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南海四千裏(3 / 3)

神聖之於天下的意義,不必徹底理解,但不可以沒有敬畏在心頭飄揚。

一頂竹編帽就能倍感蔭涼的恩情。

一棵椰子樹就能消解生存的絕望。

礁石再小撐起的總是對大陸的理想。

水霧再輕實在是甘霖對酷旱的普降。

用不著太多,隻要看見一隻玳瑁在南海中翩躚的樣子,就會明白幸福是為何物。隻要看見一隻手從南海中悠然伸起來,將一件物什放進水麵漂著的容器裏,就會懂得如何得幸收獲。一道雷電與一隻海鷗在南海上的意義是不同的,雷電是肆意暴虐,海鷗在抒發自由。一隻小小舢板與一艘航空母艦在南海的地位是相同的。航空母艦再龐大,也由不得其耀武揚威。舢板雖小,尊嚴無上。

一九九二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鳳凰琴》,以及隨後的長篇小說《天行者》,寫了深山小學校,用笛子與二胡演奏國歌升起國旗。一直以來,此景象都是鄉村教育的經典寫照。曾是趙述島上僅有的那對夫妻居民,對著大海一邊唱著國歌,一邊升起國旗。這樣的畫麵沒有成為南海的經典,夫妻倆作為升旗手,將自己鍛造成一根鋼製旗杆,十六點八級的超強台風“蝴蝶”也不能吹倒,這才是神聖中的神聖。三沙的人,真個是出海如同出征,安家就是衛國。在中國的南海,被越南人非法關押一年的這位丈夫說,做漁民的,有時候就像一條魚,海才是我們討生計最好的去處。他說的其實是一種詩情:我在天涯我就是天涯!我在三沙我就是三沙!我在南海,我就是中國的南海!

用一把漁網向著最寬闊的海麵,哪怕它是唯一一把漁網,南海的漁民也會美滋滋地撒下去,即便那海麵視漁網為無物,也要用這漁網來打撈南海的曆史與現實。

用一根釣線釣起最深的海溝,隻要有一根釣錢,南海的魚鉤就會墜入其中,即便那水深不可測,那魚重達千斤,也要用這一頭連著大海,一頭連著人心的絲線傳達南海的靈魂。

在最猛烈的海浪下,隻要有一絲踏實,南海的海沙們就會勇敢落地,即便那地方隻能安放一粒細沙,那就用這粒細沙來界定茫茫海天。

一個人來到南海,不隻是做每一粒海沙和每一朵海浪的主人,也不隻是做一座海島和一片海洋的主人,而是為了與每一粒海沙,每一朵海浪,每一座海島,每一片海洋,成為兄弟。如此才有趙述島上那座兄弟廟,其傳說與道德的主旨是:船上沒有父與子、海上不分叔與侄,上了船,出了海,所有人都是患難兄弟。海有海的哲學與審美,海有海的敘事與傳奇。不進入大海,就無法理解一滴水。理解了南海的一滴水,才有可能胸懷祖宗留下的南海。

流火的七月,歹毒的台風即將襲來,卻暫借船頭一片平靜。南海之事,一天也耽擱不起。南海之美,每一樣都刻骨銘心。如是寫下這詩句:

長城長到天姿幾?

永暑永興永樂知。

我有三沙四千裏,

不負南海漢唐旗。

二〇一六年七月五日初稿於琛航島

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一日定稿於東湖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