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伴隨一生的好詩·好文·好典(荷花卷) 》(22)(1 / 1)

《登幽州台歌》reference_book_ids\":[7137773282220051496]}],\"1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1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登幽州台歌》reference_book_ids\":[713777328222005149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摔琴揚名的陳子昂

唐朝睿宗年間,陳子昂告別親人,千裏迢迢趕赴京師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來到長安他才知道要想考狀元,光憑出色的文章是不夠的,還要有很高的名望才行,隻有這樣,京城的達官貴人、文人名士才會搶著推舉你。

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他隻得去拜訪那些自己不熟悉的達官貴人、文人名士。可是這些人根本看不起這位遠方來的書生,更談不上為他推舉了。

這天,一籌莫展的陳子昂在京城的街道上散步,突然看到前麵圍著不少人,便好奇的走上前去,隻見一個須發全白的老人手舉一把古琴,高聲叫賣:“傳世寶琴,識貨的快來買呀!”圍觀的人有的問這把琴的來由,有的問價錢,老人沒有理會,隻是彈撥那古琴,一曲彈後,老人說:“劍為英雄膽,琴為雅士心。今日要將此琴賣給知音。”有人問老人此琴賣多少錢,老人幹幹脆脆一句話:“五百兩銀子不還價!”

在場的人聽了都驚呆了!什麼古琴要賣這麼高的價錢,五百兩銀子可買多少田啊!

這時,陳子昂撥開看客,擠進圈內,高聲對老人說:“這古琴我買下!”說著,他把一張五百兩的銀票送到老人手裏。這一下子,圍觀的人都用驚異的目光看著陳子昂,以為遇到大名鼎鼎的彈撥高手,陳子昂笑著說:“我曾跟名師學過古琴。大家既然看得起我,明天上午各位到這裏聽我彈琴。請大家賞光!”

陳子昂花大價錢買古琴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第二天,聞訊而來的人們早就來到那裏,不一會兒,已是黑壓壓的一大片。這時,陳子昂早已調好琴弦,看看人們到得差不多了,便彈唱起他自作的詩篇《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停了彈唱,拱了拱手說:“我是四川人,名叫陳子昂。初來京城,不為人知。我隨身帶來詩文百篇,想請大家指教。詩文才是治國天下之根本,好的詩文可以流傳千古。”他指了指麵前的古琴,又說:“至於我彈唱的這把古琴,不過是樂工的活而已,屬於聲色之類。聲色不但不能治國,還可能成為誤國的禍患。”說罷,他雙手舉起古琴,“啪”地一聲摔在地上,把古琴摔了個粉碎。

就在人們驚訝之時,陳子昂把帶來的百篇詩文贈給大家。

人們爭相誦讀他寫的詩文,讚歎他的詩文寫得好。這樣,陳子昂的名字就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國。

陳子昂摔古琴,巧妙地為自己的才名作了宣傳。於是,京城的達官貴人都爭相薦舉他。陳子昂才得以自己的才名中了睿宗文明元年的狀元。

附:《登幽州台歌》注解

幽州:古九州之一,在今河北一帶。幽州台:即薊北樓,為戰國時燕昭王為招賢納士所建。歌:古詩的一種體裁,分短歌和長歌。愴然:傷感的樣子。涕:淚。

這首詩寫作者登古台遠眺,見天地蒼茫。既看不到古代聖賢,也看不到當今濟世利民的賢士,不禁感傷在心,淚落麵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