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獨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鬆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裏江山。
【題解】
博山:在江西廣豐縣西南三十餘裏。庵:茅屋。
【字解】
鬆風:從鬆樹林裏刮來的強風。塞北:指被金軍占據的北部地區。華發:花白的頭發。蒼顏:蒼老的麵容。布被:布做的被。秋宵:秋天的夜裏。夢覺:夢中驚來。
【詩解】
(茅屋裏,秋天的一個夜晚)饑餓的老鼠繞著床奔跑,蝙蝠圍著昏暗的油燈飛舞。屋頂鬆林裏吹來的勁風舞動著暴雨。破舊的窗紙在窗上嘶響,似自言自語。(我)一生奔波在(祖國的)南北,歸來(閑居)時已是白發蒼蒼,容顏衰老。蒙被在秋夜裏被夢擾醒,眼前浮現出(曾經走過的)萬裏江山。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給我們描述了一個昏暗、破敗的被疾風驟雨裹挾的茅屋。饑鼠、蝙蝠、破窗、勁風、急雨,一切都是那麼陰森、冷寂、淒慘。作者描述這樣一個場景,既給全詞定下了傷感的基調,也很好地映襯了自己在詞的下片所要表達的心情。
在上片借景發端,極力渲染的基礎上,作者在下片直抒胸臆,回味自己半生奔波的經曆,感歎時間飛逝,由一個血氣方剛的抗金英雄,變為一個孤衾獨眠,華發蒼顏的年高隱賢。但眼前浮現的萬裏大好河山,暗示著作者仍不甘沉淪,仍想為祖國的大好河山拚命搏擊的壯懷。
這首詞寫情景為襯托心情,寫人物活動為襯托心聲。寫情景極其生動,如“蝙蝠翻燈舞”中的“翻”,“破紙窗間自語”中的“自語”。寫人極其簡潔,如“華發蒼顏”“秋宵夢覺”。抒發情誌則豪氣衝天,如用“平生”對照“塞北江南”,用“眼前”引出“萬裏江山”,使人讀後不僅湧動出對詞人灰暗簡陋生活現狀的傷懷,更會被詞人失意不自棄,沉淪圖奮強的精神所折服。這便是這首詞在近千年後仍為人欣賞,仍能激發後人心中豪情的關鍵所在。
人物介紹
About the Author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今山東曆城)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曆任多地安撫使等職。因剛直不阿,嫉惡如仇,屢遭排擠。長期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此詩便作於此時。傳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和《稼軒詞》(四卷)。
對於一個久居城市的人
(英國)約翰·濟慈
對於一個久居城市的人,
看看天空的明媚麵貌,
對著蔚藍的蒼穹微笑,
低低發聲禱告,多麼怡情!
他可以滿意地,懶懶躺在
一片青草的波浪裏,讀著
溫雅而憂鬱的愛情小說,
有什麼能比這個更愉快?
傍晚回家了,一麵用耳朵
聽夜鶯的歌唱,一麵觀看
流雲在空中燦爛地飄過,
他會哀悼白天這樣短暫:
它竟像天使的淚珠,滑落
清朗的氣層,默默地不見。
人物介紹
About the Author
約翰·濟慈(1795-1821),英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詩人。與拜倫、雪萊齊名。他善於描寫自然景色和事物的外貌,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半幻想、半現實,既充滿生活美感,又溫暖樂觀的世界。他最著名的抒情詩有《夜鶯頌》等,《燦爛的星》等十四行詩也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