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高考狀元的經驗之談(1 / 3)

《人間詞話》reference_book_ids\":[6951709747095538718,7146515473973136398,7146515474048617486,7225931131302972453,7234783546299124788,6992146127860534286,6959122722664238110,7267090247337380900]}],\"6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0,\"start_container_index\":6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3},\"quote_content\":\"《唐詩三百首》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1637321739,6959122730671148062,7267108884853034042,7255253493642955788,7152080951034530829,6838953725235563527,6988533058450230308,6983297361569123359,7220723699672943649]}],\"7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8,\"start_container_index\":7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4},\"quote_content\":\"《讀者》reference_book_ids\":[716060930316068765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一節 高考狀元談考前準備策略

一、備戰高考

說到備戰高考,我覺得應從兩方麵著手:一是心態;二是知識。

關於心態,我覺得要做到“四心”:專心、恒心、開心、放心。前兩個我就不細說了,至於開心就是要多往好的方麵想,比如你又多學了點兒知識,又掌握了一套做題方法,你還可以想考完試我就可以迎來一個最輕鬆的假期,還有多麼精彩的大學生活在等著我,想到這些難道你不開心嗎?至於放心,你要明白無論什麼時候開始努力都不算晚,都會有收獲的。有的考生可能會擔心自己考前失眠而影響第二天的考試,這你完全可以放心,高考三天我的總睡眠時間加起來不足10個小時,還不是一點事沒有!畢竟我們正當青春少年,少睡一會兒不會有多大影響。

說到知識,首先要全麵發展,對弱門功課或某門功課的弱項一定要花時間在平時的做題和考試中補救;其次要跟老師的複習進度走,別忘了,老師的經驗要比我們豐富得多;再次要注重課本和筆記,考前回歸課本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在最後這段時間裏,解題能力要想突飛猛進是比較困難的,而理清知識卻比較容易,理清了知識再做題就會好得多。

我認為合理地利用模擬題也很重要。要從那像小山一樣的模擬題裏抽出一部分題限定時間,認認真真地做,而其他的模擬題隻要挑一些重要的題型和自己拿不準的題來做就行。前者是為了增強“考感”,後者則是有針對性地提高。雖然高考題每年都在不斷求新,但不變的傳統題目仍然很多,所以多看看曆年的高考題,把這些題搞清楚至關重要。

關於高考我總結了四點經驗,不知對大家是否有幫助。

一是長題不難,縱觀曆年考題,這樣的例子多如牛毛;二是難題不後,最難的題一般在試卷中間一點的位置,最後一道題往往不是最難的題,所以考生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做;三是不必做完,考試重要的是把會做的題都做對,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做到哪兒算哪兒,高考時我數學題就沒做完,結果數學成績仍是全省第一,有選擇、填空的滿分撐著,做不完就做不完吧;四是作文,一定要寫真情實感,不必追求華麗的詞藻和結構的工整,表達感情是第一位的,就算寫議論文也不要大講空話,說自己想說的,隻要有“情”,得分一定不會低,當然不能跑題。

二、“高考前我過得很愉快”

黑龍江狀元鄭蓮說,自己在高考前過得非常愉快,沒有太大壓力。

“能考出這麼好的成績,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的心態非常好,沒有太大壓力。”她說,“高三時我不像別人那樣熬夜,我把能夠利用的時間調整得非常周到,按時睡覺不緊張,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考前幾天鄭蓮的老師也不再讓學生複習太多,特別不讓學生再接觸以前沒有複習到的那部分。“我認為這非常有道理,到臨考前,沒有人可以完整地的把所有東西都搞好,所以臨考的時候不要去想那些沒有複習的東西,否則隻會給自己帶來很大壓力。”她說。

鄭蓮的學校平常學習時間非常緊,高中安排的晚自習到22點,但是考試之前一周晚自習調整到了18點半,這樣晚上休息就比較充分。7月6日一下午鄭蓮都在看電視,晚上進行短暫複習後睡得很好。

在高三時,鄭蓮的父母從來不給她施加壓力,甚至有時母親會告訴她,不要搞得自己太緊張、太累,考不上第二年還能再考,鄭蓮認為這樣很好。如果考得不好的時候,很多人都來問這問那的,會感到壓力大增的。

三、跟自己說:“我實力很強”

張宇,2000年天津市高考文科第一名,畢業於天津市南開中學,現為北京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

“隻剩下最後不到1個月時間,學習狀況基本已定型。良好的心態就成為同檔次考生間比拚的法寶。”張宇總結了一套心理備戰經驗。

他概括說,6月~7月的心理準備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

一要充分估計自己在考試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難,準備好有效的應對措施。張宇解釋道,考場變幻莫測難以預料,像天氣偏熱、監考老師麵容嚴厲、遇到從未見過的試題等等,都有可能影響到考生的心情和狀態。在這1個月中,應該把能夠想見的“萬一”都預設出來,然後有意將自己置於此種情境之下,並設法謀求多種穩妥的解決方式。

二要放下一切思想包袱,切忌迷信、盲從。在這段最緊張最易心煩的日子裏,考生應更注重考試過程,想想如何發揮最佳水平,而“不要總去惦記考試結果,不要荒唐地臆造出失敗的假象”。某一次考試或自我評估成績不理想之後,考生千萬不可認為“是高考成績的預兆”,自此失去信心和拚搏的勇氣。

三要學會主動適度地進行“自我心理暗示”,即自我認同和自我鼓勵。張字介紹說,當時他就不時地告訴自己“實力很強”。“他人的讚揚或許還帶有些許奉承和虛假的意味,而潛意識的自我激勵肯定會事半功倍。”

張宇說,剛進校時,北大曾請一位心理專家對各地高考“狀元”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這些人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狀態略勝一籌。所以,他希望考生家長不要從語言和行動上“逼”孩子,不要有意無意地拿孩子同他人比較,而是應該主動幫助孩子緩解壓力,營造輕鬆的氛圍,並科學合理地搭配膳食。

談到最後一階段的複習,張宇提出了4點建議:一是6月中旬之後不必再做曆史試題,不必再進行籠統的記憶,隻需每天像翻看故事書似地閱讀就行;二是不必再練習數學難題,隻需適當地做一些普通試題,同時勤看勤練“錯題檔案”;三是不必一一過濾語文和英語的瑣碎知識點,隻需看看作文範文,梳理宏觀上的結構層次;四是多閱讀時事類新聞,把握社會動態、熱點,強化運用理論知識解釋時政的能力。“文科考試強調平時積累,考生應保證勻速前進的趨勢,切忌突擊猛攻”。

他還認為,從高考前的兩天起就可以停止複習,並建議考生觀看部分娛樂節 目以使心情放鬆。在考場上,要做到“穩定壓倒一切”,考生不必強求超水平發揮,隻需達到一貫的水準即可。另外,一定要保證容易、中等難度類試題的100%正確率,對於難度較大的試題不要死鑽牛角尖,“在關鍵時刻要懂得取舍”。

最後,張宇告訴所有考生,定要“保證每天至少20分鍾的體育鍛煉時間”,避免過度操心和疲勞。

四、天道酬勤——寫給即將出征的戰士

寫下這一題目,我的心竟分外平靜開來,豁然明白:那段奮鬥而充實的高三歲月已然成了曆史,自己已成了“過來人。”回顧往日的厲兵秣馬,不禁感觸頗多,我在2000年高考中獲得674分的成績,名列河北省第五名。不過,我所畢業的高中為省重點,已連續五年高考成績居全省第一,自己還是因未成為省狀元為校爭光而遺憾不已。希望自己對於學習,對於高考的一些心得體會,對各位即將出征上陣的戰士有所幫助,有所啟發。

高考的準備工作,我想不外乎心理準備、知識準備和外界環境準備。如果我們能夠提前做好,對付高考必是遊刃有餘了。

1.心理準備

從小到大,已有無數人問過我如何才能學習好。我認為,要想學好知識首先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人,做一個有正義感、負責任的人,你才能心胸開闊,不拘泥於物;才能處事從容,善於大局著想,大處落筆;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學會做人,在學生階段其實也很簡單。“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便足夠了。在自己盡力的情況下,去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要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中心,而是作為充分發揮作用的一部分來看待。有人就會問了,這與學習、與高考有什麼關係?關係是大大有的,除了前麵提到的促進心理成熟,即塑造你獨特的思想品質外,最明顯表現是,它可以為你創造一個溫馨、友愛、互助的外部環境,使你盡可能地減輕心理壓力,減少心理求得。

再來說高考。如何看待它呢?有的人終日抱怨:“都是高考惹的禍;搞得我們壓力這麼大,學業這麼緊”,於是乎,很可能就影響了學習。其實,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什麼也不想:管它是好是壞,管它最後成績怎樣,我隻管一步一步地走,一點一點地積累。等你驀然回首,才會真正明白這就是“無招勝有招”的至高境界。要是還覺得這樣做困難,我無妨告訴各位一句很具點撥性的話:我們不應抱怨高考,而要感激它,是高考給了我們一個鯉魚跳龍門的機會,也給了我們一個證實自身價值的機會。如果讓你選擇,你是會選現在比較殘酷卻還算公平的高考製度呢,還是會選那少數人得利的推薦製度呢?

世間沒有常勝將軍,因此,能否正確對待失敗與挫折對我們學生,尤其是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至為重要,我學習一直名列前茅,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衡中就是隻有一個能考上清華的,也就是我。可是在第一次模考中,我成績很不盡人意,在不斷地激勵與自我激勵下才重新振作起來。回頭再看,不禁一笑。一次模考算什麼。我們總是把不該看重的東西過於看重。其實,考試總是一帆風順並非什麼好事,它不太可能表示你沒有破綻,卻很可能是因為還未顯露或還未被你發現。一位作家說過,對苦難的一次承擔,就是自我精神的一次升華,失敗正是為我們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思考自己,反省自己的契機,不歡迎失敗卻絕不畏懼失敗,這就是我對各位的忠告。

要有吃苦、勤奮的精神。高三是很累,可又十分充實,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經曆高三的機會,我想我會答應的,辛苦這一年,下半輩子就輕鬆許多,而且,正如我文章 題目,“天道酬勤”,你的汗水不會白流,你的付出一定會得到收獲。成功是由IQ、EQ、MQ與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其中純腦力智商IQ隻占很小一部分。勤奮,能使不太聰明的人變得聰明,能使聰明的人更加聰明。記得我的一位同學,剛入校時是自費來的,在學習過程中,他特別會抓緊零散時間,靜的時候就做一些數理題目,嘈雜的環境中就作一些記憶性工作。他的成績在兩年之內躍居年級第八,這絕對是勤奮創造的奇跡。

2.知識準備

我是理科考生,所以隻談語、數、英、物、化五科。我要強調的是五科必須均衡發展,即絕不能存在某一科特別差,這對於以標準分計算的省市尤為重要,經過三年的高中學習及幾輪的係統總複習,我們在強項數理化上基本沒什麼差距,差就會差在相對薄弱的科目上,在動員會上,老師們反複向我強調的就是這點,比如物理,大家成績一般都是一百三四十分,根本拉不開,可語文有不到100分的,也有一百三四十分的(我今年高考語文就得了142的絕對高分)。

除了均衡發展以後,還需要一至二科的殺手鐧,即無論什麼情況下,什麼難度的題目,都能保證不低於一個保險分數,這樣你才能保證在一科的偶然失利下,總分不至於過低,這也就要求我們把精力用在全麵發展上,又要保證主力學科地位不動搖。

下麵來分散談一談各科目的學習,語文,是一個基礎性很強的學科,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語文取得的高分,卻是走了一個小小的捷徑,即放棄一些長篇著作,多去瀏覽一下報刊文摘,碰到好的文章 或句子就摘抄或識記下來,你的語文就一定會取得一個明顯的進步,數學、物理,我的做法是在第一輪全麵複習時就列出各章 的提綱,並附上一些常見結論或常用技巧,這樣,你在考試前的一兩天瀏覽一下,就相當於又全麵複習了一遍課本;英語,是一個反複記憶的過程,無論你第一遍記得多麼熟,如果不去反複的話,根據等賓浩斯記憶曲線,過不了多久就一點兒也記不得了。所以,英語是一個反複記憶的過程;化學,可以說是理科中的文科,既需理解,又強調記憶,如果大家有機會親自動手做做實驗,那麼對化學的理解一定會加深不少。

3外界環境準備

如果說心理是基礎,知識是建築,那麼環境就是裝飾了,前麵準備做好了,這項即使差一點,也可以泰然處之。不過,創造一個寬鬆有序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及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不要整日把高考放在嘴邊,不要整日強調高考的殘酷性,不要整日逼著孩子學習,不要整日抱怨自己無能,抬頭,天其實很藍。

此外還有一些技巧性,如怎樣合理安排時間,準備改錯本,勤寫日記剖析自己,限於篇幅,不再贅述,大家可根據個人情況試行,最後,祝願所有考生都能盡心盡力,無悔自我,出戰告捷!

第二節 高考狀元談複習迎考

一、考入北大的體會

作為千萬名考生中的一名幸運兒,我終於如願以償地考入了北京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然而在品嚐了成功的喜悅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看這段緊張的學習和生活,心裏有許多感觸。從中我也發現了許多值得自己總結的經驗。我想這不僅於我而且於那些麵臨高考和將會麵臨高考的中學生們有所啟發,也希望我的心得體會能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和應試有所幫助。

人們常說高考是對一個人十二年學習的一次大檢閱,這一點兒也不誇張。高考所涉及的內容範圍廣,程度深,難度大。因而要想在考式中取得好成績,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不行的。有了好方法,學起來會事半功倍。在這方麵我有四點體會:

1.要充分利用起課堂時間,注意聽老師的分析講解,這在高三複習期間尤為重要。有些學文科的同學有這樣一個錯誤觀點,認為老師講的沒用,隻要自己多背就行了,所以上課時不聽講,甚至逃課回家複習。我覺得這並不可取。就我自己來說,跟著老師的步驟進行複習可以使自己的複習思路清晰,複習起來有條理,有中心。同時跟著老師的引導進行思考記憶,效率高,印象深刻,這樣就可以節 約出大量時間。我體會最深-的是曆史課的複習。曆史課老師帶著我們將古今中外曆史線索貫穿起來,這樣我在課下複習時就能根據線索進行複習,將史實對比記憶,或將一個曆史事件和與之相關的其它史實聯係記憶。這樣對知識的印象就十分深刻,而且可以由此及彼。所以說,在課堂聽講一定要認真仔細,思路靈活,尤其是對老師所講的那些關鍵性的話語更是不能放過。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可緊跟老師的思路做好筆記,也可以不做筆記,將老師所講內容全部當堂理解。

2.注意知識自身的體係,從整體結構上把握所學知識。每一門科學都有自己嚴謹的知識體係,如果能從整體上進行把握,複習起來就很清楚明白。在政治複習中,老師就帶著我們將高中內容總結成三個知識結構表: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比如政治常識部分我們就將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對比列表。對比項目有:國體、政體、國家職能、國家機構、民主、政黨、對外政策等,將各項內容一一列表示出,同時還注意各個項目之間的內在聯係。這樣一個複雜的關係就清晰地表示出來了。利用這個圖表,既可以在一種製度內部研究各項目之間的關係,也可將兩種製度進行對比。這樣將紛雜的知識進行係統化是一種很有效的複習方法。它可以避免機械的記憶,從而使知識的掌握更靈活,更便於應用。

3.注意解題的技巧。誰都知道做題時要又快又準,這就要求解題的方法既要對路又要巧妙。要想對路,就需準確地判斷出題型,因而我們在平時的練習中要特別注意類型題。掌握了這些類型題便可在考試中迅速判斷出試題的類型,從而“對症下藥”。要想巧妙,就需從若幹種解法中選擇最簡便、快捷的一種進行解題。比如下麵這道數學題:求sinχ=lgχ有幾個根?有些同學一拿到這道題不加思索就去解方程。這大可不必。因為題目中隻問有幾個根?並沒有問根是什麼?對這種類型的題通常可以采用畫圖法,即可明顯看出是3個根。(圖略)

我舉上麵這道簡單例題旨在說明選擇解題方法的重要性。經過這多年學習,我認為數學許多題型都是技巧性的;高考選擇題所占比重較大,技巧方麵的考察尤為突出,選擇題既要求正確,也要求速度。像上麵這道題如果用解方程來做恐怕所費時間太多,如果是考試,不免會影響下麵其它題的解答。

數學題要求技巧與方法,其它科目也是如此。就拿曆史來說,它的許多題目往往是對考生各方麵能力的綜合考查,答題一定要全麵、仔細,理清線索。不要一拿到題就開始敘述曆史史實,應該首先分析一下這道題問的是什麼,應該從哪幾個方麵答,把握好整體結構,再往裏麵補充內容。這樣答題既清楚又更全麵,所以我認為不論做什麼題都應講求技巧與方法。

4.能否處理好自己的強項與弱項的關係也是影響高考成績的原因之一。固然高考是對考生每門功課的綜合性考查,但是由於某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有些同學幾門功課成績不平均,有些功課比較好,有些功課相對來說差一些,這就需要在高三複習中處理好強弱項之間的關係: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之內:使弱項成績盡量提高,同時使自己的強項更強,以彌補弱項之不足。就我來說,語文是我的弱項,外語相對來說強一些。為了使自己的外語能夠給自己提分,我花了較多的時間,而語文我基本上是跟著老師的步伐走,盡量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提高。因為我很清楚,語文涉及知識麵廣,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並非短時間內所能趕上的。即使我將絕大部分時間花在語文複習上,也不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反而會影響自己其它幾門功課的複習。所以我認為在自己的弱項並不是短時期所能趕上的,就不要把絕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上麵,隻要不放棄,使它盡量提高就可以了。當然這隻是我對強弱項處理上的一點兒意見。不過這也要因人而異,每位同學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處理強弱項的關係,以便使時間配置達到最優化。

想要在考試中發揮出最佳水平,除了注意培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外,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我看來,高考不僅是對每個人知識、能力方麵的考察,也是對每位應試者心理素質的考查。能否在考前經受住各種壓力,調節 好自己的情緒,對高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高三複習過程中一般都要進行強化訓練,進行模擬測試。由於模擬考試成績的不理想,以致於一些同學心理壓力過大,無法承受這種壓力。在後來的複習中往往分散精力,總是在想自己怎麼考得這麼差!萬一高考也考成這樣怎麼辦?考不上大學怎麼辦?……諸如此類的問題總是讓自己精力不夠集中,無法進行正常有序的複習。凡是經曆過高考的同學都會深有這番體會。這種擔心完全是不必要的,因為一次考試並不能說明什麼;模擬考試之後你所要做的不是問自己以後考成這樣怎麼辦?不要去計較自己得了多少分,而應該拿著試卷分析一下自己錯在哪裏?怎麼會出錯?虛心地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一下,弄清楚每一個出錯的地方,以避免下次會發生同樣的錯誤。如果這樣堅持下去,幾次模擬考試下來肯定會收益不小。

要提醒各位同學的是,在複習階段一定要有序,安排好自己的學習計劃,以免考前手忙腳亂。複習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按照自己的速度進行複習。不要去問別人複習了多少,看書看了幾遍。這樣不免會使自己的心理壓力增大,總想著別人為什麼會複習的那麼快,而自己的進程卻這麼慢。這都是不必要的心理幹擾。隻要你能夠保證自己在考前按計劃複習完就可以了。

除了以上幾個方麵,還應注意做到勞逸結合。我盡量充分利用白天的時間,晚上早點兒休息調節 好自己的睡眠,以便使自己大腦興奮期和高考時間合拍。這也是我高考取得好成績的因素之一。我還每天抽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運動,如踢毽、跳繩、打羽毛球等。這樣既提高身體素質,又可以減輕大腦疲勞,同時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至於飲食方麵,也應該有一定的規律,有些同學由於時間匆忙,不吃早餐,這樣不利於一天的學習。在高三時,我就非常注意飲食的規律性,堅持吃早餐。

以上這些是我在高三複習中積累的一點經驗,僅供各位同學借鑒。最後,我祝各位應試同學都能在高考中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考入自己理想的學校。

二、寶劍鋒從磨礪出

今年高考,我獲得了廣西文科考生綜合分第一名。很多人問我是靠什麼取得好成績的。我想,這首先離不開學校老師的辛勤培養和家庭的支持。就我個人方麵而言,則是多年努力和正常發揮水平的結果。常言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應試技巧固然需要,但關鍵還是靠平時的磨煉和積累。我的心得主要有:

1.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萬丈高樓從地起,紮實的基礎是進一步提高能力、取得好成績的前提。我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麵打好基礎的:

一是認真預習和聽課,通過預習可以“有的放矢”地去聽課,而認真聽課則是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抓好這一方麵,才能使自己對知識初步形成正確的理解。

二是加強練習。這是知識轉化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隻有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才能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從而熟練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開始不能好高鶩遠,先從最基本的題做起,待比較熟練後再由淺入深,根據大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和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做題過程中還要注意比較和分析,才能提高成績。

三是仔細分析錯誤,避免重犯。對於做練習或者各種測驗中出現的一些錯誤,不能隻簡單更正一下就完了,而要認真地加以分析,找出造成錯誤的症結所在。這些症結正暴露了我們掌握得不夠好的某些薄弱環節 ,因而要及時地查缺補漏。我習慣於每次都把它們記下來,到下一次考試前翻出來看看以避免重犯,這樣就能夠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

四是善於歸納和總結。這是使知識條理化、網絡化和立體化的關鍵一環。有時這項工作已由老師代勞,但要變成自己的東西,更多地還是要親自去反複實踐。平時,遇到一些重要問題或獨特的解題方法,我總是隨手記在筆記本上,隨後加以整理。對哪一條原理可以說明哪一領域的政治、曆史事件,哪一種解題思路可適用於哪一類數學題目,以及哪一些知識點能夠解決哪幾類語文或英語問題,都作了必要的歸納和總結。因而,對知識的掌握更為牢固,考試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2.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

當今考試改革的方向側重於對能力的考查,是死記硬背應付不了的。隻有具備良好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而要培養這些能力,主要是靠吸收老師的思維成果和運用邏輯思維進行獨立思考。

高中階段,老師講課的內容都相當豐富,並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他們所講的很多東西,都是多年教學實踐的心血所得,是課本上找不到的,對培養我們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具有很大幫助。所以我在課堂上總是緊跟老師的思路,集中注意力聽取他們一些獨特的見解,掌握他們的思維方式及其認識規律,並認真作好筆記。正所謂“集腋成裘”,將這些有價值的東西彙集起來,就是一筆財富,可以使自己免於事事從頭摸起,從而較好地增強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的另一個途徑,就是經常自己運用邏輯思維進行獨立思考,使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如在課堂上提問時,不管是否提問到我,我都先認真進行思考,然後將老師的講解與自己的思路加以對比分析,以尋找問題的關鍵。又如數學課上作練習時,我牢記數學老師給我們傳授的經驗,注意逆向思維的訓練,力圖尋找出最簡捷的解題方法,常有驚喜的發現。這樣;既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到了課餘,我還用邏輯思維去解決課堂上沒有涉及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課文時,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邏輯學中假言判斷和選言判斷的知識,使我對邏輯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借來一些書了解邏輯學中對概念、判斷和推理的分類,並試著以此分析其他一些課文的論證思路,從而使自己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3.努力提高表達能力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特別對於文科學生更是如此。努力提高這種能力,不僅對於曆史、政治等科目至為重要,而且對準確、清晰、簡潔地表達數學邏輯關係,提高解題速度也很有幫助。平時我主要是通過多讀、多練、多想這三種方法來提高表達能力的。

多讀,就是廣泛地閱讀各類文章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通過閱讀仔細體會作者的語言特色,努力吸取其優點為己所用。比如“魯迅雜文”就是我最愛讀的書,常常反複地看某一篇文章 ,某一個段落,為作者幽默而又犀利、簡潔明快而又一針見血的議論叫好。所以在自己的行文中也努力學習魯迅的這種風格,力求以最簡短的語句說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