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秦始皇身世之謎(2 / 2)

華陽夫人覺得得姐姐的話(其實是呂不韋所教)確實有道理,於是尋找機會,流著眼淚對安國君說:“妾幸得寵,不幸無子,願將異人立為嫡嗣,以托妾身。”安國君答應了,並刻玉符為信。這樣,異人便成了秦王的繼承人。很快,異人的處境和地位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安國君和華陽夫人不僅給了他足夠的錢財(在此之前,呂不韋又送給華陽夫人很多奇珍異寶),還讓呂不韋做他的師長,輔助異人。呂不韋從此長住在邯鄲,每天和異人一起廣交天下朋友,等待著繼承王位的那一天早些到來。與此同時,呂不韋開始了他的第二步計劃。

有一天,呂不韋請異人到家裏喝酒賞樂,二人微醉之際,呂不韋喚來數名歌女獻歌獻舞。歌舞罷,醉意陶陶的異人竟要求呂不韋將其中一名歌女割愛於他。此女子相貌漂亮,在歌舞過程中對異人頻送秋波。這當然是呂不韋設下的圈套,此女子之前受呂不韋寵愛,已懷有呂不韋的孩子。

聽了異人的請求,呂不韋先是裝做甚為憤怒,最後慷慨地將這位寵姬——趙姬送給異人。12個月後,趙姬生下一個男嬰,取名政。因異人秦王室之姓為嬴,故所生小孩又叫嬴政。

根據《史記》這段記載,秦始皇為呂不韋的後裔無疑。而且,《史記》中還提到,秦莊襄王(異人)死後,身為太後的趙姬仍與呂不韋私通。長期以來,民間傳說秦始皇為私生子,根源就在於此。後來的史家也都沿用這個說法,如漢代的班固,宋代的司馬光等。到明朝時,有幾位學者對此表示懷疑,認為這或者是呂不韋編造出來保護自己的,或者是秦始皇的仇家捏造出來泄憤的。到現代,史學家出現了分歧,他們有的認為這個說法不可信,有的卻認為司馬遷的記述不可能是空穴來風。

那麼,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呢?本書讚同郭沫若等前輩的觀點,認為秦始皇並非呂不韋的私生子,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這種說法傳奇性太強。嬴政生於秦昭王四十八年,秦昭王是嬴政的曾祖父,中間還隔著祖父秦孝文王(安國君)和父親秦莊襄王(異人)。異人當時隻是秦昭王眾多孫子中最沒有地位的一個(否則也不會到趙國做人質),幾乎沒有可能繼承王位。呂不韋在他身上進行投資已是匪夷所思,更何況嬴政的秦王之路更加漫長。秦孝文王和莊襄王碰巧都很短命,前者隻在位幾個月,後者在位三年,所以嬴政13歲時早早登上王位純屬巧合。呂不韋不可能預見到這種巧合,除非他是神仙。

其二,不符合科學規律。嬴政是在趙姬嫁給異人一年以後出生的,後人為了把嬴政說成是呂不韋的兒子,才有懷孕12個月這種離奇傳說。近代醫學證明,人類妊娠時間從受孕之日算起平均不足9個月,僅為266天左右。古人因為不知道女性的受孕時間,才有了“懷胎十月”這種不準確的說法。醫學專家指出,如果真的懷胎10個月,對胎兒是相當危險的,更不要說12個月了。雖然現在偶爾也能見到懷胎1年成功生產的新聞報道,但都不可信,或者是孕婦為了掩蓋自己的不忠而撒謊,或者是中間有過不明顯的小產再第二次懷孕。根據趙姬生子的時間,我們可以判斷嬴政不是呂不韋的私生子。

其三,《史記》的嚴謹性。有關呂不韋是秦始皇生父的說法不見於《戰國策》等其他史料,是《史記》首先提出來的。許多曆史學家之所以不敢否定甚至去肯定這種說法,是因為太過相信司馬遷,以為太史公不會胡寫。以現代的眼光看,《史記》算不上嚴謹的史書,因為其中充斥了神話、鬼怪、傳聞和小說家言。就拿呂不韋這事來說,《史記》既說趙姬是委身呂不韋的舞女,又說趙姬是趙國有勢力的豪家女,身份如此懸殊,前後矛盾。又如,《史記》敘述呂不韋與異人商議如何爭取讓安國君(後來的秦孝文王)立異人為嫡嗣,繪聲繪色地記錄了兩人的對話。讀者讀起來固然過癮,但這是兩個人私下裏極為機密的密謀,具體內容他人如何得知?實際上不過是司馬遷的文學虛擬而已。再如,趙姬婚前懷孕一事,乃是她與呂不韋兩個人的天大秘密,連趙姬的丈夫都瞞過了,他人又如何得知?明顯是編造出來的。另外,呂不韋生前,秦始皇顯然從未聽說過呂不韋是其生父的傳言,所以在決定除掉呂不韋時,還責問他:“君何親於秦?”綜上所述,關於秦始皇是呂不韋私生子的傳說純屬捕風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