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巔峰 節製江南,平定太平軍,名垂青史(8)(2 / 3)

【經典格言】

服藥之事,餘閱曆極久,不特標病服表劑最易錯誤,利害參半,即本病服參茸等味亦鮮實效。餘現在調養之法,飯必精鑿,蔬菜以肉湯煮之,雞鴨魚羊豕燉得極爛,又多辦醬菜醃菜之屬,以為天下之至味,大補莫過於此。

養生家惟恐出汗,有傷元氣

(1866年7月7日與兒子曾紀澤、曾紀鴻書)

【家書】

字諭紀澤、紀鴻兒:

五月十八日接澤兒四月廿八日稟函,廿一日又接初七日信各一件並詩文,具悉一切。

爾母患頭昏泄瀉,自是陽虧脾虛之症,宜以扶陽補脾為主。近日高麗參易照浮火,遼參貴重不可多得,不如多服黨參,亦有效驗而無流弊。道光廿八年,爾母在京大病,脾虛發瀉,即係重服參、術、耆而愈。以大鍋熬黨參膏為君,每次熬十斤計。芾村身體最強,據雲不服它藥,惟每年以黨參二十餘斤熬膏常服,日益壯盛,並勸餘常服此藥。紀澤於看書等事似有過人之聰明,而於醫藥等事似又有過人之愚蠢。即如汗者,心之精液,古人以與精血並重。養生家惟恐出汗,有傷元氣。澤兒剛傷風初至即求發汗,傷風將愈尚求大汗,屢汗元氣焉得不傷?腠理①焉得不疏?又如服藥以達榮衛,有似送信以達軍營。治標病者似送百裏之信,隔日乃有回信;治本病似送三五百裏之信,經旬乃有回信。

澤兒則日更數方,譬之辰刻送信百裏,午刻未回又換一信,酉刻未回再換一令。號令數更,軍營將安所適從?方劑屢改,髒腑安聽聽命?以後於病母病宜切記此二事。即沅叔腳上濕毒,亦宜戒克伐之劑,禁屢換之方。餘近年學祖父星岡公夜夜洗腳、不輕服藥,日見康強。爾與沅叔及諸兄弟能學之否?

宋生香先生文筆圓熟,盡可從遊。鴻兒文筆太平直,全無拄意。明年下場,深恐為同輩所笑。自六月以後,爾與紀瑞將各項工課漸停,專攻八股試帖,兼學經策。每月寄文六篇來營,不可少。但求詩文略有可觀,不使人譏爾兄弟案首是送情的,則餘心慰矣。常儀庵治齒方無處檢尋。餘不悉。

滌生手示。

朱劭卿領批須院試入學後乃可放心,深為懸係。

同治五年五月廿五日

【注釋】

①腠理:肌肉和皮膚的紋理。腠,指肌肉的紋理,又稱肌腠,即肌纖維間的空隙。

【譯文】

字諭紀澤、紀鴻兒:

五月十八日收到澤兒四月廿八日的信,廿一日又收到初七你們兩個的信各一封及詩文等,一切盡知。

你母親頭昏腹瀉,應該是陰虧脾虛,要以扶陽補脾為主。這段時間用的高麗參容易產生虛浮火氣,遼東人參貴重不可多得,不如多服用黨參,這是有益而無害的。道光廿八年,你母親在京城也曾大病一場,脾虛瀉得厲害,就是多服參、術、耆一類藥物而治好的。用大鍋熬黨參膏為君,每次熬十斤湯汁。芾村身體最強壯,據說並沒吃什麼別的藥,就是每年用二十多斤黨參熬成膏而經常服用,所以他的身體越來越強健,他還勸我也經常服這種藥。紀澤對於看書這類事好像超過常人的聰明,但對於醫藥方麵的事又似乎比一般人愚蠢得多。比如說汗液,這是心的精液,古人把它與精、血看得同等重要。養生家就怕出汗會傷及元氣。而澤兒一得傷風就想發汗,傷風病就快治好了還要謀求發大汗,這樣常出汗,元氣怎麼可能不受傷害呢?腠理怎麼會不疏鬆呢?又比如說吃藥來使身體強壯,就好比是送信到軍營一樣。治療外在病的藥送百裏開外的信,隔一天才有回信;治療根本大病就好比是往三五百裏外送信,要等十天左右才會有回信。

澤兒呢,每天換幾個藥方,好比是在辰時送信到百裏外,到午時沒見到回信便又換一封信送出,酉時沒見回信再換發一信。一天當中就幾次更改號令,軍營的官兵們該聽從哪道命令呢?多次改動藥劑,髒腑又該接受哪種藥性的命令呢?以後對自己的病、母親的病都要記住這兩點。沅叔腳上的濕毒,也應該別吃藥性猛烈的藥,不要專門更換藥方。我這幾年學你祖父星岡公,每晚堅持洗腳,不輕易吃藥,身體越來越好。你和沅叔、你的兄弟們能學學這法子嗎?

宋生香先生文筆非常好,完全可以跟著他學習,也可多與他交往。鴻兒的文筆過於平直,一點也沒注意。明年參加鄉試,很擔心被他的同輩考生譏笑。六月以後,你與紀瑞把各項功課停下,專攻八股、試帖,另學一些經策。每個月寄六篇文章到我營中,決不能少。隻要你們的詩有點看頭,不會落俗套,不讓別人譏笑你們的案首功名是別人送人情得來的,我就感到很滿意很高興了。常儀庵治牙的藥方無處可查。其餘的事情下次再說。

滌生手示。

朱劭卿領批,要等到院試入學後才能夠放心,我深感惦念。

同治五年五月廿五日(1866年7月7日)

【精華點評】

在很多人看來,出汗是給身體做“大掃除”,體內和體表的一些汙物會隨著汗液排出體外,身體和精神似乎都能清爽起來。古代重要的養生著作《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到養生要按照生、長、化、收、藏的規律,與自然變化相協調。到了冬天,若還一味追求出汗“排毒”,就可能對養生造成不利影響。

春天為生,植物開始發芽,動物變得活躍;夏天小草長出來,動物也長高了,這是長;夏秋之間,所有植物變得越來越飽滿,則為化;到了秋天收獲果實,即為收;而冬天要把果實藏起來,慢慢使用,稱作藏。同理,對人來說,冬天要把身體裏的精氣神藏起來,不讓它們“泄”出去,這也就是《四氣調神大論》中所說的“冬三月,此為閉藏”。很多人為了鍛煉效果,在冬天也追求濕透運動服,或是有些人吃火鍋、洗桑拿後汗流浹背,這樣都不利於冬季養生。“冬天氣溫低,不易出汗,‘氣’的耗損也小。但若達到了大汗淋漓的狀態,很可能就是過量了。一方麵,出汗時毛孔擴張,精氣神會趁機‘溜走’,細菌也有了‘入侵通道’;另一方麵,人遇冷容易感冒,可能導致肌肉和關節的損傷,甚至使體質變弱。尤其是兒童和老人,更要避免冬天大量出汗”。所以,冬天運動應該以適量、輕微為主,特別愛運動的人要控製一下運動量,身體微微發熱便是最佳的運動狀態。

【經典格言】

汗者,心之精液,古人以與精血並重。養生家惟恐出汗,有傷元氣。

養生六事

(1871年12月5日與曾國潢、曾國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