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精打細算建鵝場(1 / 3)

1.基本條件巧安排

鵝場場址的選擇,主要是對場地的地勢、地形、土質、水源和水陸運動場,以及周圍環境、交通、電力、青綠飼料供應或放牧條件等進行全麵的考察。

①地勢、地形、土質:鵝舍及陸上運動場的地勢應高燥,至少應高出當地曆史洪水的水線。不能選擇低窪潮濕的場地,要遠離沼澤地區,因為潮濕的沼澤地是鵝體內外寄生蟲和蚊、虻生存聚集的場所。地勢要向陽避風,以保持場區小氣候狀況能夠相對穩定,減少冬季風雪的侵襲,特別是避開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長形穀地。鵝場的地麵要平坦而稍有坡度,以便排水,防止積水和泥濘。陸上運動場連同水上運動場的地麵應有坡度,但不能呈陡壁,應自然傾斜進入水池。

地形要開闊整齊,場地不要過於狹窄或邊角太多,邊角太多會增加防護設施的投資。鵝舍用地麵積應根據飼養數量而定,占地麵積不宜過大,在不影響飼養密度的情況下應盡量縮小。陸上運動場用地麵積必須充足,最好留有發展餘地。場地內陽光必須充足。鵝舍照射陽光愈多,病原微生物被殺死的愈多,鵝患疾病的可能性也就愈小。鵝舍四周有樹沒有害處,但附近大樹太多則不利於鵝舍的陽光照射。鵝舍建築應坐北朝南,開放的一麵方向應朝南或南偏東一些。

鵝場應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物,如樹林、河川等作為場界的天然屏障。既要考慮鵝場是否會遭受周圍環境的汙染,遠離汙染源(如化工廠、屠宰廠等),又要注意鵝場是否汙染周圍環境(如對周圍居民生活區的汙染等)。附近不應有其他鵝場、鴨場或其他禽場,以減少疾病互相傳播。

鵝場內的土壤應該是透氣性強、吸濕性和導熱性小、質地均勻、抗壓性強的土壤,以沙質土壤最合適,以便雨水迅速下滲。愈是貧瘠的沙性土地,愈適於建造鵝舍。這種土地滲水性強。如果找不到貧瘠的沙土地,則至少要找排水良好、暴雨後不積水的土地,保證在多雨的季節不會出現潮濕和泥濘。

因為養鵝最重要的是保持鵝舍內外充分幹燥。

②水源:鵝是水禽,當然宜在有水源的地方建場。在鵝場生產過程中,鵝的飲食、飼料的調製、鵝舍和用具的清洗以及飼養管理人員的生活,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同時,鵝的放牧、洗浴和交配等都離不開水源。所以,鵝場必須有充足的水源。水麵積大小可據飼養鵝的數量來考慮,而且應留有餘地,以便將來能擴大發展。最好是緩緩流動的水體,遠比死水優越。有的養鵝池塘麵積過小,還沒有養幾批,水體已嚴重汙染變質,導致鵝疾病不斷發生,這種教訓應該吸取。

水源應符合下列要求:一是水量要充足,既要滿足鵝場內的人、鵝用水和其他生產、生活用水,還要滿足鵝的放牧、洗浴等所需用水。二是水質要求良好,不經處理即能符合飲用標準的水最為理想,在選擇場地時要調查當地是否因水質而出現過某些地方性疾病等。三是水源要便於保護,以保證水源經常處於清潔狀態,不受周圍環境的汙染。四是要求取用方便,設備投資少,處理技術簡便易行。

鵝場采用的水源歸納起來可分為4大類:一是地麵水,包括江、河、湖、塘及水庫等。地麵水一般來源廣、水量足,又因為它本身有較好的自淨功能,所以是養鵝最廣泛使用的水源。

但地麵水主要是由降水或地下泉水彙集而成的,其水質及水量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多,易受汙染,特別是容易受到生活汙水及工業廢水的汙染,常常因此引起疾病流行或慢性中毒。

最好選擇量大且流動的地麵水作為水源。供飲用的地麵水一般應進行人工淨化和消毒處理。二是地下水,這種水源受汙染機會較少,故較潔淨,但要注意水中的礦物質含量,防止含有礦物性毒物。這類水源作為飲用及生產用水尚可保證,但作為規模較大的鵝場鵝的放牧、洗浴等用水時,就有困難,在此情況下可采用建造人工水溝來節約用水。三是降水,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在地麵而成。當其在大氣中凝集和降落時,吸收了空氣中含各種雜質的可溶性氣體,因而受到汙染。且這類水貯存困難,水質難以保證,故一般不作為鵝場用水。四是自來水,一般在城鎮居民比較集中的地方均用自來水,其水質、水量可靠,使用方便,是鵝場的理想用水,但相對成本較大,一般用於鵝的飲用水和人的生活用水,清洗用水和鵝放牧時如仍用此類水源,則會造成鵝場的飼養成本提高,因而不宜單獨作為鵝場用水。

③外部條件:外部條件是指鵝場與周圍社會的關係,如相互間的環境影響、交通運輸、電力供應、信息交流、防疫條件等。

鵝場場址的選擇,必須遵循社會公共衛生準則,使鵝場不至於成為周圍環境的汙染源,同時也要注意不受周圍環境的汙染。因此,鵝場的位置應選在居民點的下風處,地勢低於居民點,但要離開居民點汙水排出口,更不能選在化工廠、屠宰場、製革場等容易造成環境汙染企業的下風處或附近。鵝場與居民點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500米以上,與其他畜禽場應在1000米以上,以避免相互汙染,減少疫病的發生。此外也應遠離機場、礦場、工廠、碼頭等地,以避免噪音、爆破、有害物質或有害氣體的應激,對鵝群的生長發育或產蛋造成不良的影響。鵝場要求交通便利,因為飼料要運進,仔鵝或種鵝要運出,同時也便於鵝場對外宣傳及工作人員外出。但為了防疫衛生及減少噪音,鵝場離主要公路的距離至少要在500米以上,同時修建專用道路與主要公路相連。

選擇場址時,還應重視供電條件,必須保證可靠的電力供應,最好靠近輸電線路,以盡量縮短新線架設距離,同時要求電力安裝方便及電力保證24小時供應,必要時可自備發電機以保證電力供應。鵝場還要求通訊方便,場內可通電話、傳真機及信息網絡等。

④氣候條件:在寒冷地區,隆冬的嚴寒常使許多種鵝停止產蛋,導致種鵝年產蛋減少,影響鵝的生產性能的發揮,對飼養者來說也就意味著經濟效益下降,故冬季養鵝時最好選擇在不需要大的供溫設施即能保溫的地方建場。在炎熱的地區,夏季的酷暑,蚊、蠅、虱等害蟲的騷擾,也對養鵝很不利,生產效益會大為下降。

由於鵝的適應性很強,且飼養者可以在酷暑時采取相應的防暑降溫措施,或在嚴寒季節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因而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能養好鵝。

⑤青綠飼料供應和放牧條件:玉米、大麥、高粱、小麥、稻穀、餅類等雖是鵝精飼料的主要組成成分,但鵝是草食家禽,養鵝如果僅靠上述精飼料則不能充分發揮鵝的食草特點,同時會增加飼養成本,所以養鵝必須有大量的青綠飼料供應,或有足夠的放牧草地。每隻種鵝一天可以消耗1.5~2.5千克青草,因此,鵝場建設地點必須是有較多或較大的可供放牧的草地,或者能方便得到草源的地方。當然,即使具有廣闊的草場,也應注意如何分區放牧,或者改放牧為刈割飼喂,以保護草地資源,持久地充分利用。對缺乏天然草地的養鵝場,最好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人工栽培牧草,同時必須努力提高牧草質量和數量,提高單位草地麵積的養鵝量。

2.房舍建築巧規劃

如果是單一飼養商品肉鵝,則鵝場的建築與布局較為簡單。可選擇河流邊建鵝場鵝棚。如果由鵝苗開始養商品肉鵝,則鵝場應有棚舍、運動場及水麵,其大小以飼養至出售時足以容納得下該鵝群為準。

(1)鵝場的布局

鵝場布局是否合理,是決定養鵝成敗的關鍵條件之一。集約化、規模化程度越高對鵝場布局的要求越高。鵝場的布局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便於管理,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便於搞好防疫衛生工作。三是充分考慮飼養作業流程的合理性。四是節約基本建設投資。一般來說,一個大型鵝場應包括行政區、生活區和生產區3大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