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桑 子
(宋)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麵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題解】
《采桑子》共十三首,是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今安徽阜陽)時所作。詞前有作為序言的《西湖念語》。這一組詞,前十首專詠西湖,後三首抒寫自身感慨。這裏所選的是組詞的第一首。西湖指潁州西湖,在潁州西北郊,是潁河(淮河最大支流)會合諸水最大彙流之處,宋時是著名的風景勝地,與杭州西湖齊名。
【字解】
逶迤:曲折,綿延不斷。漣漪:水的波紋。沙禽:沙灘上的水鳥。掠:擦過。
【詞解】
輕快的小舟,短短的木槳,泛舟西湖,景色是多麼美好。碧綠的春水綿延,長堤上鋪滿了碧綠的芳草。隱隱的笙歌,仿佛和我緊緊相隨,走到哪裏都可以聽到。
天上沒有一絲風,湖麵水波不興,像碧琉璃一樣又滑又平。坐在船上,貪看湖光山色,竟不覺得船在移動。船過之處,湖麵上蕩起了微波細紋,卻驚起了沙灘上嬉戲的水鳥,擦著堤岸飛行。
【賞析】
這首詞寫作者泛舟潁州西湖,描寫細致入微,意境幽美,是山水詞的精品,表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樂趣。上片寫蕩舟西湖的見聞,逶迤的綠水,鋪滿長堤的芳草,還有處處相隨的隱隱笙歌,無不洋溢著春的氣息,作者的欣喜之情,也溢於言表。下片寫泛舟的感受。水麵像琉璃一樣平滑,作者因貪看西湖美景而“不覺船移”,雖隻“微動漣漪”,卻“驚起沙禽掠岸飛”,更突出了湖麵的幽靜。古往今來,寫泛舟的詩詞數不勝數,而像這樣細致入微地寫出了泛舟感受的卻極為罕見,因此彌足珍貴。
人物介紹
About the Author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早年要求政治改革,晚年反對王安石新法,趨於保守。是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導人物。散文、詩、詞皆卓有成就,詞以小令見長,富於情韻。傳有《歐陽文忠集》,詞集為《六一詞》。
【作者小趣】
妙語戲蠢材
宋朝有個富家子弟,人稱“酸秀才”,欲尋歐陽修比試高低,一天挾了幾冊唐詩上路了。他見路邊有棵大樹,吟道:“路旁一古樹, 兩朵大丫杈。”吟完肚裏就無貨了。正巧歐陽修路過,替他續了兩句:“未結黃金果,先開白玉花。”酸秀才不由點頭稱好。為了扳回麵子,酸秀才又雲:“遠看一群鵝,一棒打下河。”吟罷又抓耳撓腮,接不下去。歐陽修笑了笑,續曰:“白翼分清水,紅掌踏綠波。” 酸秀才拱手道:“想不到老兄也會謅兩句,那我們共同去訪問歐陽修吧!”
兩人來到渡口,上了小舟,酸秀才詩興又發,吟誦道:“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歐陽修哈哈大笑曰:“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