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抄襲生活(2 / 3)

毋庸諱言,我們的現代學術,是在跟西方學識體係接軌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最需要接軌的,就是人家的學術規範,而所謂學術規範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不能抄襲,這個內容,其實跟我們古已有之的常識是一致的。可惜的是,我們在接軌中,恰在這個核心問題上含糊其詞,不敢,也不願意較真。但同時卻有膽量掀起大學教育的大躍進,師生齊上陣,土法煉鋼,炮製論文和著作,力求在數目字上打造世界一流大學,設置了名目繁多的目標管理指標,硬是逼出一個學術大繁榮來。在這種情況下,被逼為娼者有之,半推半就者有之,投懷送抱者亦有之,反正條條大路通羅馬,怎一個抄字了得!

如果學界同仁繼續沿著這條“大躍進”的路走,不,跑下去的話,估計投懷送抱者的比例將會大大增加,等到大家都抄的時候,抄就不是丟人的事了,到了那時,也許我們的網上就該討論抄襲的技巧了。

學術民主與學者的厚臉皮

西南交大對學術不端開刀,博士論文有抄襲的副校長黃慶博士頭銜和研究生導師被取消。雖然說,這種處理還留了一個尾巴,黃的副校長和教授頭銜,還都完好地保留著。但就目前而言,已屬中國高校處理學術不端涉及層麵最高而且最嚴厲的一次“開鍘”了。半個博士論文都是抄出來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校長,論文抄襲卻全部推到第二作者身上的遼寧大學副校長,迄今仍高官照做,無論學校還是教育行政部門,一絲處分的意思都沒有。

但是,即使這個令人多少有點振奮的開鍘,從報道看,似乎也是困難重重。2007年學校學術委員會接到舉報,就開始調查,直到最近,經過學校的學術道德委員會和校學術委員會反複審議,一層層地表決,嚴格程序,才以多數票通過了處理決議。

其實,現在學界大人物的抄襲案,包括副校長大人黃慶在內,都屬於小兒可為的佳作,直接把人家的東西照搬過來,連掩飾的功夫都懶得做。用葛劍雄先生的話來說,這樣的抄襲,連中學生都一眼能識別出來。但是,何以查證起來這麼難呢?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大人的抄襲,有關部門從2007年查起,到今天也沒有結果。西南交大也從2007年查起,總算有了結果,但仍需要兩個委員會神情嚴肅地層層表決。試想,如果表決沒有通過,那麼是不是這樣連中學生都能認證的抄襲,就算拉倒了呢?你還別說,有的學校,還真的就有在表決時一半對一半、最後不了了之的事情。

學界現在盛傳一個名詞,叫學術民主,曾令北大的羅誌田教授大惑不解。眼下西南交大這點事,就是學術民主的典範。明明抄了,民主一下,多數說抄了,才是抄了,如果多數不通過,抄了也等於沒抄。普天之下,唯有中國才有這樣的稀罕事。幸虧西南交大的表決,符合了常識,如果反著,那麼人們看到的,就不是一件振奮人心的消息,而又是一個笑話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方麵如此慎重地履行民主程序,是因為凡是涉案的大人物,幾乎沒有認賬的。就算被當場拿獲,白紙黑字,能抵賴,抵賴,不能抵賴,也抵賴,不是把責任推到學生那裏,就是找各種理由,說自己的抄襲,不算抄襲。而且很多學校也為此發明了諸多新名詞,諸如“引證不規範”啦,“相似度高”啦,“抄襲常識不算抄”啦。即使西南交大這樣處理了,副校長大人依然在會上公然抵賴,連連呼冤。這樣的事情,即使被人告到法庭上,有辦法的人依然可以通過關係,讓李鬼打敗李逵。

實際上,中國學界學術不端最大的問題,不是抄襲成風,而是學者的厚臉皮。在國外,無論來頭有多大,學者一旦被披露有抄襲行為,哪怕隻抄了兩行,根本用不著什麼教授委員會(相當於我們的學術委員會)投票,自己就趕緊夾皮包走人。抵賴,賴著不走,幾乎是不可能的。1949年之前,清華大學的教授委員會每年開會,但保存至今的會議記錄從來沒有處理哪個教授抄襲事件的,如果真的有的話,一經發現,人已經走了,不會給你開會處理的機會。即使抄襲者,那個年代的人,也要臉,斷然不會肆無忌憚地抄,被拿住了,還要理直氣壯地喊冤,跟被竊的苦主打官司。

學者臉皮太厚,尤其是握有學術大權的學官臉皮厚,是目前學術風氣大壞的重要原因。個中的道理是,按目前的製度,學官隻要厚著臉皮挺住,多半就沒事。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一個半個了。學官手裏的權力,從來不是吃素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西南交大黃副校長喊冤,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人家抄了沒事,為什麼我抄就有事?

學校的麵子和學術的裏子

2008年,中國的學術不軌和腐敗沒有好轉,不僅沒有好轉,似乎還有惡化的跡象。教育部組成學術道德委員會,一年多來,一件案件沒有清查,各大學的腐敗和不軌行為,像添足了燃料的火車,轟轟隆隆地向前開。唯一的阻礙是媒體的曝光,但是對付媒體,大學似乎比各級政府還有辦法,越是名牌大學,越是有辦法,學生多,路子廣,隻要學校當局肯出馬,差不多都會馬到功成。一位資深的媒體人告訴我,有的時候揭露的稿子都已經發排了,結果學校方麵連夜運作,硬是能把稿子撤下來。與此同時,這一年,各個大學對於敢於披露內部腐敗的“內鬼”,也加大了處理力度,許多把揭露材料寄給我的大學同仁,我這邊還沒來得及聲援,那邊就已經結束,當事人的下場都很糟,如果揭露的對象是學校有權有勢的人,那麼下場就更慘,揭弊者反遭解聘的故事,一個接一個演出著,連學校內部爭權奪利、內部鬥爭揭出來的學術不軌現象,也令我們的大學非常惱火,幹脆來個各打五十大板,全部停職。

這一年來,各個大學對於自己學校的麵子,看得更重了。但是,學校維護麵子的方式,不是力求遏製學術腐敗和不軌,釜底抽薪,而是爭取把醜事捂起來,捂得越嚴越好,露出風聲不怕,惡心事明白地擺在那裏也不怕,隻要媒體沒有報道,權當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你美,我美,大家都美,美得跟西施似的,一點疤都沒有。就是有膿瘡,也隻能爛在裏頭——內部解決,如果萬一爛出來了,必須說成鮮若桃花,比花還鮮豔。學校的宣傳部門,既是學校的防火牆,又是救火隊,總而言之,嚴防死守,務必要保住學校的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