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上,賊兵對水戰一事非常無能。他們所乘用的民船,每放一炮就全身震破,掠來的水手都不願意在賊兵那裏久住。命征來的百姓勉強打槳,勉強扶舵,都不是他們平素所練習的。兩次獲得我們的船,獲得我們的炮,都是我方士兵先上岸,情願把船炮丟棄給他們,因此大敗。假如我們的士兵顧惜船隻,不將船炮送給他們,他們斷然不能來追擊我們。這是多次打仗、眾士兵所親眼見到而且熟知的。他們得到我軍的戰船洋炮,並不用在水戰上,而是把洋炮搬到岸上紮營,而把戰船或鑿沉江中,要麼焚燒逃跑,也沒有當戰船使用。隻是賊兵中有擅長打仗的,乘一百多條漁劃子,每次打仗四出圍繞,讓人眼花繚亂、膽戰心驚。這次我也置辦了一百二十條小漁劃子,在水中行走如飛,以後我軍再遇見賊軍小劃子,也許就不用驚慌了。
橫州捐項到底怎麼樣了?順便可打聽一下。永豐大布厚實而不貴,我計劃置辦好帳房五百架,又寬又大結實,以此作為軍士們寒冷天使用。澄弟如能辦理這件事,希望與堯階仔細商量,就在本縣捐款內支取使用。其他事情不一一敘說。希望敬稟父親大人、叔父大人,軍務繁忙,來不及用楷書書寫。
各位子侄對“勤敬”二字是不是有長進了?如全都與這二字相反,那麼家道沒有不敗落的;假如個個都勤勞而恭敬,家道沒有不振興的,不論亂世與治世都是這樣。各位弟弟必須時時留心,為子侄們做出榜樣。另外,凡是我多次所寄的奏折、諭旨,家中必須好好收藏,不可丟失了。或者製作一個盒子來收藏,謹慎地收藏起來。
鹹豐四年閏七月十四日(1854年9月6日)
【精華點評】
六月,船廠修造戰船完工。廣東總兵陳輝龍到長沙添造淺水拖罟二號。李孟群災廣西招募的千餘名水兵來到長沙與曾國藩新招募的水兵一起日夜操練,以期繳剿。七月初一,收複了嶽州。七月廿八日,湘軍由陸路進攻太平軍,廿九日,水軍與敵人大戰,太平軍潰不成軍。閏七月初三,水陸兩軍四獲勝仗。攻破敵營十三座,滅敵二千餘人。李孟群、楊載福等率水師火燒敵船,乘勝攻擊,盡平沿江兩岸賊壘,窮追二百多裏至嘉魚縣境。曾國藩督水軍出江,進駐螺山。閏七月初九,馳奏水陸兩軍大勝,水陸屢捷,乘勢掃蕩,賊壘悉平,難民焚香跪道以迎。曾國藩對軍隊約束嚴明,秋毫不犯,撫恤瘡痍。
【經典格言】
大抵賊於水戰一事,極為無能。若使我兵勇自顧其船,不將船炮送他,渠亦斷不能攏來追我。
治軍以能戰為第一義
(1858年5月21日與九弟曾國荃書)
【家書】
沅甫九弟左右:
四月初五日得一等歸,接弟信,得悉一切。
兄回憶往事,時形悔艾,想六弟必備述之。弟所勸譬之語,深中機要,“素位而行”一章,比亦常以自警。隻以陰分素虧,血不養肝,即一無所思,已覺心慌腸空,如極餓思食之狀,再加以憧擾之思,益覺心無主宰,怔悸不安。
今年有得意之事兩端:一則弟在吉安聲名極好,兩省大府及各營員弁、江省紳民,交口稱頌,不絕於吾之耳;各處寄弟書,及弟與各處稟牘信緘,俱詳實妥善,犁然有當,不絕於吾之目。一則家中所請鄧、葛二師,品學俱優,勤嚴並著。鄧師終日端坐,有威可畏,文有根柢,又曲合時趨,講書極明正義,而又易於聽受。葛師誌趣方正,學規謹嚴,小兒等畏之如神明,而代管瑣事亦甚妥協。此二者,皆餘所深慰,雖愁悶之際,足以自寬解者也。第聲聞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兄昔在京中頗著清望,近在軍營,亦獲虛譽。善始者不必善終,行百裏者半九十裏,譽望一損,遠近滋疑。弟目下義名望正隆,務宜力持不懈,有始有卒。
治軍之道,總以能戰為第一義,倘圍攻半歲,一旦被賊衝突,不克抵禦,或致小挫,則令望隳於一朝。故探驪之法,以善戰為得珠,能愛民為第二義,能和協上下官紳為第三義,願吾弟兢兢業業,日慎一日,到底不懈,則不特為兄補救前非,亦可為吾父增光於泉壤矣。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爾摧沮。此次軍務,如楊、彭、二李、次青輩,皆係磨煉出來,即潤翁、羅翁亦大有長進幾於一日千裏。獨餘素有微抱,此次殊乏長進。弟當趁此增番識見,力求長進也。
求人自輔,時時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難,往時在餘幕府者,餘亦平等相看,不甚欽敬。洎今思之,何可多得?弟當常以求才為急,其鳦冗者,雖至親密友,不宜久留,恐賢者不願共事一方也。
澄侯弟初九日晉縣,係劉月槎、朱堯階等約去清算往年公賬。璞山先生近日小疾,服黃芪兩餘,尚未痊愈,請甲五在曾家坳幫同背書。如再數日不愈,擬令科四來從鄭先生讀,科六則仍從甲五讀;若漸愈,則不必耳。紀澤近亦小疾,初八日兩人皆停課未作。紀澤出疹,咳嗽亦難遽期全瘳。餘自四月來,眠興較好,近讀杜佑《通典》,每日二卷,薄者三卷。惟目力極劣,餘尚足支持。四宅大小眷口平安。定三舅爹三月十六來,四月初六歸去,在新宅住四天,餘住老宅。王福初十赴吉安,另有信,茲不詳。
再,弟前請兄與季高通信,茲寫一信,弟試觀之尚可用否?可用則便中寄省,不可用則下次再寫寄可也。
迪庵囑六弟不必進京,厚意可感。弟於迪、厚、潤、雪、次青五處,宜常常通問。惲廉訪處,弟亦可寄信數次,為釋前怨。《歐陽文忠集》,吉安若能覓得,請先寄回。
兄國藩草
鹹豐八年四月初九日
【譯文】
沅甫九弟:
四月初五,得一他們回來,接到你的信,得知一切。
我回憶往事,不管是時間上事業上都有很多悔恨的地方,我想六弟一定都跟你說了。你的勸告都深中要害,按照我現在所處的地位,“素位而行”這一章,我也經常用來警惕自己。隻因我陰分素虧,血不養肝。即使是一點事不想,也覺得心慌腹空,就像餓極了想吃東西的樣子,再加上憂心忡忡,更覺得心裏沒有了主張,煩躁不安得很。
今年有兩件事使我很得意:一是你在吉安的名聲很好。兩個省的官長和各營的將士,江西省的紳士,對你的稱讚沒有在我耳邊斷過。各處寄給你的信,還有你給各處寫的信,都翔實妥善,我經常看到。二為家中請的鄧、葛兩位教師,品行學問都是優等,勤謹嚴厲,都很有名望。鄧老師終日端坐,威儀可畏,文章有根底,又能切合時尚,講書能講明正義,而又深入淺出。葛老師誌趣方正,學規謹嚴,小孩們怕他像怕神明一樣,而且代管瑣碎之事也很妥當。這兩件事,都使我很欣慰。即使是愁悶不樂的時候,也足以自寬自解了。好名聲,隻可以追求,不可自滿。我以前在京中,也很有聲望,近來在軍營,也有些虛名。善始的人不一定能善終,若走一百裏路則有一半人走了九十裏就不能堅持下去了,聲望一旦下降,遠近的人都會產生懷疑。你目前名望正高,務必要堅持不懈,有始有終。
治軍總要以能戰為第一義,如果圍攻半年,一旦被敵人衝破,不能取勝,或者受到小挫折,那麼你的名聲在一個早晨的時間便下落了。所以按照探驪得珠的方法,善戰就是得到的珠。能夠愛民為第二義,能和諧上下官紳的關係為第三義。希望你兢兢業業,日慎一日,凡事做到底、決不鬆懈,這不僅為我補救了從前的過失,也可以為我父增光於九泉之下。
精神愈用愈增加,不要因為身體一向很弱而過分地保養;智慧愈苦練愈明智,不可以因為偶然遇到挫折便急忙放棄。這次的軍務使楊、彭、二李、次青等人,都磨煉出來了,即使是潤翁、羅翁也一日千裏地長進著。隻有我向來有自滿的毛病,這次沒有什麼長進。你定要趁著這次軍務增長見識,力求進步。
求人要自助,隨時記住這個道理。人才難得,以前在我幕府中的人,我隻是平等相待,不很欽佩。現在想起來,在哪裏還能找到像他們那樣的人才啊!你應當把求才作為當務之急,軍營中的庸碌多餘的人,就算是至親密友也不宜久留,那樣做恐怕真正的賢者不肯前來共事。
澄弟九日去晉縣,是劉月槎、朱堯階等人約去清算往年的公賬。聖山先生近日身患小病,服了一兩多黃芪,至今尚未痊愈,請甲五在曾家坳代他督促學生們認真學習。如再過幾天聖山先生的病情還不見好,打算讓科四隨鄧老師讀書,科六還跟甲五讀書。如果病情得以緩解,就無需如此了。紀澤近日也有點小毛病,八日兩人都停課,沒有寫文章。紀澤出疹,咳嗽無法立即痊愈。我從四月以來,睡眠較好。近日讀杜佑的《通典》,每天讀兩卷,薄的讀三卷。就是眼力太差,別的還可支持。家中四宅大小平安。定三的舅父三月十六到這裏來了一趟,四月初六日回去,在新房子住了四天,其餘時間都住在老房子。王福十日到達吉安,關於此事另外有信,這裏就不一一細說了。
還有,弟弟之前曾請我與季高書信往來,現在我就寫了一封信,你試一下看還能不能寄去?能用就寄到省城,不能用就下次寫好了再寄也行。
迪庵叮囑六弟不必進京城,厚意讓人感動。弟對於迪、厚、潤、雪、次青五人,要常常通信來往,互相問候。惲廉訪那裏,弟也可以寄幾次信,以消釋從前的誤會。在吉安如果能夠找到《歐陽文忠集》,希望先寄回來。
兄國藩草
鹹豐八年四月初九日(1858年5月21日)
【精華點評】
作為晚清統治集團的重心人物,曾國藩組建的湘軍曆經十餘載的南征北戰,終將曾占據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軍鎮壓下去,為延長清王朝半個多世紀的壽命立下了汗馬功勞,並贏得了“中興名臣”的顯赫名聲,其在近代中國軍事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縱觀曾國藩的治軍思想,其內容主要圍繞著維護封建禮教和鎮壓農民起義,以儒家學說作為建軍和治軍之本,選將用人提倡“忠義血性”,治軍倡導“仁禮忠信”和“以誠為本”,對將領要求“勤恕廉明”,以及創造出了“致人而不致於人”的一套戰爭指導原則。作為地主階級的改革派和洋務派,他的有關軍事改革思想及實踐,是有清一代所未有的,打破了清王朝在軍事製度上的僵死局麵,使腐朽的八旗、綠營製度壽終正寢,並開啟了洋務運動之先河,使傳統軍事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毫無疑問,這對近代中國軍事思想的進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經典格言】
第聲聞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善始者不必善終,行百裏者半九十裏,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缺一不可
(1857年11月19日與九弟曾國荃書)
【家書】
沅甫九弟左右:
廿二日寫就一函,擬交首宅來足帶省。廿二夜燈後,右九、金八歸,接弟十五夜所發之信,知十六日已赴吉安矣,遂不寄首宅信。屈指計弟廿四日可抵營,廿五六當專人歸來,今日尚未到家,望眼又複懸懸。
九月廿四日六叔父六旬晉一冥壽,焚包致祭。科一、科四、科六亦往與祭。關秀姑娘於十九日生子。臨三、昆八於十月初一日散學,擬初間即往鄒至堂處讀冬書,亦山先生之所薦也。枚穀先生十月中旬可散學,亦山先生不散學。科四已讀《離婁》八頁,科六讀至“點爾何如”,工課尚算有常。家中諸事,弟不必掛慮。
吉字中營尚易整頓否?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弟之綜理密微,精力較勝於我。軍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親自記注,擇人而授之。古人以鎧仗鮮明為威敵之要務,恒以取勝。劉峙衡於火器亦勤於修整,刀矛則全不講究。餘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買白蠟杆子,又辦腰刀分賞各將弁,人頗愛重。弟試留心此事,亦綜理之一端也。至規模宜大,弟亦講求及之。但講闊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顢頇,毫無條理,雖大亦奚足貴?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則器局宏大,無有流弊者耳!頃胡潤芝中丞來書讚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餘甚愛之。才根於器,良為知言。
湖口賊舟於九月初八日焚奪淨盡,湖口、梅家洲皆於初九日攻克。三年積憤,一朝雪恥,雪琴從此重遊浩蕩之宇。惟次青尚在坎窞之中,弟便中可與通音問也。潤翁信來,仍欲奏請餘出東征。餘頃複信,具陳其不宜,不知可止住否?彭中堂複信一緘,由弟處寄至文方伯署,請其轉遞至京。或弟有書呈藩署,末添一筆亦可。李迪庵近有請假回籍省親之意,但未接渠手信。渠之帶勇,實有不可及處。弟宜常與通信,殷殷請益。
弟在營須保養身體,肝鬱最易傷人,餘生平受累以此,宜和易以調之也。茲著王芝三赴吉,報家中近日瑣事,並問邇好。餘俟續具。
外澄弟信一件,溫弟信一件,山寫信一件,陳心壺家信一件,京信一件。
兄國藩手草
鹹豐七年十月初四日
【譯文】
沅甫九弟左右:
廿二日寫好一封信,準備交給首宅來人帶到省城裏。廿二夜掌燈後,佑九、金八回來,接弟十五日夜裏寄出的信,知道你十六日已經奔赴吉安了,便不寄信給首宅了。屈指算來,弟廿四日能夠抵達軍營,廿五六日應派專人回來。今天還沒到家,讓人望眼欲穿,真掛念。
九月廿四日是六叔父的冥壽,家人焚包致祭。科一、科四、科六也一同前往參加祭祀。關秀姑娘在十九日生了個兒子。臨三、昆八在十月初一放假,準備十月上旬就到鄒至堂去讀冬書,這是亦山先生所推薦的。枚穀先生十月中旬可放假,亦山先生則不放假。科四已經把《離婁》讀了八頁,科六讀到了“點爾何如”,功課還算正常。家中之事,弟不必掛慮。
吉字營中還容易整頓吧?自古以來,凡鹹大事者,規劃的遠大和綜理的細微,兩者缺一不可。弟的綜理密微的能力要勝於我,軍中兵械略為精利的,要另外登記在一個賬簿上,親自記住,選擇好人再交給他們。古人用鎧甲器械的鮮明亮堂當成威懾敵人的大事,經常靠這一點取勝。劉峙衡對於火器經常維修,對於刀劍卻不講究。我曾派褚景昌到河南采購白蠟杆子,又置辦腰刀分賞給各位軍官、士兵,他們對此很是愛惜和重視。弟嚐試留心這些事務,也是綜理細致的一個方麵。至於規劃的遠大,弟也講究過。但講到規劃邊遠大的人,最容易混入到散漫中去。遇事蠻幹、無條理,就算規劃遠大又起什麼作用?有了條理,不混亂,幹事業才長久。這才是器局宏大,而且沒有弊端的!才接到胡潤芝中丞來信,稱讚弟弟用了“才大器大”四個字。我十分珍愛這四個字。才能植根於器局當中,的確是至理名言。
賊在湖口的船隻於九月初八日被我軍燒奪幹淨,湖口、梅家洲都在初九被攻克。三年積憤,一朝雪恥,雪琴從此重新遊動在浩蕩長江的天空下麵。隻有次青還在困頓當中,弟方便的時候可通信問問。潤翁來信,仍想奏請讓我帶部東征。我才回了信,詳細陳述了我不適合出師的原因。不知能不能止住?彭中堂回了一封信,從弟那裏寄到文方伯的官署中,請他轉寄到京城。或弟有信上呈藩署,添上一筆也可以。李迪庵近來有請假回鄉探親的意思,但沒有接到他的親筆信。他帶兵的方法,實在有別人所不及的地方。弟要經常與他通信,誠懇請教。
弟在營中要保養身體。肝氣鬱結最容易傷人,我生平就因此而受累,應當心平氣和來調理。現在派王芝三奔赴吉安,報告家中近段時間的瑣事,並問近好。餘俟續具。
另外帶去澄弟一封信,溫弟一封信,山寫的一封信,陳心壺的一封家信、一封京信。
兄國藩手草
鹹豐七年十月初四(1857年11月19日)
【精華點評】
在實踐上,曾國藩凡事都從全局、大處考慮,但小處的具體步驟又有條不紊,極有章法。他一生中,堅持早起,每日必讀數頁書,堅持親自寫家書、批文稿,以勤儉自戒,從不敢違背。正是在這些小事上能認真對待,才保證了他宏大目標的實現。曾國藩對軍中細事無不關心,地形勘察,他力主將領要親自進行,不能依靠道聽途說。對武器軍械,他更是關懷備至,對規格都作了明確規定。如規定矛杆用的竹子必須是“老而堅者”,桐木必須是“小樹圓身,大樹鋸開者不可用”。曾國藩委派他人專門負責軍械,但他自己也毫不放鬆,事事都要親自檢查,有一次做的矛杆不合格,他便立即下令重做。曾國藩還親自研究炮子的打造,他發現用熟鐵要比生鐵好,便改用熟鐵,解決了炮子“經藥輒散”的問題,並且使射程增加了一裏多。
【經典格言】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弟之綜理密微,精力較勝於我。至規模宜大,弟亦講求及之。但講闊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
用兵不可受他人牽製
(1587年11月25日與九弟曾國荃書)
【家書】
沅甫九弟左右:
十月初七日接弟廿八日所發家信,具悉一切。所得餉銀,計可發兩月口食。細問得二、金三等,言闔營弁勇夫役,皆歡聲雷動。似此氣象尚好,或者此出事機順手。餘與合家大小均為欣慰。
家中內外平安。初九日父親大人六十八冥壽,具財包五百束,行禮仍仿朱子虞祭儀節。男女客十席,夫五席,外間來祭六堂(本房一,二女一,牧雲一,圭十一,賢五等一,慶九等一),祭席用燕翅,客席用羊肉。淩問樵於初六日來鄉。亦山先生修金於九月底全數送去。鄧汪瓊處,洎未寫信去請,一則自涉怠惰,一則修金頗不易籌,而餘之行止亦尚未十分定妥也。胡中丞信來,已於九月廿六日專折奏請餘赴九江,總統楊、彭、二李之師。餘重九所發之折,至今未奉朱批。
弟此刻到營,宜專意整頓營務,毋求近功速效。弟信中以各郡往事推度,尚有欲速之念。此時自治毫無把握,遽求成效,則氣浮而乏,內心不可不察。
進兵須由自己做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牽製。非特進兵為然,即尋常出隊開仗,亦不可受人牽製。應戰時,雖他營不願,而我營亦必接戰;不應戰時,雖他營催促,我亦且持重不進。若彼此皆牽率出隊,視用兵為應酬之文,則不複能出奇製勝矣。五年吳城水師,六年撫州瑞州陸軍,皆有牽率出隊之弊,無一人肯堅持定見,餘屢誡而不改。弟識解高出輩流,當知此事之關係最重也。
寶勇本屬勁旅,普副將所統太多,於大事恐無主張,宜細察之。黃南坡太守有功於湖南,有功於水師,今被劾之後繼以疾病,弟宜維持保護,不可遽以餉事煩之。逸齋知人之明特具隻眼,豪俠之骨,瑩澈之識,於弟必相契合。但軍事以得之閱曆者為貴,如其能來,亦不宜遽主戰事。
各處寫信自不可少,辭氣須不亢不卑,平穩愜適。餘生平以懶於寫信,開罪於人,故願弟稍變途轍。在長沙時,官場中待弟之意態,士紳中奪情之議論,下次信回,望略書一二,以備鄉校之采。
吉安在宋明兩朝,名賢接踵,如歐陽永叔、文信國、羅一峰、整庵諸公。若有鄉紳以遺集見贈者,或近處可以購覓,望付數種寄家。餘俟續布,即候近好。
兄國藩手草
鹹豐七年十月初十日
【譯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月初七收到弟廿八日所發來的家信,一切已知。所得到的餉銀,預計可以發放兩個月的口糧。詳細地問了得二、金三等人,他們說軍營所有的士兵們都歡聲雷動。像這種氣象還好,可能使這次事情進行得順利,我和全家大小也都感到欣慰。
家中內外都平安。初九父親大人六十八歲冥壽,要準備五百個財包,行禮仍然依照朱子虞祭儀禮節,男女客人共十席,夫役五席,外間來祭的人六堂(本房一堂,二女一堂,牧雲一堂,圭十一堂,賢五等一堂,慶九等一堂)。祭祀席桌用燕窩魚翅,客人席桌用羊肉。淩問樵在初六來到鄉裏。亦山先生的錢在九月底就全部送去了。鄧汪瓊那裏,還沒有寫信去請,一來因為自己怠懈懶惰,一來是錢不容易籌集到手,而且我的行址也還沒有完全安排好。胡中丞發信來說,已經在九月廿六日專門上折奏請求聖上讓我趕赴九江,全麵統領楊、彭、二李的軍隊。我在重陽節所上的奏折,到現在還沒有見到朱批。
弟在這時到軍中,應該專心整頓軍營事務,不要急功近利。弟在信中以各郡過去的事進行推測,還是有急功近利的念頭。這種時候自己進行整治是毫無把握的,馬上想見到成效,就會誌氣上浮而感困乏,你心裏不是不明白。
出兵必須由自己做主,不可能因為其他人的話而受到牽製,不僅出兵是這樣,即使平常帶領部隊去打仗,也不能夠受到其他人的牽製。應戰時,就是其他的軍營不願意,然而我的軍營也一定要接敵開戰,不應交戰時,即便是其他軍營催促,我的營也會暫且持重而不出兵。如果彼此之間都牽扯出兵,把用兵看成是寫應酬的文章一樣,那麼就再也不能出奇製勝了。五年前吳城水軍,六年前撫州、瑞州的陸軍,都有牽扯出兵的毛病,沒有一人肯堅持正確的意見,我多次告誡都不改。弟的認識見解比一般人高,理所當然知道這種事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