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小傳(1 / 3)

《鄰居》reference_book_ids\":[7238485210063440911]}],\"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27,\"start_container_index\":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22},\"quote_content\":\"《變色龍》reference_book_ids\":[7033704116136184869]}],\"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1,\"start_container_index\":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7},\"quote_content\":\"《海鷗》reference_book_ids\":[6968764569833442341]}],\"2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2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quote_content\":\"《海鷗》reference_book_ids\":[696876456983344234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出生於現在俄羅斯的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輩是農奴,祖父時一家贖身為自由民,1876年全家搬到莫斯科。 契訶夫1879年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係就讀。5年後畢業開始行醫廣泛接觸社會,這對他後來從事文學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他一生共創作了七百多篇短篇小說,作品大多是寫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在這些小說裏契訶夫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抨擊了腐朽專製的沙皇製度。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變色龍》、《凡卡》、《套中人》、《公務員之死》等。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被譽為三大短篇小說大師。

契訶夫從大學時代起為發表作品同各種不同傾向的報刊編輯接觸,稱自己隻“想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直到80年代後半期,仍認為“沒有”自己的世界觀,並為此感到痛苦。1890年4月,為探索人生和深入生活,不辭辛苦千裏迢迢來到政府放逐犯人的庫頁島 ,訪問了近萬名囚徒和移民,了解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訴說。同年12月回到莫斯科。這次8個月的遠東之行豐富了他的生活知識,認識到一個作家應該多深入群眾中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不久完成長篇報告文學《庫頁島》,據實揭露俄國專製統治的凶殘 。1890至1900年間 ,曾出國到米蘭 、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遊覽。1892年在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購置了梅裏霍沃莊園,在那裏住到1898年,後因身染嚴重的肺結核病遷居雅爾塔。在此期間,同托爾斯泰、高爾基、布寧、庫普林,以及畫家列維坦、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交往密切,結下深厚友誼。1900年獲俄國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1901年與莫斯科藝術劇院演員奧爾迦·克尼佩爾結婚。 受19世紀末俄國革命運動高漲的影響,契訶夫積極投身於各種社會活動,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的正義行為,1902年為伸張正義憤然放棄自己俄國科學院名譽院士的稱號,1903年曾出資幫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學生等等,表明他的堅定的民主主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