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養鵝場時,應當綜合考慮該地區鵝苗及其產品的供應情況、投資能力、飼料條件和技術力量等各方麵因素,擬定不同的生產規模方案進行比較。規模的大小,必須考慮經濟的合理性,即要使養鵝場建成投產以後得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必須確定適當的起始規模。所謂起始規模,是指鵝場建設所必須具備的起碼規模,即從經濟的角度考慮,鵝場的規模不能再小,否則就會使鵝場建成投產後發生虧損,不能維持正常生產。
從經濟方麵分析起始規模時,可以運用盈虧點分析法。
所謂盈虧點,就是當鵝場的規模達到這個點時,銷售收入與總費用相等。為此,必須建立產量與成本的變化關係。
(3)合作經營的模式
隨著肉鵝生產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必然導致生產每隻肉鵝盈利水平的下降,這就需要通過規模飼養、薄利多銷的辦法來提高整體效益。在美國這樣的肉禽生產大國,飼養1隻肉雞隻能盈利3~5美分,但飼養者靠規模飼養,仍可獲得較高的收入。
實行“公司+農戶”式的合作經營符合我國肉鵝生產的發展要求。鵝業公司具有經濟上、技術上的實力,而農戶具有飼養成本低、飼養管理精心的優勢,二者簽訂生產合同,進行合作經營,由公司提供鵝苗、飼料、藥品、疫苗和技術服務,農戶出房舍、設備和勞力,所生產的商品肉鵝按合同規定規格、價格與時間,由公司收購,統一上市。這種方式,可根據市場需要和屠宰加工能力等有計劃地組織生產,節省開支,降低成本,公司和農戶都能得到發展。農戶不需要很多的資金,產品銷售有保證,能專心從事商品鵝生產,並按合同獲得一定利潤。公司為農戶提供各項服務,統一進行產品的收購、屠宰加工,並投放國內外市場,可取得競爭上的優勢並不斷壯大。
4.資金與技術籌備
(1)資金籌備
資本是創業起步的重要條件,但不是最關鍵的條件,更不能認為隻有掙下大錢,才能考慮在農村創業。所以,隻要你真正解放了思想、轉變了觀念、熟悉了市場、掌握了技術、學會了管理,就不必非要等掙上幾萬或幾十萬再考慮創業。一般來說,在農村辦企業有一兩萬甚至幾千元的本金也可以考慮。關鍵是瞄準市場又善於集資。對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說,要創業就必須麵對資金問題。到底如何解決資金問題,是蝦有蝦路、蟹有蟹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基本不外乎一靠家人;二靠親友;三靠政府;四靠銀行。
在籌集資金上,既要考慮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又要考慮不同的籌資方式帶來的資金成本的高低、財務風險的大小,以便選擇最佳的籌資方式。在投資活動中,力求提高投資報酬,降低投資風險。按照“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明確使用權、搞活經營權。實際運作過程中,最好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製:
一是自籌資金。二是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爭取資金,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對高效規模養殖有若幹幫扶政策,如一些地方的補貼涉及:新建標準種鵝場、孵化中心、肉鵝場、優質牧草種植、鵝的屠宰和熟食加工、鵝專用飼料加工廠、鵝糞加工再利用工廠、養鵝合作社、技術服務、市場營銷體係、品牌建設補助等。同時,還包括配套項目的扶持,如農村沼氣項目、糞汙處理項目等。三是引進市場金融信貸機製,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建立與金融部門共同投資、共同發展、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銀企合作資金融通新機製。四是通過項目爭取資金。
增加與科研院所、高校之間的合作,共同申報國家、省、市的扶持項目。
(2)技術籌備
對政府或行業管理部門而言,應該考慮扶持培養這樣幾個體係:一是市場銷售體係,可以是“公司+農戶”的形式,也可以是訂單的形式,以保證有產、有銷、有效。二是種鵝場生產體係,即種鵝飼養與生產、種蛋和雛鵝的生產供應、商品鵝的生產。三是技術保障體係,包括飼養管理技術、飼養生產技術、疫病防治技術等。四是利益共存體係,即企業、農戶、技術服務人員、營銷人員要利益共存,建立一種利益驅動和責任約束機製,以保證發展的有序性和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