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閑田種草養鵝
利用冬閑田進行“水稻—牧草—水稻”輪作,可以把豐富的水熱資源轉化為大量優質青飼料,避免飼料與糧食和經濟作物爭地、爭季節的矛盾,故發展冬閑田種草,是拓寬農業生產的時間和空間,發展高效的“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的有效方式。另外,肉鵝還要適時上市,一般以70~75日齡上市最為經濟。
多花黑麥草是與水稻輪作的最佳搭檔牧草品種。多花黑麥草為禾本科一年生植物,喜歡濕潤的氣候,宜於夏秋涼爽、冬季不太寒冷的地方生長,且多花黑麥草供草期長、適口性好,各種草食畜禽都愛吃,再生能力強,可以多次刈割利用。
多花黑麥草不僅可以作為青飼料直接利用,而且可以製成青貯飼料或製成幹草粉,也可以放牧利用。多花黑麥草的品質優良,幹草粗蛋白質含量為15%左右,產量高,每畝可產鮮草5000~8000千克。另外,多花黑麥草適合秋播或春播,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適宜秋播,當外界溫度降至25℃以下時要盡可能早播,通常在9月中下旬播種,故黑麥草作為水稻的後茬,與水稻輪作,是比較合理的品種搭配。可在水稻收割後,稻田開溝,瀝幹水分後播種。播種前先施基肥,一般每畝施農家肥3000千克、尿素27千克、鉀肥37千克。播種量為1.0~1.5千克/畝,撒播、條播皆可,行距20厘米、穴距12厘米為宜。利用方式為刈割利用,在利用期間根據牧草長勢酌情追肥,追肥以農家肥適量加標準氮肥10千克。
冬閑田種牧草後,土壤得以改良,肥力增加,提高了來年稻穀產量。浙江慈溪畜牧獸醫技術中心試驗:利用冬閑田種植黑麥草喂鵝,飼養60~70天即可上市,商品肉鵝每隻重4千克左右,比其他青飼料(蘿卜、雜草等)喂鵝飼養期縮短了7天,平均重增加了0.35千克,節約精料1.5千克。一般1畝黑麥草可飼養肉鵝100隻左右,其效益與種植小麥、油菜相比。產值增加了3.4~4倍。
在冬閑田種草養鵝的模式中,關鍵還要確定每畝牧草能喂養鵝的數量。養鵝過少,不能充分發揮牧草的效益,養鵝過多,牧草不夠,必然要增加精料的投入,從而增加飼養成本,降低養殖效益。目前,以稻田套種黑麥草可適當混播少量的豆科牧草如紫雲英、白三葉等,畝產鮮草量達5000~7000千克,而肉鵝飼養70天上市,平均每隻鵝食草40千克左右,故每畝養鵝的數量為150隻。
2.果園種草養鵝
隨著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山地開發得到了大力發展,果園規模日益擴大。由於果園的林間隙大,種草養鵝不僅是對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而且果牧結合,相得益彰。其主要好處在於:鵝在果園覓食,可把果園地麵上和草叢中的絕大部分害蟲吃掉,從而減少了害蟲對果樹的危害;同時,1隻鵝1年所產生的鵝糞含氮肥1000克、磷肥900克、鉀肥510克,如果按每畝種草供養20隻鵝計算,就相當於施入氮肥20千克、磷肥18千克、鉀肥10千克,既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促進果樹生長,又節約了肥料,減少了投資。另外,果園種草養鵝,鵝舍可建在果園附近,一般離村莊都較遠,從而減少了疾病傳播的機會,有利於防疫。
果園種草養鵝,一般選用黑麥草,也有選用苜蓿、三葉草的。果園套種牧草前要做好規劃。先在園中建一個大水池,便於果園澆水和鵝戲水、交配等。保證水質質量,汙染時即換新水,廢水可用來澆灌果樹。安徽省宿州市畜牧獸醫站在10畝果園套種苜蓿養鵝1200隻,平均每隻鵝獲利7.82元,而食野草的鵝每隻獲利5.62元。奉新縣畜牧水產局在獼猴桃幼樹下套種花生、黃豆等,每畝年收入100~200元,而套種黑麥草養鵝,每畝年收入達2500元以上,極大地提高了果園的經濟效益。
3.林間種草養鵝
隨著我國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很多地方的樹林種植麵積越來越多,林間種草養鵝,林地通風透光,氧氣充足,又遠離村莊,不易傳染疾病。地上種樹,樹下養鵝,鵝糞為樹提供肥料。利用林間種草養鵝,成為了農民致富,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間作牧草的樹林其株行距以2米×3米為宜,每畝植樹110株左右。間作的牧草品種有魯梅克斯、苜蓿等。每畝林地每年可養鵝4茬,每茬50隻。在被稱為“島國”的江蘇興化市金華養鵝場,據鵝場主奚金華介紹,他的鵝場采用生態立體養殖。鵝糞一部分就地肥樹,一部分經處理作為魚飼料,“樹不生蟲,魚不生病”。2004年,奚金華利用一塊四麵環水的200多畝閑置草庫,投資70萬元建了10排鵝舍,種了80畝意楊樹和60畝黑麥草,並將四周100畝荒廢的魚塘整修成精養魚池。幾年來,這種鵝—樹—魚共生的立體生態養殖模式帶來了年均50萬元的收益。為鼓勵農民租林地或自己造林從事生態畜禽養殖,興化不少鄉鎮製訂辦法,給欲在林地養殖的農民協調用地。
4.稻麥套種養鵝
蘇州市相城區獸醫站進行過此模式的試驗:麥種選擇以適宜本地區種植的揚麥係統為主,播種方式主要是稻套麥,鵝飼養方式是散養輪牧。一般在10月25日前後播種,與11月初的常規播種相同,12月中旬和翌年1月中旬各追肥1次,每畝每次用尿素7.5千克。因鵝采食麥葉,可影響其生長發育,故在2月下旬小麥拔節時停止放牧,保留3張完整的功能葉,可確保小麥能獲得一定的產量水平。鵝補飼精料配方:玉米40%、稻穀15%、麩皮20%、米糠10%、豆餅10%、食鹽0.3%、濃縮料4.7%。
5.玉米地種草養鵝
“草—鵝—鮮食玉米”生態農業模式的優越性是打破了傳統的“稻—麥”輪作種植方式,實行“草—鵝—鮮食玉米”種養結合模式,能夠優化農業結構,實現資源循環利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該模式就是根據市場需求,規模化生產無公害的鮮食玉米和鵝,並將玉米秸稈和鵝糞進行肥料化利用。鮮食玉米生產實行分期播種,均衡上市。種草養鵝利用鮮食玉米生長後期田間良好的溫度和濕度等自然資源,使套種的牧草早播種、早出苗、早利用、多養鵝,達到免耕種草養鵝、省工節本增收的目的。某農場職工董福奎,利用荒灘、窪地,年均養殖本地大白鵝1000隻,僅3個半月就出欄700餘隻,年獲純利均在2萬元以上。董福奎養殖大白鵝走上致富路,這得益於他采取了生態養鵝的巧法。他在離家3千米的荒灘上,蓋起了200多平方米的鵝舍,又在鵝舍前種了30~45畝的紫花苜蓿草,還種了玉米、大麥共90畝。紫花苜蓿牧草為5月份出雛的小鵝提供了營養豐富的開口料。第一茬紫花苜蓿割下來,摻些玉米麵,便可以喂雛鵝了。1個月後,雛鵝就能自然采食,並在麥茬地裏放牧,采食散落的麥粒及麥地裏的青草,回舍途中到溝渠邊飲水1~2次。上岸後,天熱了便到玉米地裏納涼。發現弱質鵝,及時將它抱回室內,用精料並配上藥物進行調治。雨天時將鵝趕到朝陽的高坡處,蓋上隨手帶的遮風擋雨布。玉米結棒時,大小麥地的草料已經吃光,這時便把鵝放進玉米地裏吃嫩草及野生的果子。到了收獲的金秋時節,他家飼養的鵝不但羽毛光滑,而且達到了4~5千克重。每隻鵝的生長過程中隻喂2千克精料,比舍飼節約成本1倍多。鵝舍每日還堅持早、晚各消毒1次,清掃2次,保持鵝舍幹燥、清潔、通風。還經常給幹燥的舍內地麵澆水,保持一定的濕度,夜間起來給歇息的小鵝補水、補料,培育壯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