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About the Author
陳子昂(661—702),唐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字伯玉。唐睿宗文明元年(684)進士,官至右拾遺。直言敢諫,所陳多切時弊。他的詩歌風格多樣,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遺有《陳伯王集》。
王昌齡與“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中進士步入官場以後,恰是唐玄宗和楊貴妃日益荒淫並寵信權奸、藩鎮的時候,國政日趨腐敗,兵禍連年,他便通過邊塞、宮怨、閨怨、贈答等多種形式的抒情詩,對此進行不同程度的揭露和鞭撻。
由於王昌齡對權貴豪門的觸犯,雖一再被貶,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純潔自慰。他在最為有名的《芙蓉樓送辛漸》詩裏就有表露。這首詩共四句: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平明:早晨微明時;楚山:指芙蓉樓所在的江蘇常州一帶的山,戰國時屬楚,故名;冰心:形容性情淡泊,不熱衷於功名。)
詩的大意是:夜裏寒氣逼人的秋雨,落入吳地,與江水連成了一片。平明時分,就要送你(指辛漸)前去洛陽了,此時我那孤單的心情,看楚山也覺得它格外孤單。你回到洛陽後,如果親友問起我,就說我那顆冰玉般的心,像放在玉壺中那麼明淨純潔。
後來,人們便由“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裏引出“一片冰心”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正直純潔、清廉自守,決不與邪惡同流合汙的品德。
人物介紹
About the Author
王昌齡(698-約756),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字少白。唐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官至江寧令。安史之亂時,貶居鄉裏,為人所害。他擅長五言古詩和五七言絕句,其中以絕句成就最高。詩風句奇格俊,雄渾自然,現存詩180餘首。
【相關鏈接】王昌齡詩二首
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字解】
青海:即青海湖,唐時為吐蕃奴隸主貴族盤踞的地方,唐代的一大邊患;玉門關:地名,今甘肅敦煌縣西,這裏為唐時另一邊患——突厥侵犯之地;穿:磨破;破樓蘭:借用漢代一個典故,指平定邊境奴隸主的侵擾。
【詩解】
青海湖上濃雲翻滾,使遠處的雪山都黯淡了,戈壁中的孤城與玉門關遙相對望。在戈壁的黃沙中身經百戰,連穿的鎧甲都磨破了,但戰士們士氣高昂,發誓不打敗敵人決不班師回鄉。
出 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題解】
出塞:是樂府《橫吹曲辭》的舊題。
【字解】
但使:如果。龍城:匈奴的政治中心。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李廣因作戰勇敢,威震龍城,被匈奴稱為飛將軍。胡馬:指侵擾內地的敵軍。陰山:昆侖山脈北支脈,綿亙於內蒙古自治區。漢武帝時屯兵鎮守,以禦匈奴。
【詩解】
明月仍然像秦漢時一樣照著關塞,戰士們萬裏遠征到此,回不了家鄉。如果漢朝的飛將軍李廣今天還在,絕不會讓敵軍翻越陰山(侵擾內地)。
歐陽修撰文“一日千裏”
北宋傑出的文學家歐陽修四歲就失去了父親,家裏的生活非常貧困,不但拿不出錢供他上學讀書,甚至連買紙筆那點錢也沒有。母親就隻好用荻草枝兒當筆,在地上畫字,堅持教他學文練字。字盡管是畫在地上的,但母親的要求卻非常嚴格,必須一筆一畫,工工整整;習文聯句,更得字斟句酌,一絲不苟。這樣,不僅使少年時代的歐陽修打下了很好的文化知識基礎,而且也養成了勤奮嚴謹的好學風。直到歐陽修成名以後,也是這樣,他每寫好一篇文章,就把草稿貼在牆上,從早到晚,邊讀邊改,反複多次,才肯定稿。