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生態養鵝的幾種成功模式分析(3 / 3)

“雞—豬—魚—草—鵝”模式實際生產操作過程中的相關環節有:修建雞舍500平方米,年養雞15000隻,分5批飼養,每批3000隻。修建豬舍200平方米,年養豬200頭,分2批飼養,每批100頭。修建鵝舍100平方米,年養鵝300隻,分3批飼養,每批100隻。修建魚塘40畝,采用混養方式,按10:3:2:2:2:1的比例投放羅非魚、草魚、鰱魚、鯉魚(或鯽魚)、鯧魚、鯰魚魚苗。種植牧草20畝,其中黑麥草、百喜草、圓葉決明各5畝。同時修建雞糞、豬糞發酵池4個,每個6~8平方米,以充分發酵雞糞、豬糞和鵝糞,殺死糞便中的有害寄生蟲和病菌,分解有毒物質,並通過一係列物理化學變化分解成有益且易被吸收的營養物質。

(5)“藕—草—鵝—魚”模式

近年來,利用冬閑露地藕田,成功摸索出大棚內先期栽藕、後期種草養鵝的高效生態模式,平均畝產淺水藕1500千克,養成年鵝140隻,均可在市場緊缺時上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經濟效益可觀。建立連接大棚,大棚棚向東西,棚寬5~6米,棚高2.5米,棚間用雜木或水泥柱做支架,竹片為拱竿,上麵覆蓋普通農用薄膜,用繩拉緊壓膜,各棚相互連接成一體。

藕栽植

①藕苗栽植:選擇抗病、高產、早熟淺水藕品種,如鄂蓮1號、鄂蓮3號、武蓮4號等。長江中下遊地區於3月上旬定植,並施足基肥(腐熟廄肥3000千克/畝或餅肥100千克/畝、過磷酸鈣70千克/畝),栽的深度宜淺,行距2米,株距1米。前期淺水層2~3厘米,以促早發。以後保持水層5厘米左右,中期稍深8~10厘米,太深不利提高泥土溫度。5月中旬結藕期保持水層5厘米,太深不利養分積累和莖藕膨大。

②溫度調控:前期密閉保溫,遇低溫寒潮時需灌水保溫。

4月下旬白天棚溫超過35℃時要打開棚門通風降溫,夜晚封閉。5月底,當日均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可揭除塑膜。揭膜前要煉苗,選擇晴天傍晚時進行(方法是白天通風口逐漸增大,夜晚也不關閉)。

③追肥:第一次在長出1~2片立葉時追尿素10~15千克/畝,第二次在長出5~6片立葉時追複合肥25千克左右,以促進結藕。

④收獲:6月上旬即可產鮮藕400~500千克/畝,此時可陸續上市。7月下旬全麵挖取上市,可產藕2000千克/畝。

大棚草栽培

①播種:7月下旬將藕田整平,結合施入複合肥40千克/畝。選擇一年生豆科紫雲英牧草和一年生禾本科多花黑麥草混播,此鮮草莖葉柔嫩,適口性好,鵝大量食用後不會發生膨脹病,紫雲英播前用溫水選種並浸種24小時,或摩擦處理,以提高發芽率。播種量分別為紫雲英1千克/畝、多花黑麥草1.5千克/畝,將紫雲英牧草種先拌根瘤菌,再拌細土,後拌多花黑麥草和磷肥,條播或撒播。如田間有積水,則可將種撒入藕田薄層淺水中,2~3天後發芽將水排幹,再經1~2天後輕耙覆土1~2厘米,並開溝降漬,防爛根死苗。

②溫度調控:此牧草喜溫暖濕潤,生長最適溫度為15~25℃。

10月下旬日平均氣溫低於15℃時,可棚上覆膜,晝夜適當開棚通風以積累養分。此期在棚內白天溫度高於30℃時,要在北邊揭膜開棚通風降溫。後期當夜間溫度低於5℃時,應密封大棚保溫。如遇低溫寒潮,則需濕潤灌溉。

③適時追肥:2葉期追苗肥,畝用尿素5千克。5~6葉期追促壯肥,畝用尿素8~10千克。以後每次刈割後追施速效碳酸氫銨25~30千克/畝,並視土壤墒情結合灌溉,增產效果顯著。在抽薹前配合施磷鉀肥有顯著增產作用。

④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菌核病、白粉病,可用多菌靈噴霧;蟲害有蚜蟲和潛葉蠅,可用溴氰菊酯噴霧防治。每次刈割前1周不得用藥。

⑤刈割利用:適宜刈割期為營養生長期,不得遲於現蕾前。8月下旬長到約30厘米時即可刈割,每次留茬約5厘米。

“藕—草—鵝—魚”模式以選擇生長發育快、飼養周期短、耐粗飼的四川白鵝、揚州鵝、獅頭鵝等優良品種,8月中旬可按80~100隻/畝購進第一批鵝苗,用精料喂養,15天後即可飼喂牧草,以後草量與食量同步增長,11月上旬即可出售成年鵝。第二批鵝苗在10月中旬按40~50隻/畝購進,11月初飼草量較小,等第一批鵝出售時食草量始增,元旦後產草量降低時已基本成鵝,春節前出售。售前可直接放牧,售後田間草量可作下茬藕田綠肥。

高效複合養鵝模式,收益十分豐厚,但實際操作中要特別注意和克服下列3個方麵的問題:

第一,提倡種植優質牧草,如果靠種植冬小麥養鵝,則建議人工刈割飼喂,這樣可以掌握刈割的高度和次數,保證小麥後期生長發育。如果放牧,鵝群專吃小麥嫩心,將導致小麥無法生長而死亡。

第二,鵝糞養魚要注意防止魚塘水質惡化,影響鵝群及魚的健康,最好每畝魚塘養鵝數量控製在15~20隻,也可采取定期更換塘水或保持塘水循環流動,使塘水符合鵝、魚生活要求,防止疾病發生。

第三,利用鵝糞喂豬或其他家畜,一定要采集新鮮糞便,並嚴格進行消毒處理,如采用烈日暴曬或與青飼料酸貯發酵後作飼料用,否則易造成一些疾病的相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