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客戶比較粗野的時候,你使用語言、語調同步技巧就有可能成交。語言、語調同步技巧,可以幫助你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
努力促進溝通的互動
在與客戶初次洽談時為了給以後的成功銷售打好基礎,首先就是要了解客戶的觀點,也就是你要主動與客戶互動。隻有了解了客戶的想法,你才會了解他的需求和動機,你訂立的所有銷售策略才會有效。
雖然每個銷售員都知道溝通在銷售過程中的重要性,但很遺憾的是,盡管有了這種意識,卻往往由於單純地將“溝通”理解成了“說”這樣一種習慣性思維,而使自己陷入誤區。
其實關鍵的問題就在於:你說的這些話,客戶是否能夠全部接受?他是否對你所說的意思完全明白?你說的這些能否激起他的購買欲?你說的這些真的就是客戶想知道的嗎?……
阿甘死後升入天堂,在天堂門口他遇到了聖徒彼得。
彼得對他說:“很高興見到你,阿甘。我們已經聽了很多對你讚美的話,但是我仍然不得不告訴你,這裏已經人滿為患,因此每一個想升入天堂的人都得接受一個測驗,隻有通過的人才可以進入。”
阿甘欣然接受了,還幽默地說希望不要出太難的題,因為他覺得人生的考驗已經足夠艱難了。
彼得微笑著點點頭告訴他隻有三個問題,而且一點兒也不難。一周中哪幾天是以字母“T”開頭的?一年中有多少秒?上帝的名字叫什麼?
阿甘帶著這三個問題離開了。
第二天,他帶著彼得提的三個問題的答案又來到了天堂門口。
彼得向他揮了揮手,並希望他能多考慮一下再回答。阿甘堅定地拒絕了,說道:“你的第一個問題太簡單了,答案就是今天和明天。”
彼得聽了很驚訝,喊道:“阿甘,這可不是我意料中的答案。不過,你言之有理,我想可能是我沒有把問題說清楚的緣故吧,不過我同意你的答案是正確的,那麼,下一個問題呢?一年中有多少秒?”
“這個有點難,”阿甘坦白地說:“我想了很久,覺得答案應該是‘12’。”
這時彼得已經驚得目瞪口呆了:“天哪!‘12’?你怎麼能說一年隻有12秒呢?”
阿甘說道:“是的,確實是‘12’,分別是1月2日、2月2日、3月2日……”(英文中,“秒”與“第二”都寫為secoud)
“好了,好了,”彼得打斷阿甘:“我想我已經明白你是怎麼想的了,我承認這個答案確實出乎我的意料。不過還是算你答對了。那麼最後一個問題呢?你能說出來上帝的名字嗎?”
“安迪!”阿甘點點頭,肯定地答道:“沒錯,上帝的名字就是叫安迪。”
彼得又不解了:“你怎麼知道的呢?”
“你聽過我們在教堂裏唱的那支歌:‘安迪與我散步,與我談話。’”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總會有很多的想法是與你原來想的不同。同樣的事情,你跟對方的想法都不是錯的,隻是你們看待的角度不同,你們的角色不同。很多你設想的問題,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當我們向客戶介紹和推薦產品時,我們是不是也考慮了這些呢?作為一個銷售員,不管采取什麼樣的方式和方法去與客戶接觸,最終的目的還要讓客戶接受並購買產品。你所關注的應該是客戶本身的需求和問題是什麼樣的,而不是去告訴對方我的產品是什麼樣的。要與客戶對話。
在一部叫《雙雄》的港片中,黎明扮演的催眠大師說過這麼一段話:要想催眠一個人,就必須找出對方心中最隱秘的地方。就像是從傷口流出鮮血,當鮮血流出的同時,血紅蛋白、血小板也會湧出來,自動地止住傷口中讓鮮血不再流出。
也就是說,銷售人員要想使客戶接受,就必須找出對方真正的需要。
對話的重點是提問和反問。與客戶溝通和交流時重要的是互動。那麼怎麼來實現互動呢?其實就是要在交流的過程中,把重點放在“提問”和“反問”上。
銷售過程中的交流,其實就是一個銷售人員與客戶之間關於產品和服務的現場交流會。
我們在電視裏麵看過新聞發布會什麼的,發布的一方就比喻成“銷售方”,那麼記者也可以算代表“客戶”,發言人就是“銷售員”。客戶對於他們想知道的事情向銷售員提出疑問,而銷售方為了排除疑問達到成交的目的,就要回答客戶提出的疑問。銷售方也可以在之前準備一些假設的提問,但是很可能這些問題並不是客戶們真正想知道的,這就需要銷售方的新聞發言人對整個事情了解得非常透徹,才能細致地回答。
事實上,拒絕是客戶的慣性。我們要想達成交易,就要積極主動地找出對方拒絕你的理由,以便有針對性地打消他們的顧慮,激發他們的購買欲。而拒絕的理由絕不是客戶會主動說出來的,因此,應用良好的語言技巧,以提問和反問的方法便是最行之有效的。
提問和反問就能得到你要的答案。
人,隻有對不感興趣的事情才會淡然。隻要對某一事務產生興趣,他們就會有很多的問題,並且對其越發地感興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疑問。也就是說,當客戶對你提出問題時,說明他們已經對你的產品產生了興趣,他是想更進一步地了解。而銷售的全過程也應該正是一個發現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但是有很多的銷售人員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並不知道怎麼去解決,變得手足無措,他們認為客戶肯定有意刁難,根本無心購買,就主動放棄了。
對於這種情況,有著多年銷售日用洗滌用品經驗的王武平卻沒有任何退卻。
某日,王武平敲開了一棟居民樓的一戶人家之後,開門的是位肥胖的中年婦女,她一臉冷漠地掃了他一眼,便問道:“你找誰?有事兒嗎?”當她得知王武平的來意後,冷冰冰地說了一句:“我們不需要。”
“是嗎?那麼實在是不好意思打攪您了,不過,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問您:‘您為什麼在我一開口,還沒有等我說出我要對你說的話,就一口拒絕了呢?能告訴我原因嗎?’”伍平麵帶微笑地說。
這時,這位中年婦女咬著牙憤憤地說:“什麼原因?你們這些上門搞推銷的,都是騙子。聽你們說得天花亂墜的,雖然東西便宜,買回來全都不能用,一堆垃圾。”
王武平順著對方的話回答,並且發現了真正的問題所在,他用委婉的方式使對方跟他繼續溝通下去,並最終消除了對方心中的不滿,接受了他的產品。
因此,在溝通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對話,是互動。
銷售過程中有些話不能說
“禍從口出”,在推銷過程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無意之中的一句話往往會毀了一筆業務。因此,推銷員在與客戶交談中應注意避免一些不該說的話。
如推銷員不應向客戶問:“我能幫你的忙嗎?”因為這給客戶提供了一個說“不”的機會。
推銷員不能說出讓客戶產生逆反心理的話。如:“這款型號的抽油煙機已經夠您用了?”“您不必如此挑剔,挑來挑去挑花眼,我們這兒的產品都是名牌。”這些話都很容易使客戶產生反感。
有人曾將推銷員不該說的話做了個具體分類。大體上,推銷員應當避免以下幾種話語。
1.批評性的話語
許多推銷員,尤其是業務新人,講話不經過大腦,脫口而出傷了別人,自己還不覺得。常見的例子,推銷員見了客戶第一句話便說,“你這張名片真老土!”“真累啊,活著不如死了值錢!”雖然是無心去批評指責,隻是想有一個開場白,而在客戶聽起來,感覺就不太舒服了。
人們常說,“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也就是說,人人都希望得到對方的肯定,人人都喜歡聽好話。推銷人員從事推銷,每天都是與人打交道,應多說讚美性話語,但也要注意適量,否則,讓人有種虛偽造作、缺乏真誠之感。
2.主觀性的議題
在商言商,與推銷沒有什麼關係的話題,最好就不要去議論,比如政治、宗教等涉及主觀意識的內容,無論你說的是對是錯,對於推銷都沒有什麼實質意義。
有一些新人,涉足推銷行業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在與客戶的交往過程中,無法主控客戶的話題,往往是跟隨客戶一起去議論一些主觀性的議題,最後難免雙方意見產生分歧。有經驗的老推銷員,在處理這類主觀性的議題時,起先會隨著客戶的觀點,一起展開一些議論,但爭論中他們會適時地將話題引向推銷的產品上來。
3.專業性術語
比如有個保險行業的新人,一上陣就一股腦兒地向客戶炫耀自己是保險業的專家,電話中向客戶講了一大堆專業術語,客戶聽了都感到壓力很大。當與客戶見麵後,他又接二連三地大力發揮自己的專業,讓客戶如墜五裏雲霧中,反感心理油然而生,從而誤了促成銷售的商機。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覺,隻有把這些術語用簡單的話語來進行轉換,讓人聽後明明白白,才能有效達到溝通目的,產品銷售才會沒有阻礙。因此,應盡量避免專業性術語的出現,即使不可避免,也要向客戶解釋明白。
4.誇大不實之詞
不要誇大產品的功能!客戶在日後使用產品時,終究會清楚你所說的話是真是假。不能因為要達到一時的推銷業績,你就誇大產品的功能和價值,這勢必會埋下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糾紛產生,後果將不堪設想。
任何一個產品,都有好的一麵和不足的一麵。作為推銷員理應站在客觀的角度,清晰地與客戶分析產品的優與劣,幫助客戶“貨比三家”,唯有知己知彼、熟知市場狀況,才能讓客戶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產品。提醒推銷人員,任何的欺騙和誇大其詞的謊言都是推銷的天敵,它會使你的事業無法長久。
5.貶低對手的語言
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麵,同業的推銷人員用帶有攻擊性色彩的話語,攻擊競爭對手,甚至有的人把對方說得一錢不值,致使整個行業的形象在人心目中一落千丈。
多數推銷員在說出這些攻擊性話語時,缺乏理性思考,殊不知這些攻擊性詞句會造成準客戶的反感,因為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與你站在同一個角度,你表現得太過於主觀,反而會適得其反。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不講商業道德的行為將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
6.隱私問題
與客戶打交道,主要是要把握對方的需求,而不是一張口就大談特談隱私問題,這也是推銷員常犯的一個錯誤。試問你推心置腹地把你的婚姻、財務等情況和盤托出,就能使你的推銷產生實質性的進展嗎?
7.質疑性的語氣
在推銷過程中,你很擔心準客戶聽不懂你所說的一切,而不斷地質問:“你懂嗎?”“你知道嗎?”“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從銷售心理學來講,一直質疑客戶的理解力,客戶會產生不滿感,這種方式往往讓客戶感覺得不到起碼的尊重,逆反心理也會隨之產生,所以說這是推銷中的一大忌。
如果你實在擔心準客戶在你很詳細的講解中還不太明白,你可以用試探的口吻了解對方,“有沒有需要我再詳細說明的地方?”也許這樣會容易讓人接受。在此,給推銷員一個忠告:客戶往往比我們聰明,不要用我們的盲點去隨意取代他們的優點。
8.枯燥的話題
在銷售中有些枯燥性的話題,但你不得不講解給客戶聽,因此就要講得簡單一些,這樣,客戶聽了才不會產生倦意,你才能達到推銷目的。如果有些相當重要的話語,要跟客戶講清楚,不要拚命去硬塞給他們。在講解的過程中,不如換一種角度,找一些他們愛聽的小故事、小笑話來刺激一下,然後再回到正題上來,也許這樣的效果會更佳。
9.注意避諱
每個人都希望與有涵養、有層次的人在一起。同樣,在推銷過程中,不雅之言對推銷活動,必將帶來負麵影響。諸如,推銷壽險時,你最好回避“死亡”、“沒命了”、“完蛋了”,諸如此類的辭藻。有經驗的推銷員,往往在處理這些不雅之言時,都會委婉地說“喪失生命”、“出門不再回來”等。隻有你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才會成功在望!
“禍從口出”,在推銷過程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無意之中的一句話往往會毀了一筆業務。因此,推銷員在與客戶交談中應注意避免一些不該說的話。
順著顧客的思路進行說服
眼看即將成交,但是顧客對價錢還是有些異議,這個時候與顧客的交談非常重要,如果言談不得體,可能會讓即將成功的交易泡湯。如果能摸透顧客的心思,可能很快就能促成交易。
“你覺得多少錢合適?”這很顯然是店員自己主動進入討價還價階段,讓顧客掌握主動,自己處於被動地位。
“這就貴了?還有更貴的呢!”這樣的話無疑是暗示顧客見識少,這麼點錢就覺得貴,有點瞧不起顧客的意思,傷害顧客的自尊心。
“好東西的價格肯定高啊。”這是反駁顧客的說法,這樣的說法很不可取,會讓顧客覺得沒麵子。
如果經過觀察判斷,覺得顧客購買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在價格上他還想得到些優惠。這個時候一定要有耐心,穩住自己,分析一下顧客的心理。
已經看出顧客有購買的欲望了,但是還是說貴的話,最大的可能是說貴隻是借口,顧客想以此要求店員給予降價或獲得其他利益。這個時候店員應該順著顧客的思路進行說服,說服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采用構圖講解法說服
顧客:“能不能再便宜一點啊?”
店員:“先生,您真是太有眼光了,這雙運動鞋不但款式新潮時尚,而且麵料和做工更是一流!目前這個價格已經在原價的基礎上打了8折,對於這麼好的運動鞋來說,絕對是物超所值的!您想象一下,當您穿著這樣瀟灑的運動鞋出現在女朋友麵前時,您將在她心目中留下多麼美好的印象啊!您說是吧?”
2.采用時間細分法說服
顧客:“我沒必要買這麼貴的啊!”
店員:“您可不能這麼說,好東西是人人都需要的!常言道‘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像您這樣的年輕才俊不配這種時尚的裝飾怎麼行呢?這套裝飾品雖然有點貴,但它質量上乘,一看就知道品位不凡,而且用個十年八年肯定沒有問題,這樣算下來每年就一百多塊錢,與在外麵吃一頓快餐差不多!您還覺得貴嗎?”
3.采用比較法說服
顧客:“我覺得還是有點貴。”
店員:“其實真的不貴了,我們來做個比較,您也知道市場上牌子的多少錢吧,這個產品比牌子便宜多啦!您看質量還比牌子的好。我這不是在貶低牌子,抬高我們自己的商品,我隻是在說事實。”
4.采用拆散法說服
顧客:“我覺得還有點貴。”
店員:“真的是不貴了,您看這個顯示器給您算……(價格),這個主板給您算……(價格),這個硬盤才給您算……(價格),您再看……(其他電腦組件的價格),而這對音箱又是免費贈送給您的,每一組件給您的都不貴,合起來就更加便宜了。”
5.采用讚美法說服
顧客:“我覺得還是有點貴。”
店員:“先生,一看您,就知道平時很注重生活品位的,不會舍不得買這種產品。如果這次買了我們的商品,覺得非常不錯的話,歡迎您下次再來光顧啊!”
總之,要傳遞給顧客這樣的信息,這麼好的商品才賣這個價格已經很實惠了,然後強調商品的優點及能夠帶給顧客的利益,讓顧客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對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