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軍旗、黨旗、隊旗,以及各式各樣的獎旗,都是紅的。但人們一提到紅旗,首先想到的是革命的象征、黨的標誌。所以革命要有紅旗引領,出征要在旗下宣誓:“生是旗下一個兵,死做旗上一點紅!”做出了優異的成績要感謝紅旗,貢獻卓著者到蓋棺論定時會紅旗加身……因此過去的動搖分子最愛提出的疑問是:“紅旗還能打多久”?心懷叵測者最狠毒的詛咒是:“紅旗落地,革命變色”。今天已經沒有人能說得清楚,當初是誰、又是在怎樣的情勢下,將“紅旗”與“渠”聯係在一起,把“引漳)河)入林)縣)工程”改成了“紅旗渠”?半個世紀來,無數以紅旗命名的事業或單位,隻剩下了一個普通的名號,如紅旗化工廠、紅旗百貨商店、紅旗大街等等。甚至以紅旗為象征的許多典型也已成為過去,如合作化時的窮棒子精神、工業化時的鞍鋼憲法、大躍進時的高產衛星、文革中的大寨梯田、開放之初的大邱莊暴富……惟“紅旗渠”,是個驚人的例外,至今仍被人們由衷地喜愛和尊敬著。
創造了當今流行文化一個熱點的百家講壇,向來以翻新曆史經典吸引人。二〇一〇年卻高調宣講紅旗渠,聽眾踴躍。近幾年拍攝的有關紅旗渠的影片如《紅旗渠的故事》,獲中國電影界的最高獎項“金雞獎”一,電視連續劇《紅旗渠的兒女們》,獲中國長篇電視劇的最高獎“飛天”一等獎……凡跟紅旗渠有關的文化產品似乎都有不菲的“票房”,乃至帶動了以紅旗渠為商標的物質產品也同樣暢銷。據報載中國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的煙民,數十年一貫製地喜歡“紅旗渠牌香煙”。舉一反三,“中國紅旗渠集團”應運而生,目前在全國打著紅旗渠旗號的產品有二十五大類二百三十種之多:紅旗渠酒、紅旗渠水泥、紅旗渠汽車配件、紅旗渠型材……等等等等。文化在選擇適合自己的經濟,而不是相反。
紅旗渠已經形成了一種龐大的文化景象,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每年都要吸引近百萬自費參觀者,其中包括許多外國遊客,他們中甚至有人說:“不看紅旗渠,等於沒有到過中國。”為什麼偏偏是一條水渠能代表中國?自新中國建立後,改天換地,移山填海,搞了多少大會戰,幹了多少驚天動地的大工程,為什麼隻有紅旗渠被當做“除長城之外的第二個偉大工程”,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更為奇妙的是,紅旗渠明明還是一渠日夜流淌的活水,卻已經被評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其人工天河般的構築,作為現代重要史跡,成了新中國建設史上和中國治水史上的經典。
經典並非是“可遇不可求”。或許正相反,是有所“求”的結果。隻不過要看是誰在求,為誰求,求什麼,怎樣求?當初決意要修建紅旗渠,並不是當地官員急著要出“政績”,也不是奉上級之命,非修此渠不可,相反還要承擔違背中央指示的後果。當時中國正處於著名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最困難的階段,於一九六〇年十一月,中央發出通知,為了休養生息在全國實行“百日休整”,凡基本建設項目一律下馬,上級還特別督促紅旗渠工程也必須馬上停工。當時紅旗渠工程正是較勁的時候,氣一泄就半途而廢了!可中央的指示也不能不執行,於是林縣縣委做出決定:大多數民工回生產隊休整,留下三百名青年開鑿狼牙山隧洞——那是一座出壯士的雄峰,山勢險峻,石質堅硬,而隧洞卻要洞穿太行山腰。此洞後來被命名為“青年洞”,是現在到紅旗渠的旅遊者必看的景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