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多麼響亮的名字。自從一九四九年天安門上響起“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聲音,北京就成了中國的代稱。全世界都在傾聽它,注視它,揣摩它。全世界的事情都聯係著北京。北京通往全世界,全世界道路通北京。北京,人人向往,舉足輕重。
是北京喚醒了一代人民。一九一九年“五四”的號角,反帝反封建的怒濤,在全中國翻滾。打倒孔家店!火燒趙家樓!演出的一幕幕活劇,威武雄壯,成了曆史的轉折點,民族前進的新起跑線。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民主,這些呼號注進了年輕人的心。我那時年齡雖小,卻吮吸了這奶汁,有了新的生命,立誌為人民,探求真理,尋找革命。二十年代,我曾躑躅在北京街頭。東安市場的書鋪,留得有我的足跡。我也曾徘徊在沙灘紅樓,你那最高學府,能否為我這個遊子打開一條門縫?我也曾跟隨在波濤似的隊伍後邊,湧進鐵獅子胡同,闖進那豪華的府第,卻被警棍趕了出來。我在北京流浪,我在北京思考,我寫下了第一篇文稿。我找到了一個工具,一件武器,來把社會剖析、詛咒、聲討。我到底能否為人民盡一份力?五十年過去了,說來慚愧,我實在沒有多大成績!
三十年代,為了尋找黨的關係,我又悄悄進了北京,那時叫北平。我追蹤著“一二·九”的足跡,新的一代青年,響應黨的召喚,高舉抗日的旗幟,跨越長城,奔赴黃河大江,到處點燃救國的火炬。這些人嗬!在抗日戰爭中,是英勇的民族先鋒;在建國時,成了國家的棟梁;今天,在今天嗬!我們還是注目他們,我們多麼希望這些鶴發紅心的老將,建設社會主義大廈,不下戰場。
四十年代末,我隨著革命大軍凱旋來到京城。鞭炮響徹了天安門。人民的心嗬!像飄遊在碧空的五彩紅雲。光明在前麵,希望在前麵,幸福在前麵,人民的心結在一起,人民的力量聚集在一起。我願在黨的指引下,繼續做好一名小號兵。“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到群眾中去落戶!”五十年代初期,我們文壇的確有過小小的繁榮:《三千裏江山》、《誰是最可愛的人》、《老兵新傳》、《洪湖赤衛隊》……這些文藝花朵,襯著社會主義新建設的綠葉開得鮮豔繽紛。可是,曾幾何時,一陣風嗬,一陣雨,風吹雨打,神州失色,柳敗花殘……我也在另一種方式下實踐了“到群眾中去落戶”的夙願,為國家、為人民胼手胝足,流血流汗,十二個冬春。北大荒的戰鬥生涯,錘煉著我的一顆紅心,人民哺養我,教育我,在嚴寒中得到的溫暖最暖,在烈火中打出的刀刃最硬。我有新的成長,我更為穩定。多謝老百姓呀,我永遠不能忘記你們。自然,我不會去憐惜我花費的代價,健康與光陰。我隻能把被糟踐了的許多人的才智、青春,國家的損失、黨的損失的莫大痛苦深深埋在心裏,因為我被剝奪了說話的權利。
接著是可怕的十年動亂,北京的紅牆被塗黑了,綠瓦上沙蓋塵封,妖魔跳舞,天安門飲泣吞聲。人民塗炭,曆史蒙羞。這十年的禍患,留給北京的是斑斑的血跡,到處是怒火熊熊,什麼時候,人民才能扭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