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秦始皇的死因追蹤(1 / 2)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秦始皇一身都是謎,除了前麵提到過的身世之謎外,圍繞著他還有各種各樣解不開的謎團,比如修建長城、修建“高速公路”、求取仙藥等,最讓人們疑惑重重的還是他的死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視全國,在回鹹陽的路上突然死去。秦始皇死後,其繼位者並不是頗有仁德的長子扶蘇,而是隨其出行的次子胡亥。後來同時隨行的趙高逼死胡亥欲自立為帝,因群臣不服才不得已立子嬰為帝。有人認為,本來秦始皇是要立扶蘇為帝的,並且已經下達了詔書,趙高和丞相李斯為了自己的私利,篡改詔書,改立胡亥為帝,並假擬詔書,逼扶蘇及蒙恬自殺。甚至有人認為,秦始皇並非正常死亡,而是死於非命,罪魁禍手就是趙高。

對於秦始皇的死,《史記》中記載頗多,《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以及《蒙恬列傳》中都有記述。其中,《秦始皇本紀》是這樣記載的:

秦始皇37年(公無前210年),秦始皇開始第五次出巡,第一站到了湖北的雲夢澤,稍事休息後向南直到湖南南部的九嶷山。然後順長江東下,到江蘇、浙江一帶後轉頭向回走,從鎮江附近上船至長江口,接著沿海北上,到山東琅邪附近後又沿海而行,及至平原津(今山東平原)附近病倒了。秦始皇自知命將不久,命趙高寫遺書給受命監軍河套附近的長子扶蘇,要他將軍務交給蒙恬,速回鹹陽治喪。信還沒有送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宮(今河北刑台附近)之中。

事情似乎很明顯,曆史記載明明白白:秦始皇因勞累而死。《史記》還記載,秦始皇自幼就有各種疾病,比如蜂準(馬鞍形鼻梁)和摯鳥膺(雞胸)。醫學專家指出,這兩項病症都表明秦始皇先天不足或後天發育不足。另外,史記還記載秦始皇“有豺聲”(支氣管炎),一直以來體質較弱。同時,秦始皇個人生活荒淫無度,為人剛愎自用,無論大小事情都要親自過問,每日要批閱重達120斤的文書。先天疾病加上出巡時舟車勞頓,以及酷熱的天氣,在途中病死可以說合乎情理。

持反對意見者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即使秦始皇有病,也不一定在途中一命嗚呼,秦始皇極有可能是被趙高謀害的,而且他們還虛構了趙高串通李斯、胡亥二人篡改詔書的故事,也就是“沙丘之謀”。故事大致如下。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的車駕到了平源津,秦始皇開始病重。由於他向來忌諱說死,群臣誰也不對此多加談論。到了沙丘平台時,病情更加嚴重。也許是他自知性命不保吧,命令隨行的趙高擬定詔書給長子扶蘇,讓他把軍務交給蒙恬,速回鹹陽治理喪事。詔書剛剛寫完還來不及封口交給使者,秦始皇就撒手歸西了。

秦始皇的死,多少還是讓趙高等人有點措手不及,他們沒想到秦始皇死得這麼快。手持玉璽和遺詔,趙高心中十分沉重,遺詔中寫得明明白白,讓扶蘇回朝辦理葬事,這就意味著扶蘇是秦王的繼承人無疑。趙高心裏清楚,如果讓扶蘇繼位的話,一定會任蒙恬為相,而蒙恬素來不恥他的所作所為。趙高開始策劃一個天大的陰謀當時知道遺詔內容的隻有他和李斯、胡亥三人,其他大臣一概不知。他假裝問李斯:“現在皇上死在出行的路上,立太子的事情沒有定下,如果傳出去的話可能會天下大亂,不知您是怎麼想的?”李斯早就想到這一層,他說:“不如暫且秘不發喪,把皇上的遺體置於車中,讓親信宦官守護,中途按例進膳,每到一地朝廷百官還照原樣向皇上報告,至於批複奏本的事就讓親信宦官在車中假托皇上的命令批複。”

之後,趙高拿著秦始皇的詔書,遊說胡亥:“現在皇上駕崩,雖然沒有遺詔由誰繼位,是卻賜信給長子扶蘇令他回鹹陽辦理喪事。我想扶蘇一到鹹陽必會即位。如果扶蘇繼位,不知道公子你是怎麼想的?”胡亥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了解大臣,賢明的父親了解兒子。父親傳位於大哥,我沒有什麼意見。”

趙高卻說:“公子有所不知,現在皇上已經駕崩,表麵上看你毫無機會繼位,實際上知道皇上駕崩的人隻有你、我和李斯三人,也就是說皇位歸誰取決於你我三人。我與李斯商量過了,如果公子有意,我們願意擁立你為皇上。”

胡亥聞言大驚,趙高竟然如此膽大包天,可是皇位對他的誘惑實在太大了,最後他說:“不知中丞準備怎麼行事?”趙高說道:“公子無需多慮,一切由我和李丞相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