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伴隨一生的好詩·好文·好典(荷花卷) 》(5)(1 / 1)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題解】

滁州:唐屬淮南道,轄清流縣(今安徽省滁州市)。澗:兩山夾水稱作澗。西澗在滁州城西門外。韋應物作此詩時任滁州刺史。

【字解】

憐:愛,喜歡。幽:幽深。一作“芳”。生:一作“行”。黃鸝:即黃鶯。樹:一作“處”。

【詩解】

(我)唯獨喜愛幽深(芳香)的野草生長(排列)在澗水邊,水上(岸邊)黃鶯在深處(一處)鳴叫。澗中的春水在晚上尤其湍急,荒僻的渡口寂無人聲,隻有一隻小舟橫斜在澗水中。

人物介紹

About the Author

韋應物(737-約791),唐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官至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其詩以寫山水田園著稱,語言簡淡、淳樸自然,風格雅淡、意境悠遠。傳有《韋蘇州集》十卷。

【細品精讀】

一幅無法畫就的絕妙圖畫

這是一幅意境悠遠、恬靜淡雅的風景畫。幽幽的青草,叢生在湍急的水邊;茂密的翠林之中,看不見的小鳥在婉約歌唱;奔湧的澗水在無聲地前行,一隻小舟斜抵澗岸,在澗水中斜著輕輕反複移動。如此的恬靜,如此的重彩,如此的幽境,令我們對詩人的寫作本領由衷讚歎。詩畫一體,乃古人的共識。但即使再優秀的畫工,也不會完美無缺地複製如此詩境。這便是這首詩遠超同類許多山水詩,流傳至今,被反複賞讀的真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