汗水淋漓的籃球、與好友聊聊天,吃一頓豐盛的美食,前往郊外擁抱大自然,讓藍天白雲去紓解你緊張的情緒,為明天的考試創造一份好心情。

三、怎樣反敗為勝

1.奪得女子射箭團體賽的銅牌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的三位女選手(袁叔琪、吳蕙如、陳麗如)在個人賽失利後,三人重新整理情緒,忘卻失敗的傷痛,撫平紊亂的心情,卷土重來,再度激勵起作戰的鬥誌,終於一雪前恥,奪得女子射箭團體賽的銅牌!

其經過還需重頭說起:

袁叔琪在個人射箭八強賽中,力克世界排名第一的韓國選手,心想金牌非她莫屬!哪知接下來竟然連敗兩場,最後隻拿到一個大“鐵牌”——第四名。意外的失利,使她痛苦到了極點,賽後一路哭回住地,連續幾天,人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一蹶不振。

吳蕙如的命運更是慘烈,在個人射箭前八強賽中,以一分之差落選,終究無法晉級前四強。

但是這些挫敗,並沒有擊垮她們,幾天之後她們又從陰霾中走出來,締造了後來的佳績!如果她們沒有堅強的意誌,就不可能最後走上領獎台。

2.反敗為贏總有時

考試也像奧運競賽一樣充滿挑戰性,成功與失敗易如反掌。吸取“過去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奮發圖強,就是“反敗為勝”的契機。積極麵對還沒有到來的考試,才有奪回高分的可能。

學校的考試如家常便飯,總不能因一次的飯菜不佳,而武斷地說其夥食很差。小考考砸了,不代表期中考一定考不好;期中考考壞了,並不意味期末考一定考不過。模擬考的表現不理想,並不等於大考成績就不如人意;前一科考零分,也不表示後一科不會考一百分。各科的考試都是獨立存在的,不要因為上一次的考試失利而憂心忡忡,以致影響下一次的考試。

第二節 臨考心理分析與指導

一、臨考心理分析

臨近考試,考生的心理一般表現為如下幾種狀態:

1.客觀理智的良性興奮狀態

這種心理狀態的考生大多是平時成績較好,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正確指導與鼓勵的學生。他們既顯得胸有成竹,又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某些弱點。這時,他們的大腦始終保持著一種良好積極的興奮狀態。平時表現為樂於與人交談考試的有關問題,或爭論某些難題,他們盼望著考試的到來,希望一顯身手。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臨戰狀態,充滿必勝的信心,有的甚至可能提前看到考試勝利的曙光,在內心感受著考試成功的喜悅。

2.過子高估自己的負性興奮狀態

這種心理狀態的特征是,神經興奮在大腦皮層廣泛擴散,處於盼望考試的一種不可抑製的亢奮狀態,由此,經常出現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如脈搏加快,收縮壓明顯升高,出汗、失眠、健忘等等。產生這種心理狀況的原因,主要是有些考生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超前沉浸在一種自我陶醉的成功感之中。這種考生越臨近考試越會感到出現神經質反應,心理焦躁忐忑不安,而一旦真正進入考場,就可能出現精神緊張,思緒紊亂,平時能做出的題目,此刻可能一籌莫展,嚴重者會發生“怯場”現象。

3.消極抑製狀態

這種心理狀態多發生在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身上。此時他們大腦皮層的抑製過程占優勢,並產生超限保護性抑製。處於這種心理狀態的考生,在考前表現為情緒消沉、怠惰、渾身無力、反應遲鈍、態度冷淡,對考試以及涉及到考試的事物不感興趣或者厭倦,聽到同學議論考試問題就避而遠之,甚至產生放棄考試的念頭。越臨近考試,則情緒表現越來越不安。因此,對這種考生的考前心理調適尤為重要。

4.拒考放棄狀態

具有這種心理狀態的考生通常是那些成績特差,自己感到完全無希望的人。其心理表現為對考試臨近的無所謂,看似鎮定自若,實為內心空虛無奈。在行為上表現為放棄複習,貪玩,甚至惡作劇影響別人的學習。

很明顯,上述四種臨考心理狀態中,隻有第一種對考試最有利,其他三種都屬於不良心理狀態。為了使考生進入良好的臨考心理狀態,提高他們的臨考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二、積極健康的臨考心理準備

越近考期,考生的心理就越緊張,有的甚至到了茶飯不思、夜不能寐的程度,這對於即將到來的考試有百害而無一利。那麼,考生應具備什麼樣的臨考心理呢?

1.考試無非是做作業

做課堂作業,大家都不會緊張,那麼考試呢,也隻不過是一種獨立的課堂作業而已,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一位朋友說得好,考試隻不過是人生中的一種生活形態。就好比人人都要睡覺,一樣平凡,如果有了這種意識,你就會輕鬆含笑地迎接考試的到來。

“問題不在於幾次考試,而在於通過考試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素質,以應付人生其他類似的挑戰”,如果你覺得這話有道理,那麼,你的考試意識就會得到淡化,考試壓力就會減輕。

2.既來之,則安之

考試來臨,躲也沒法躲,不管你是自願報考的也好,還是家長、教師逼你報考的也好,都要樹立既來之,則安之的思想。這樣一來,心情反倒能平衡下來,說不定還真能考出好成績。

3.自信是成功之父,失敗乃成功之母

臨考前,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喪失自信心的人,常常過低估計自己的實力,激不起昂揚的鬥誌。有些考生,平時成績挺不錯,但一到大考,就不行了,自信心不足是重要原因。

考試必勝的思想要樹立,但失敗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因此臨考前,要有考試失敗的充分思想準備。如果你這場考試失敗了,但仍然能鬥誌昂揚地去迎接下一場考試,那麼你至少在心理上在朝著強者的方向邁進。

4.“一顆紅心,兩種打算”

這是多年來畢業生慣用的兩句口號,以表示自己接受祖國挑選的態度。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考試(特別是高考、中考)就是一種挑選。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指考生的考試目的應多元化。通過考試,檢測自己的知識、能力,不把考上考不上看得過重,甚至可以把情況估計得更差一點。這樣即使考場出現失誤,心理平衡也會快一些。我讚成這樣的態度:“盡最大的努力,作最壞的準備。”

三、臨考心理的保健

臨考前的心理保健主要通過下麵三種方法來進行

1.目的療法

考試的目的正確與否,對能否獲得較佳精神狀態起著決定作用。如以“成敗在此一舉”的態度應考,心情一定緊張。平時較好的考生,就容易出現過度興奮,而向如前所說的第二種臨考心理類型發展;平時學習較差者,則會自暴自棄,消極悲觀,向第三種類型發展。

為了消除由於“目的”方麵的因素而引起的不良心理狀態,有一個“偏方”大家不妨試試:在考前盡量放鬆。把考試設想成“沒什麼了不起”的事,多想想“反正不是我一個人考不上”,“大不了明年再考”之類的寬心話。這樣想,可能使你鎮定自若、處變不驚,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

2.自知療法

要恰如其分地作出自我估計。一般說,信心是建立在平時的學習基礎上的。但這不等於學習好的考生就一定信心百倍,學習差的學生就一定沒有信心。在一定條件下,積極狀態和消極狀態會相互轉化。這裏有個正確估價自己的問題。往往有這種情形,一些考生平時學習較好,但是,他們卻低估了自己,考前總想著試題會如何難,結果陷入了過度興奮狀態;還有的考生,盲目樂觀,看起來他們的心理狀態是積極的,然而,一遇挫折,情緒就一落千丈,從積極變為消極。因此正確估價自己是很重要的。考生應該做到有自知之明,對自我評價恰到好處使自己經常處於自信而不自滿、自尊而不自負,自善而不自棄的良好心理狀態。這樣你就能從容應對考試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此外,每個考生都要根據自己的學業水平選報誌願,誌願填報合適與否、對自己能否樹立信心,關係很大。

3.環境療法

來自外界的壓力作用於考生的精神,是誘發不良心理狀態的重要原因。這裏談的外界主要是指學校、家庭、社會環境三個方麵。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不恰當的鼓勵、許願以及與此相反的冷漠、放任甚至威嚇等,都會在考生心理上造成反常刺激,使他們惶惶不可終日,或過度興奮,或消極抑製。有一位考生,因為怕達不到父母親規定的考分,竟然借故傷殘自己的右手,以逃避考試。還有的考生因為第一天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會辜負老師和家長對他的期望,結果精神更為緊張,考試成績一門不如一門。還有的學校壓任務,訂指標、甚至把分數作為指標分攤給考生,臨考前同學間竊竊私語,張惶失措,老師喋喋不休地千叮嚀,萬囑咐,人為地造成一種緊張、恐怖的氣氛。有些社會輿論熱衷於議論各校的升學率,以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的唯一標準,凡此種種,除了給考生造成心理壓力外,別無好處。

為了造成一個和諧、輕鬆的應考環境,在接近考期前,老師和家長應給考生製造一些輕鬆的氣氛,如帶考生郊遊、聽輕音樂、參加些體育活動,教育考生正確對待考試,督促考生休息,幫助他們科學地使用大腦等等。教師對考生集體應設法創造一種輕鬆愉快的集體氣氛,自己的一舉一動不要失去常態。家長和教師還要針對考生的個性特征,巧妙引導,讓他們進入積極的有抑製的興奮狀態,以保證考出最好成績。社會輿論對於考試的宣傳更應有正確的導向。考試不過是一種教育手段,一種挑選人才的方式,名落孫山者未必不能成才,金榜題名者未必都能幹出大事業。

四、臨考的生理保健

《山東教育》雜誌社召集了一些優秀教師,以“高考臨場應注意些什麼?”為題開了一個座談會,會上談到:1980年,濟南一中有個考生,本來基礎較好,但高考前一天還在“開夜車”,結果落了榜;該校另一位女生,學習與這個學生差不多,可她注意休息,臨考前兩天,幹脆什麼“提綱”、“考題”之類都不看了,思想放鬆、進入了良好的競技狀態,結果考出了好成績,被重點大學錄取。從這兩個對比明顯的例子,可以看出考前的生理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考前的生理保健之所以重要,是有科學依據的。臨考前不注意生理保健,會造成身體虛弱,大腦過度疲勞。就是複習得再好,也會因此而造成失誤,“暈場”現象就是由此造成的。有的同學片麵地認為“隻要抓緊時間苦戰,就能考出好成績。”於是,考前他們夜以繼日地複習功課,直到臨考前一天晚上還開夜車。由於睡眠不足,大腦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態,頭昏耳鳴,神經活動功能減退,興奮與抑製功能失調,保持知識聯係的神經聯係呈現某種保護性抑製的狀態。這樣,在審題過程中,課題的映像不能正確地形成。頭腦昏昏沉沉,題目時隱時現,題目的要求與貯備的知識不能形成很好的聯係,解答問題出現障礙。正如一個考生所說的:“想起了一點,下麵是什麼就想不起來了,再想想;一會兒連先前想起的這一點也忘了。”這顯然是大腦皮層處於半睡眠狀態帶來的影響。考試題目的刺激所引起的興奮,受到與睡眠相聯係的抑製過程的阻滯,很難向題目所需要的有關知識方麵擴散;或者是考生作了很大的努力,把興奮維持向所需要的方向發展,使有關知識得到呈現,然而與前麵回憶起的知識相聯係的興奮卻又被抑製過程所占領,重新出現遺忘,這種情況一出現,考試必然失敗。

那麼怎樣做好考前的生理保健呢?

1.確定好複習限度

讀了幾年初中、高中,學過了幾十本教材,又搞了很長的複習,大綱上的要求基本達到了,這就夠用了,應側重於鞏固記憶,切勿瞎費勁,無休止地把教材內容翻來覆去地啃。複習應有限度,在最後複習階段打疲勞戰、拚命戰、消耗戰,是過度的表現,有可能會得不償失。

2.短暫休整是必要的

與其把弦繃得更緊,不如在臨考前換換腦筋和情緒。一般考生的時間安排大都是平時鬆、考前緊,越接近考試越緊張,這種做法不對。恰恰相反,整個複習過程中的緊張程度,不應是一條上升的直線,而應是一條拋物線。臨考前,應來一個休整,時間一周左右,臨考前三天,應基本停止複習,大部時間養精蓄銳,以保持旺盛的精力。

3.采用科目交叉的複習方法

在複習過程中,要采用各門學科交叉複習的方法,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執政”,交替產生興奮灶。這樣不僅注意了用腦衛生,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勞逸結合,而且也可以大大提高複習效率。

4.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保持休息有規律

體育鍛煉,考試期越近越應加強。體育鍛煉和必要的睡眠不僅可能解除大腦疲勞,大範圍地改變大腦興奮灶區域,而且還能衝淡考前的焦躁心情,從而在精力和生理上為高考獲得最佳“競技狀態”準備條件。正確的方針是:該學就學,該玩就玩,該睡就睡,該吃就吃,勞逸結合,有條不紊。

5.注意飲食營養

複習緊張時期和臨考前,由於大腦神經細胞活動加劇,能量消耗很大,如果營養跟不上,在進入考場後很容易因低血糖而造成暈厥,所以在考前飲食上應盡可能加強營養,保持足夠的熱量。臨考前還要注意食品衛生,不吃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生病。

6.臨考前10天巧安排

怎樣安排考前十天的活動?

以高考前10天為例,筆者為你提供一個方案,作為參考。

6月27日——7月3日,每天上午複習,下午休息。晚上複習兩個小時。注意,這幾天的複習主要是強化重點知識的記憶,理解你認為把握不住的知識。不要再從頭至尾去搗騰所有知識。

7月4日——7月6日,以休息為主,每天晚上兩小時,早晨一小時用來回憶、強化一些重要概念、公式等,切忌不要再整天整天的複習。三天中最好有一天去郊遊或進行其他輕鬆愉快的活動。但6號那天不能玩得太瘋,晚上尤應保持充足的睡眠。

考前十天複習安排總的原則是要逐步減輕大腦的負擔,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所安排的一些複習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潤滑、啟動大腦機器,不讓它因為休息而產生太多的惰性,這樣,在考試時才能充分使大腦迅速進入工作狀態,高效率的發揮作用。

五、臨考心理調節 法

有人認為“考場的戰爭是一種長期的精神戰”,隻要能控製自我的情緒,避免神經過於緊張,最後必能贏得勝利。這裏介紹五種穩定考前心理和情緒的呼吸療法,使你能如願以償,考出好的成績。

1.能消除不安,承受失敗的新生呼吸法

①雙腳張開與肩同寬,兩腳拇趾用力,同時收縮骨盆。

②作“深且大”的腹部呼吸法,注意放鬆頸、肩、手臂的力量。

③用力吐氣後再深吸一口氣,將手掌打開,平舉到與肩同高的地方。

④手提到肩部時,用力握拳,保持呼吸狀態,將拳頭用力往後拉開,使胸部有擴張的感覺。

暫停呼吸的時間,開始以6秒為準,熟悉後可隨身體狀況延長至15秒左右。

⑤一邊吐氣,一邊將手沿水平方向伸開,直到與肩同高為止。

保持這種姿勢,從①至⑤重複作3次。

2.維護友情關係,解決孤獨的調和呼吸法

①挺直脊背,深坐椅中。

②用右手壓住右邊鼻孔,從左邊鼻孔呼吸4秒鍾。

③用右手的拇指和無名指同時將兩個鼻孔壓住,暫時停止呼吸16秒。

④放開右手拇指,緩慢吐氣8秒鍾,再由右邊鼻孔吸氣4秒鍾。完成後,立刻壓住鼻孔,再度停止呼吸16秒。

⑤放開左邊鼻孔,緩慢吐氣8秒鍾。

⑥重複①的姿勢,但這次要交換左右鼻孔的順序,依②——⑤的動作,重新再作一次。

以上的動作為一組,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各作兩組。隻要有恒心去做,相信不久你就可以除去頑固的意識,而和朋友快樂地相處。

3.克服焦慮情緒的笑的呼吸法

①肚臍下方3公分的位置,稱為“丹田”,將雙手放在丹田上,雙腳張開(稍比肩寬)站立,同時大量的吸氣,使空氣充滿胸腔。

②猶如大笑一般,大大地吐一口氣,同時腹部用力收縮,使身體微微前傾。

③恢複直立的狀態後,一麵吐氣,一麵後仰。

④配合前俯後仰的動作,重複②、③的動作一次。

⑤保持①的姿勢,一麵吐氣,一麵右傾,然後吸氣,回複原狀。左邊也將取相同的動作。在練習笑的呼吸法時,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放開心胸,盡情地做。

4.增強信心和自信呼吸法

①兩腳張開與肩同寬,挺頭,將全身的重心集中於丹田,然後實施腹部呼吸法。

②用力吸氣後,暫停呼吸3秒鍾。

③收縮腹部,吐氣5秒鍾。

④再度用力吸氣3秒鍾,然後暫停呼吸3秒鍾。

如此反複做三次。

完成以上的指導為一組,一天須作三組。

5.克姆巴克覺醒法

為了幫助你提高注意力和觀察力,你還要學會“克姆巴克覺醒法”:

①挺直脊背坐於椅中,臀部肌肉收縮,將全身的重心放在丹田上。

②吸氣時要將腹部鼓起,胸部擴大,肩部微微提起。

③輕閉朱嘴,保持姿勢不動,當放鬆肩部時,稍微吐氣,接著停止呼吸。初學者隻要能閉氣7秒即可,熟練以後,可逐漸增長到14~24秒。

④慢慢收縮腹部,將氣體吐出體外。

⑤重複以上動作5次為一組,時間約3分鍾,每天做三組。長久持續練習,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

六、臨考階段調整策略

遼寧省文科狀元孫嘉彌說:“高考的頭一天晚上我9點多就睡覺了,也沒有做夢。早晨起來狀態非常好,非常輕鬆。今年數學考試題很難,有一道數學難題離考試結束隻有十幾分鍾了,我還沒有想出來,但我並沒有慌張,安慰自己,已經答出那麼多,就算這道題做不出來也能得130分以上。正是在這種心態平和的情況下,我在離考試結束不到10分鍾的時候,終於想出了這道題的解法,得了143分。”

楊帆同學是天津市理科狀元,以686分(原始分)考取北京大學計算機係。他在介紹自己的應考經驗時說:“我在高考中超常發揮,比我平時的成績高出20多分,我想可能是因為沒有把高考看得太重,平時怎麼學就怎麼考。”

他們的話很有道理。積極放鬆的心態往往能使人的水平得到最好的發揮。緊張的情緒降低學習效率,消極的情緒影響考試成績,而積極、良好的情緒可以提高考試成績。

一般的情形下,離高考越近,考生的心理往往越緊張,因此在這段時間應該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此期間,考生的心態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1.興奮型,對高考的自信心強,表現出較為強烈的競爭意識,在內心深處往往有明確的競爭對手,或者有明確的競爭目標,鬥誌旺盛,感覺較好;2.平穩型,臨陣不慌,心情既不過分緊張也不過分放鬆,感覺和平時的大型考試沒有太大的區別,思想準備很充分,感覺心中有底;3.緊張型,感覺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弱,患得患失,焦慮不安;4.放鬆型,情緒鬆散低落,出現心理低潮,委靡不振,對考試悲觀失望。

導致考生在這段時間出現緊張情緒的直接原因有三個方麵:首先,來自於自身。例如,在臨近高考時大量做題會使自己感覺到問題越來越多,造成自我壓力過大,心理上不能承受,產生緊張。其次,來自於學校與老師。例如,感覺到老師和學校人為施加的高考氛圍過重;把某些模擬題不加分析地與高考掛鉤,一旦考得不好,就產生心理負擔。此外,對老師的經常表揚也會感到有壓力,害怕達不到某種程度會被別人恥笑。最後,來自於家庭。例如,許多同學會感覺父母對待自己的態度轉變太大,對這些變化有時感到不能接受,父母的笑臉越多,自己越怕辜負父母之心。如果家裏人總是強調對考試寄予什麼樣的期望,更會加重思想上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