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巔峰 節製江南,平定太平軍,名垂青史(8)(1 / 3)

《孟子》reference_book_ids\":[6909003815383469064,7217762746014632964,6906404642666581005]}],\"1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6,\"start_container_index\":1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62},\"quote_content\":\"《孟子》reference_book_ids\":[6909003815383469064,7217762746014632964,690640464266658100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精華點評】

曾國藩雖貴為晚清權臣,一生卻體質羸弱,又“心血積虧太過”,他能道德、軍功、文章三不朽,主要得益於他獨特的養生之道。曾國藩講究養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後。那時他常常感到頭暈、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討起養生之法來。唐鏡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輩,曾口授養生處世之秘,曾國藩牢牢記在心裏。道光二十二年十月,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唐先生言,最是‘靜’字功夫要緊。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又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剛惡柔惡,各有所偏,須自己體察所溺之病,終身在此處克治。”曾國藩是一個能舉一反三的人,唐鏡海這一番教誨,使他生出許多養生的心得來,如他在鹹豐十一年的日記中寫道:“忿、欲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可謂名言至論。”他又記道:“養生家之法,莫大於懲忿、窒欲、少食、多動八字。”“懲忿”,曾國藩解釋說,即“所謂少忿怒也。”“窒欲”,就是克製情欲。“少食”,就是不吃得太飽。“多動”,就是增強運動。

【經典格言】

養身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懲忿,三曰節欲,四曰每夜臨睡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

調養之法不在服補藥

(1866年11月12日與四弟曾國潢書)

【家書】

澄弟左右:

九月八日接八月初九信,廿六日接八月廿二日信,十月初一日接九月初五之信,具悉一切。弟之兩孫,元五、元六派名廣文、廣敷,餘孫元七擬取派名廣鈞,既無偏旁合為一律,惟廣字下一字用十一真、十二文之韻,聲調較為清亮。

科三侄以直隸州知州用,係克複金陵後第二次恩旨。季洪弟贈內閣學士,亦係確有其事,即日當查出付回,盡可不花部費。

蔡貞齋投營,無好差使可派。若其果來,不過如鄒至堂、沈靄亭之數,贈銀百金,附案保獎。在我已屬竭力周旋,而在渠仍無大益。或渠不來,餘便寄百金遙周故舊,不知可否?弟一酌之。

服藥之事,餘閱曆極久,不特標病服表劑最易錯誤,利害參半,即本病服參茸等味亦鮮實效。如胡文忠公、李勇毅公(希庵)以參茸燕菜作家常酒飯,亦終無所補救。餘現在調養之法,飯必精鑿,蔬菜以肉湯煮之,雞鴨魚羊豕燉得極爛,又多辦醬菜醃菜之屬,以為天下之至味,大補莫過於此。《孟子》及《禮記》所載養老之法、事親之道皆不出乎此。豈古之聖賢皆愚,必如後世之好服參燕菜魚翅海參而後為智耶?

星岡公之家法,後世當守者極多,而其不信巫醫、地仙,吾兄弟尤當竭力守之。兄近日身體平安。軍事總無起色,西股已過洛陽,東股在山東,無術製之,實深焦灼。餘詳日記中。順問近好。

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

【譯文】

澄弟左右:

九月初八收到八月初九來信,九月廿六日收到八月廿二日來信,十月初一接到九月初五的來信,盡知一切。老弟兩個孫子元五、元六排名廣文、廣敷,我的孫子元七準備排名廣鈞,就沒有偏旁使他們的名字一致了,隻是廣字下麵的一個字用十一真、十二文韻部的字,聲調比較清亮。

科三侄兒被委任為直隸州的知州,這是攻克金陵以後的第二次恩旨了。季洪弟獲贈內閣學士,也確有其事,近日內當查出抄件寄回,完全能夠不花部裏費用。

蔡貞齋投奔大營,沒有好差使可以派給他。如果他一定要來,不過如鄒至堂、沈靄亭這些人,贈送一百兩銀子,附於案中保舉恩獎。在我來說,已是盡力周旋,而在他仍然沒有大的幫助。如果他不來,我就寄一百兩銀子,周濟一下遠方故友,不知這樣行不行?請老弟斟酌。

服藥的事,我的經曆很多。不僅是標病服用表劑最容易出錯,利弊各半,就是根本性的疾病,服用人參、鹿茸之類也沒有什麼效果。像胡林翼、李希庵,把參茸燕菜當做家常便飯一樣,也終究不能補救身體。我現在的調養方法是,米飯要精,蔬菜用肉湯煮,雞鴨魚羊豬肉燉得極爛,又多做醬菜醃菜這些東西。我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飲食,沒有比這更好的補養方法了。《孟子》以及《禮記》所記載的養老之法、侍奉親人之道都是如此。難道說古代聖賢都是蠢的,一定要像後代那樣喜好服食人參、鹿茸、燕窩、魚翅、海參才算是明智嗎?

星岡公的家法,後人應該遵守的有很多,而他的不相信巫醫、地仙這一條,我兄弟尤其應該竭力遵守。我近日身體平安。軍事總無起色,撚軍西路已過洛陽,東路還在山東,沒有辦法製止它,實在很焦灼。其餘詳記於日記中。順問近好。

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1866年11月12日)

【精華點評】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

首先,食補可以維持長期進補。藥補一般作用強、用量小、價格貴,其次,食補的補益範圍廣泛。藥不是一般的營養食品,“是藥三分毒”,不能簡單地拿來胡亂吃,食補則沒有這些缺點,可以長期應用。如果隻是想要達到調養的目的,普通的食品就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隨著通過飲食達到抗疲勞,延緩衰老、益智、美容、瘦身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采納為養生之法。缺啥補啥,人們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采取不同的飲食療法,使補得其所,補而受益。藥補作用較單一,針對性強。而食補具有多種成分的綜合作用,滋陰補陽,益氣養血,一般可根據身體情況自行決定。而且食補所用食品多在性味上較平和,久用無明顯毒副作用,對益壽、延緩衰老有好處。更重要的一點是藥補苦口,食補可以令食者享受到食材的美妙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