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林則徐生死之謎(2 / 2)

專家通過研究史料指出,根據清時規定,欽差出行途中其食宿一律由沿途各地方官府負責,為保障欽差的飲食安全,對外來廚師的審核非常嚴格,因此鄭經很難有下手的機會。再者,林則徐接到任命後就開始星夜兼程奔赴廣西,即使廣州十三行得到了消息,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安排。而且專家指出,據史料記載,伍紹容死於1843年9月,而林則徐卻死於1850年,可見此說根本不能成立。

有人認為,林則徐臨終前三呼“星鬥南”,不是“新豆欄”的同音字誤,而是他對星相的極大憂慮據說林則徐在赴任途中看見一顆亮星閃耀,認為是“亂民”興旺的兆頭。他呼“星鬥南”是寄托“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

還有人說,林則徐臨死前的那天晚上,彌留之際的林則徐看到夜空中一顆巨星墜於北辰星位,這種異常天象令他震驚不已。他知道中國居星鬥之南,此方的俄羅斯將成為中國的最大威脅,因此掙紮著大呼,是在提醒國人要防範沙皇俄國的侵略。

有人認為林則徐不是被毒死的,而是病死的。一般官方都持這種說法。根據林則徐晚年書信自敘健康狀況,以及新發現的林則徐《訃文》所述臨終情形認為,林則徐之死,並非因為腹瀉,而是因為久患未治的脾肺諸疾突然發作,用藥無效而死。其實,林則徐自57歲赴新疆伊犁以來,脾泄、喘咳、肺疾、疝氣等疾病一直沒有痊愈,常常交替發作。他在擔任雲貴總督時,因病回歸故裏,就是由於病得不輕,不得不回鄉調養。然而,在家半年,宿疾還沒來得及充分調治,林則徐又被倉促派往廣西,旅途勞頓,導致他舊病複發。林則徐為了趕路,三天沒有服藥。後來吐泄情況逐漸嚴重,在仆人多次催促下,他才服用“中和之劑”,吐泄有所好轉,但因日夜兼程,辛勞顛簸,得不到休息,病情遂轉為“胸次結脹”、“痰喘發厥”,引發了心肺舊疾,以致“兩肺俱空,上喘下墜”、“喘急愈甚”。在元氣大傷、脾胃虛寒的情況下,醫生無奈之中投以參桂重劑進補,實屬險著,結果不但不能奏效,反而喘咳加劇,舌賽氣促,終至無法挽救。

也有人指出,林則徐死前高呼“星鬥南”,其實是他對大清王朝的極大憂慮。據說,林則徐赴任途中,夜觀星相時曾見一顆亮星閃耀,深諳此道的他知道這是“亂民”興旺的預兆,

而臨死之前高呼星鬥南,其實與宗澤臨死前大呼過河之意相同,或者是寄托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

還有人認為,林則徐死時高呼“星鬥南”,其實是“北鬥南”之誤。據說,彌留之際的林則徐看到了一顆巨星墜於北辰星之位,根據星相學所說,這預示著位於中國北方的沙俄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威脅,林則徐是在提醒國人要加強防範沙俄侵略。

除了被害身亡一說之外,很多人包括正史認為林則徐是病死的。近年來,一些專家通過研究有關林則徐的一些資料發現,林則徐並不是由於腹瀉不止而致委頓而死,而是由於久治未愈的脾肺等內髒疾病突然發作,藥石無效而死。專家指出,早在林則徐禁煙期間,他的身體就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症,有史實記載當時曾有西洋醫生為其治療過疝氣。自從林則徐被貶新疆伊犁以後,由於年齡漸高,加上新疆地區環境惡劣,他的脾泄、喘咳、肺疾、疝氣等疾病就經常交替發作,一直未能痊愈。後來他又被調任雲貴總督,身體狀況更是每況愈下,最後不得不抱病辭歸,回鄉調養。然而,僅僅半年之後,新登基的鹹豐帝就命其即刻前往廣西平叛。由於他宿疾未愈,加上日夜兼程、鞍馬勞頓,導致他舊病複發。而林則徐為了趕路,竟然沒有停下來稍事休息,直到後來病情逐漸加重之時,他才在人們的催促下服用了“中和之劑”,稍有好轉之後又開始向廣西進發,終因缺少休息,病情急轉直下,後醫生又為其投以參桂重劑進補,導致其喘咳加劇,最終不治身亡。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位民族英雄死在了上任途中呢?我們認為,林則徐極有可能是由於在身體舊疾尚未痊愈之下兼程趕路而引起舊疾發作,死於途中,而被謀殺一說不僅難以自圓其說,而且缺乏有力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