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後備種鵝的管理
①光照:光照的原則是生長期不能增加光照時間與光照強度,產蛋期不能減少光照時間與光照強度。開放鵝舍以6月21~22日(夏至)為界,夏至以後育雛,日照時間逐漸縮短,育雛期可采用自然光照。12月22日(冬至)到來年6月22日期間育雛,白天日照時間逐漸延長,查出此批鵝開產前6周的光照時間,將該時間作為光照的標準,自然光照不足時用人工光照(早晚)補充。種鵝開產前6周開始逐漸增加光照刺激,達到多產蛋的目的,每周增加光照20~30分鍾,直至達到每天光照時間16~17小時為止。
②公母鵝配種比例:一般認為小型鵝為1:(6~7),中型鵝為1:(4~5),大型鵝為1:(3~4)。比例不當,公鵝過多常因爭奪配偶,影響種蛋受精率。
③隨時觀察鵝群動態:發現病鵝、弱鵝、傷殘鵝,立即挑出,隔離飼養,待康複後再合群放牧。對利用價值不大的鵝可進行淘汰。
④防止飼草農藥中毒:剛噴過農藥的地塊絕不能放牧,必須經過半個月或大雨衝洗後才能放牧。不要喂高粱幼苗或在割完高粱後有再生二茬苗的地裏放牧,否則極易引起氫氰酸中毒死亡;也不要到蓖麻地裏放牧,那裏的草含毒性很大(蓖麻素),鵝吃後很快中毒死亡。
⑤防暑:後備鵝育成期(5~8月份)氣溫高,放牧應早出晚歸,趁早、晚天涼時放牧,避開烈日酷暑,午間將鵝趕到樹陰或涼棚下休息。
⑥防疫衛生:除做好中鵝防疫衛生要求外,在產蛋前1個月要注射小鵝瘟疫苗,注射半個月後所產的蛋都含有母源抗體,孵出的雛鵝可獲得對小鵝瘟的被動免疫力。
4.種鵝的飼養管理
(1)種鵝的選擇種鵝在鵝150~180日齡時,羽毛已長齊,密實有光澤,第二性征明顯,有利於選種和定群。應選擇品種特征明顯,生長發育良好,體質結實,體形結構好的留種。
入選種鵝每群120~150隻,公母比例為1:(5~6)。
(2)產蛋期母鵝的飼養以舍飼為主,放牧為輔。小型鵝種一般在150~160日齡開產,也有180~204日齡開產的;中、大型鵝種170~180日齡開產。鵝產蛋期(含抱窩)7~8個月,休產期4~5個月。南方飼養的種鵝,每隻母鵝年產蛋30~40枚,高者達50~80枚;北方飼養的種鵝,一般每隻母鵝年產蛋70~80枚,高者達100枚。滿足產蛋母鵝的營養需要,提供合適的配合飼料。
建議產蛋母鵝日糧營養水平為:代謝能10.88~12.13兆焦/千克、粗蛋白質15%~17%、粗纖維6%~8%、賴氨酸0.8%、蛋氨酸0.35%、胱氨酸0.27%、鈣2.25%、磷0.65%、食鹽0.5%;飼料配方:玉米63.5%、豆粕15%、芝麻餅7.0%、麥麩5.0%、菜籽餅1.3%、石粉4.6%、磷酸氫鈣1.7%、食鹽0.4%、雞預混料1.5%。充分滿足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泛酸、維生素B12的需要,對提高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有明顯效果。要求飼料多樣化,每天晚上多加精料。小型鵝每天每隻喂混合精料150~200克,大型鵝200~250克。
青粗飼料一般不限量,按照先青後精的原則飼喂。夜間產蛋鵝體能消耗較大,每天第1次喂料時間是早晨5~7點,開始先喂精料,然後喂青飼料,其餘時間先青後精;第2次喂飼時間為上午10~11點;第3次為下午5~6點。要想鵝多產優質種蛋,產蛋高峰起點高,持續時間長,必須高度重視這一階段飼養管理,以最好的飼料獲得最好的產品,創造最佳效益。鵝隻有達到各階段目標體重,具有健康結實體質與高產體況,才能多產優質種蛋,所以要加喂1~2次夜食或任鵝自由采食。在產蛋後期,不要突然改變飼養管理程序和降低營養水平,否則易造成產蛋停止而開始換羽。此外,做好產蛋鵝的放牧工作,一般在產蛋基本結束後進行,即上午7~8點出牧,11點左右收牧,下午3~4點出牧,晚7~8點收牧,力爭每天讓鵝采食4~5個飽。放牧時要防止烈日暴曬造成中暑,也要防止雷雨襲擊。放牧與放水要很好結合,選擇清潔水塘或流動水麵,水深應在1米左右。因為鵝有個習慣,每吃1個飽後,會自動停止采食,就需放水、飲水、遊泳和休息。公母鵝喜歡在水上交配,一般早上7~9點公鵝性欲旺盛,優秀的公鵝在這段時間能交配6~9次;下午5~6點,也是公母鵝配種的好時間,1隻公鵝可完成交配2~4次。
(3)產蛋鵝的管理
①溫度與光照:鵝舍應冬暖夏涼,清潔幹燥,及時清除潮濕板結的墊草。母鵝產蛋適宜溫度是8~25℃,公鵝產優質精液的適宜溫度是10~25℃。采用自然光照加上人工光照每天應不少於15小時,通常為16~17小時光照,一直維持到產蛋結束。光照強度每平方米2~3瓦。燈泡瓦數宜小不宜大,數量宜多不宜少,應交錯安裝,照度均勻。燈泡應保持幹淨無灰塵。
②飼養密度與通風換氣:舍飼(圈養)每平方米1.3~1.6隻,放牧條件下每平方米2隻左右,冬季天冷可酌情增加飼養密度。保持鵝舍空氣新鮮,必須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通風時應防止過堂風吹及鵝體,否則易引起感冒。
③訓練母鵝在產蛋箱(窩內)產蛋:在母鵝臨產蛋前半個月左右,在舍內周圍,按2~3隻母鵝安置1個產蛋箱。其規格是長60厘米、寬40厘米、高50厘米、門檻高8厘米,鋪上墊草。母鵝有擇窩產蛋習慣,第1次在哪個窩產蛋,以後會保持不變。一經發現母鵝不愛活動,東張西望,不斷鳴叫,表現出產蛋行為,就應把母鵝捉入產蛋箱內,並適當遮擋,幾次訓練後,鵝就會主動去產蛋箱產蛋。
④注意種蛋的收存:母鵝產蛋多集中在下半夜至第二天上午8點之間,部分鵝下午產蛋。所以在上午10點前後、下午4~5點各撿1次蛋。撿回的蛋要及時用軟鉛筆在其頂端記上產蛋日期,以便掌握種蛋適宜的入孵日期,也有助於檢查不同時期種蛋的質量,從而及時調整種鵝的飼養管理。種蛋應存放在溫度5~18℃、濕度65%~75%、清潔衛生、通風良好的地方。對於表麵髒汙的蛋隻能用幹布擦拭,禁止用水洗刷,因為水洗後蛋殼膠膜層被破壞,病原微生物容易入侵。
⑤做好記錄和總結:每一個生產階段都要及時做好記錄,尤其要做好開產日齡、蛋重、產蛋量、受精率、孵化率的記錄。
全程工作結束後,及時做好總結,為下一步改進提供依據。
(4)鵝的配種方法
通常可分為自然配種和人工配種兩種。自然配種的鵝,在水中交配比在陸地上交配的受精率高,所以種鵝場設置水上運動池,運動池的水最好是活水,若是靜止水,則應常換,盡量保持水體清潔不汙濁。自然配種分大群配種和小群配種。大群配種:即按一定的比例把公鵝和母鵝集中養在一起,使每隻鵝都有機會自由交配,一般種鵝場及大多數專業戶普遍采用。小群配種:即按公母鵝適當比例,僅用1隻公鵝與一小群母鵝集中飼養在單間欄舍內或運動場(池)內。
鵝的人工配種方法如下:
①采精:首先要選擇理想的公鵝,經過3~5次徒手按摩,如果公鵝射精良好,則可用作采精對象。采精宜在放牧前進行。具體做法是:采精者的左手掌心向下,五指分開,手掌心緊貼公鵝背部,從翅的基部向尾部方向有節奏的來回緩慢地按摩,同時用右手有節奏地按摩腹部後麵的柔軟處,並逐漸擠壓公鵝的泄殖腔。這樣重複4~5次以後,公鵝陰莖就會勃起而射精,另一個人用清潔的杯子接精液,通常精液量為5~10毫升。
②輸精:采集到的精液必須用滅菌生理鹽水按1:1或1:2稀釋。在輸精前,可將母鵝固定在凳上,用生理鹽水清洗肛門後,用拇指緊靠泄殖腔下緣輕輕向下壓迫,使其張開,然後將裝有稀釋精液的輸精器插入母鵝陰道5~7厘米深處,輸入精液0.1毫升,每隔5~6天1次,第1次輸精量應加倍,輸精前應檢查精液品質,合格者可用於輸精。
(5)提高母鵝產蛋量的措施
鵝的產蛋量較少,原因很多,既有遺傳因素,也有外界環境的影響,更有飼養管理條件落後等因素的影響。要使母鵝產蛋量提高,必須既抓選種選配,又抓飼養管理,使產蛋量高的遺傳基因在良好的飼養環境下完全表現出來。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實行人工控溫,提供適宜的溫度。
二是采用人工光照,延長母鵝的光照時間。
三是做好生產記錄,加強種鵝選育工作。
四是改天然孵化為人工孵化,延長母鵝的產蛋期。
五是改變產蛋母鵝的日糧結構,用全價飼料來科學飼喂種鵝。
(6)休產期的飼養管理
由於生殖生理的原因,南方鵝種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以後,北方鵝種在9月份以後,母鵝產蛋逐漸減少,蛋變小,甚至出現畸形,多數母鵝羽毛幹枯,部分出現貧血現象;公鵝配種能力逐步下降,生殖器官萎縮,睾丸體積顯著減小,重量減輕。當公母鵝出現上述情況時,即進入休產期。此時可進行人工強製換羽。方法是人工拔除主翼羽、副主翼羽和主尾羽。處於休產期的母鵝羽毛容易拔下,若拔羽困難或羽根帶血,則可停喂幾天飼料,每天隻飲水,直至鵝體清瘦,主翼羽容易拔下為止,公鵝應比母鵝早20天拔羽。
拔羽後應加強飼養管理。拔羽後的當天,鵝群應圈養在運動場內喂料、喂水和休息,不能讓鵝下水遊泳,防止細菌感染而引起毛孔發炎。第2天才可放牧下水,但要注意護理,要避免烈日暴曬和雨淋,氣候寒冷時要注意防寒保暖。減少精料喂量,每隻每天精料減少100~150克。拔羽後要加強放牧,每天喂1次配合日糧。選擇和淘汰種鵝,補足後備鵝。優化鵝群結構,1歲鵝占45%,2~3歲鵝占50%,4歲鵝占5%,以達到多產優質種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