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reference_book_ids\":[721435634792241874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3,\"start_container_index\":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7},\"quote_content\":\"《阿Q正傳》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790895750152,725708167355092485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魯迅與許廣平

1925年3月11日清晨,隨著一陣晨鈴響起,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宿舍內,學生們紛紛起床梳洗,準備這一天即將開始的課程。

而此時,這棟小樓二層的一間宿舍裏,一位女學生正在給自己的老師寫一封信,信中說:校長以“留學”、“留堂”——畢業留本校任職——謀優良位置為餅餌,學生以權利得失為去取,今日收買一個,明日收買一個……凡足以固位戀棧的無所不用其極,此中國女子教育之前途!先生!有什麼法子在苦藥中加點糖分?

這位女學生信中所提到的校長叫楊蔭榆,她是中國最早一批留學海外的女子之一,原為女師大學監,一年前任女師大校長。

這一年年初改名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前身是設立於1908年的京師女子師範學堂, 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女高師的學生第一次衝破學校的禁令,投身學生運動。而此時的校園裏也正在醞釀著一場驅逐校長楊蔭榆的風波。寫這封信的女學生,是女師大學生自治會的總幹事,也是驅楊運動的重要組織者——許廣平。

就在許廣平寫信的第二天,也就是1925年3月12日, 59歲的孫中山因肝癌晚期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孫中山逝世後,約有74萬民眾前往致祭。當時的段祺瑞政府決定為其舉行國葬,靈柩暫時安放在北京西山碧雲寺。3月12日這一天,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許多學生想去參加孫中山的追悼會,但是遭到了校長楊蔭榆的阻攔。

楊蔭榆不希望學生們加入到社會的政治運動中,當有學生提出悼念孫中山時,她覺得孫中山思想當中有另外的一種破壞的作用,認為學生們應當好好的學習文化,因此拒絕了學生的請求,矛盾由此激化。

楊蔭榆的行為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而許廣平寫信給老師的目的,也正是希望先生對學校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作出一些指點。這封信寄出去兩天以後,許廣平就得到了老師的回信,信中說:苦茶加糖,其苦之量如故,隻是聊勝於無糖,但這糖就不容易找到,我不知道在哪裏,隻好交白卷了。這位向學生交白卷的老師,就是魯迅。這封信也是許廣平寫給魯迅的第一封信。這一年,魯迅在女師大任教已經快5年了。

1920年的秋天,魯迅同時在北京大學和女師大授課,教授的是中國小說史,來女師大上課之前,魯迅的《阿Q正傳》、《傷逝》、《孔乙己》等小說,都是女師大學生喜歡閱讀的作品。魯迅的知名度使得他給許廣平那一屆學生的第一次上課,成為大家翹首期盼的事情。

這堂課,許廣平坐在了教室的第一排。

上課的時候,魯迅匆匆進去,大家都很吃驚。因為他穿的衣服有補丁,長衫上麵有的地方補過,特別是褲子上麵,膝蓋上麵都有補丁,皮鞋上麵也都是一塊塊補丁,頭發也很長,而且他是個平頂。大家都在議論,怎麼這樣一個人好像是一個乞丐一樣。

同在女師大任教的還有周作人、林語堂等眾多知名教授,而與平常打扮得西裝革履的新派人物相比,魯迅則是不修邊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